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肠道微信公众号名字—微信公众号周年祝福语

时间:2023-03-26 11:17:3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谈到肠道,大部分人可能首先会想到腹泻、便秘……却可能不了解围绕肠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处处开花,现已成为最热门的科学话题之一。而谈到肠道产业,大部分人可能会想到酸奶、益生菌以及众多号称能通便、减肥的产品,却可能不了解围绕肠道的研究已经涵盖了基因组学及检测、新药和新疗法研发、医疗器械、健康管理、营养保健、特医食品甚至有机农业、动物营养,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

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肠道大会创始发起人和执行主席、知名肠道健康科普作者蓝灿辉老师,请他系统介绍对肠道产业的认识和构想。】

本报记者 章 玉

酸奶和益生菌“名气”渐涨

甫一落座,蓝灿辉给记者递上了一张名片,与普通名片不同,这张名片小一些却更有厚度,名片正面大大的“Mr.GUT”下方印的是他的笔名“热心肠先生”,还简单列示了手机号、邮箱、二维码,背面则只有“肠·道”二字,个性十足,显示出这位清华生物系毕业的理科男的与众不同。

记者问起“热心肠先生”的由来,原来,这是蓝灿辉创立的专门分享肠道健康和科学营养文献和科普文章的公众号,在累计发出1050多期、400多万字后,已成为众多粉丝了解肠道领域的重要“知识库”,吸引了超过200位知名专家加入“热心肠智库”,累积超过110万用户,其中活跃用户有20余万,主要是基础研究者、临床医生和产业研发和管理者等专业人士。因为对肠道产业的极大热情和关注,蓝灿辉在“热心肠先生”的基础上创立了热心肠研究院,在中国肠道相关专业领域已成为著名IP。

近年来,酸奶尤其是功能化的酸奶成为许多关注健康人士的餐桌新宠。采访开始前,蓝灿辉给记者递来一瓶酸奶,记者接过细细端详,发现正是添加了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产品。据蓝灿辉介绍,这瓶由北京本土乳企三元打造的酸奶,从去年上市至今,卖得相当不错,每个月已经有近千万元的终端销售额,是少见的在上市几个月之内即实现盈利的酸奶新品。

蓝灿辉很懂记者的心思,从酸奶引出了今天的话题。的确,酸奶、乳酸菌饮料、益生菌产品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也是目前在市场中最受关注的肠道产品。不过蓝灿辉提醒记者,这些品类只是肠道产业的冰山一角。

与身体相伴相行的共生菌群

在具体介绍肠道产业之前,蓝灿辉给记者做了一个短时间科普。他说刚才我们握手的时候,手上除了感受到握感,还有不少微生物的交流。人与人之间打招呼,“你好”的潜台词应该是“你们好”,是向你和共生在你身上的微生物一起问好。

原来,这后面是对人自身的革命性认识。在一个正常成年人体内外,大概有30万亿个“自身”细胞(从数量上看,主要是血液里的红细胞),而共生微生物(主要是生存在肠道里的细菌,因此一般称为菌群)的细胞数大概有40万亿,在数量上微生物是与“自身”细胞旗鼓相当。

“而我们还需要充分正视共生菌群的种类和基因数。”蓝灿辉指出,在人的口腔中,就存在百种以上微生物,在肠道里更是高达数百甚至超过1000种,每种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拥有的基因数大概是几千个,成百上千种微生物聚合在一起,是几百万个基因,而人的自身基因数大概是25000个左右。“以前我们对共生菌群的了解极其有限,但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测序成本呈反摩尔定律下降,在过去十几年间,大量测序资源被投入到人体共生菌群中,人类得以揭开了菌群的秘密,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重大影响。”

从“肠道菌群”到“肠道”

蓝灿辉指出,共生菌群是人类曾经“遗忘”的身体另一半,针对它们的研究有两个重大历史意义。

第一个是全面揭示了共生菌群,特别是肠道菌群对健康和疾病的重大影响。首先是改变了人类对疾病的认识,目前大部分慢性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精神类疾病,已经被确定与肠道菌群的失衡关系密切。

除此之外,人类对病原体感染的认识也大大前进了一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在感染之前的菌群结构和功能会影响甚至决定感染是否发生,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而肠道菌群对药物的代谢,则会影响后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毒性);广谱抗生素等药物对肠道菌群的毁灭性影响,则可能带来长期的影响。

而通过调节和改善肠道菌群来预防,则成为大家首先想到的“妙招”,传统的酸奶和益生菌也因此备受关注。

但在蓝灿辉看来,针对共生菌群特别是肠道菌群的研究的第二个历史意义更值得关注,那就是积累了一整套组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方法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推动了肠道菌群等研究的蓬勃兴起,更可服务于更多生命科学、医学和大健康产业领域。

比如,在过去几十年,营养学、食品科学、中草药等领域的研究因为缺乏系统和整体性的方法,过多关注有效成分,而忽视了人体是自身和菌群所组成的共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而复杂和系统性方法学的建立,为营养、代谢甚至免疫、神经等等学科的交叉提供了更多可能,人类得以能够真正在复杂的生命体系中找到规律。

蓝灿辉指出,因此,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下半场是走向“肠道”,是更多去关注整体、关注营养、关注人体自身和菌群的复杂互作;同时,在人体之外,也去关注更多领域,特别是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饲养动物的肠道健康。

多种业态组成肠道产业“大家庭”

“我们每天入口的食品、保健品、药品,主要是在肠道中被代谢、吸收和排出,以往我们对其中机制的了解可能是片面的、不确切的。现如今,共生菌群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充分地揭开,针对复杂生命体的研究方法学被建立起来,我们得以更全面、更充分去了解经口腔到肠道的物质的代谢进程,这些健康与疾病研究所带来的成果转化,将会使相关产业迎来第二春。”蓝灿辉说。

新型抗生素、微生态药物、粪菌移植等新药和新疗法的研发转化首当其冲,这其中一定会出现能造福更多患者的创新。不过这方面创新所需要的准备时间较长,风险也相对较大,但是从营养入手相对容易,比如大量酸奶、乳酸菌饮料、益生菌产品已经打上“肠道”标签,并盛行至今。

蓝灿辉强调,在短期内肠道产业存在两大机遇:第一是快消品的功能化,以酸奶为代表。这个大机遇主要会掌握在类似蒙牛、伊利、三元这样的食品乳品企业手里,在现有大渠道中推出“微创新”的功能化食品。对于这些企业的产品经理来说,除了了解产品配方,还要重视肠道科学研究带来的机遇,并通过创新的传播手法实现新产品的热销。

第二是针对临床病人和特殊人群的半专业营养支持。现有的临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太过专业,也不一定完全适合临床病人和特殊人群的需要。不管是制药企业“降维”关注特医食品,还是食品企业“升级”推出临床专用产品,都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并不是一涉及临床营养,产品就需要特别复杂。

中国肠道产业里,健康良性的产品至少有两个醒目特征:一是初期有强大的研究数据和文献支撑,二是逐步积累自身的临床试验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食品身份的产品要获得功能化标签,首先应该在临床寻求证据支持。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与肠道有关的产业机遇。比如,肠道及与其唇齿相依的整条消化道以及肝脏、胰腺等器官都是肿瘤的高发地,结合对自身和菌群的充分了解,利用个体化药物和营养支持,未来或许会产生更多肿瘤疗法的机遇。

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确保降低甚至消除农药残余的有机农产品,利用替抗(替代抗生素)、无抗(不用抗生素)养殖生产的肉制品,都可以在肠道产业中找到重要位置。

在新技术方面,利用基因测序、大数据、人工智能方法,积累更多大样本人群数据,并与临床指征链接,创立个体化营养和干预方法,很有想象空间。蓝灿辉介绍到,这方面已经有国外公司比如美国的DayTwo公司获得巨额融资并取得产品突破。

但在目前,虽然科学研究紧密围绕肠道来展开,上面介绍的这些业态却是相对独立、凌乱的,没有一个统一标签让产业的创新属性得以凸显;部分领域如保健品行业,还深受过度解读、违反法规等乱象的困扰。

如同不同的科学研究交叉学科都在关注肠道,纵跨多个属性和业态的肠道产业,应该有统一的新标签。蓝灿辉介绍到,为此,他们联合多家学术和公益单位,于2018年召开了首届中国肠道大会。这样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型学术和产业交流大会,主要针对医学界、食品界的专业人士,尽管需要付费参加,但却吸引了2500多名观众。蓝灿辉告诉记者,当他发现竟然有两院院士主动报名并坐在台下听他的演讲时,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也给了他更大的信心。因此,2019中国肠道大会将努力联合更多企业,一起描绘中国肠道产业的蓝图。”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