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广东黄先生微信转账8万转错人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不小心微信转账转错人,对方收了钱不还不说,甚至还删好友、拉黑。随着我国网络支付的发达,这样的现象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在社会生活中,不少人还是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由于无法掌握到当事人任何真实身份信息导致黄先生追讨无门,微信客服、公安、法院都表示无能为力。那么,和其他网络支付平台比起来,微信支付的产品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当事人还有哪些救济途径,可以追回转错的钱?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因涉隐私不能提供收款人信息 已引导用户到法院立案
广东的黄先生不久前通过微信给表妹转账,结果将8万元钱转进了微信昵称与表妹一样的他人账户。事发之后,对方不仅不还钱,还将黄先生拉黑。微信客服让黄先生与对方自行协商,但黄先生不知道对方任何真实身份信息,公安和法院因此都表示无法立案。根据媒体的报道,微信支付已引导用户到法院立案,并将配合执法部门协助取证。
这件事情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事情多个地方也发生过。河南焦作市民程先生于近日通过微信平台关联的银行卡,给微信名为“大海”的朋友转账。然而程先生手误转错了人,此“大海”非彼“大海”,一转就转了一千元。程先生说:“微信好友没有备注,也没有仔细看,后来还是朋友打电话说咋还没有给他转钱,才知道转错了。谁知道对方就把我微信删了,后来发信息打电话都没回。”
这位程先生求助腾讯微信,遇到的困难和广东的那位黄先生一样,陷入四处碰壁的困境。专业律师吴林妍说,虽然收到款项的一方涉嫌非法侵占,但首先是转款人有一定过错。
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由于涉及用户隐私,微信方面无法向转账人提供收款人的任何信息:“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一个是涉及到用户隐私,另外这里面也的确有防诈骗的机制存在。所以从企业角度,只能引导去公安或者司法途径解决。”
腾讯公关的相关人员强调,保护用户隐私是互联网公司的底线:“我们并不是在任何条件都不提供收款人的信息,如果是相关监管部门带着相关司法取证等渠道来,我们一定会服从主管部门的安排,我们要对全部用户负责。”
网络支付手段对比:支付宝微信有不同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是我国网络支付和转账的主力军。记者对比这两个平台的转账方式发现,微信转账时,只显示对方姓名的最后一个字,前面的都用星号代替。输入转账金额后,进一步确认时,必须输入密码或指纹。而在转给支付宝账户时,记者输入账号后,对方昵称后面标注了真实姓名,还提供“点此认证”的选项,点击后,需要输入正确的姓氏才能转账。相比之下,支付宝比微信多给了转账者一个确认对方身份的环节,降低了转错人的概率。
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员对此表示,他们也注意到了媒体的这种对比,但因两种产品的基因不一样,设计产品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不能简单这样对比。
“支付宝是基于电商,基于交易的,我们本身是一个社交的平台。我们对用户的隐私保护可能更严格一些,因为大家使用的频率更高。并不是对方做的不好,而是双方本来的基因就是不一样的。”他解释。
律师支招:先起诉微信再起诉收款方,或能追回损失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律师分析认为,这类事情的确陷入了“死循环”,微信的做法倒也无可厚非:“微信转错帐在民法的角度来讲,对方属于不当得利,这个是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要求对方进行返还的,但是这个事情确实有一个“死循环”,就是他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
有律师认为,微信转错账可以走诉讼等途径的。首先起诉微信,要求告知对方的真实身份。然后再起诉对方,要求返回不当得利。至于法院会不会判微信提供用户真实信息,律师认为胜诉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岳屾山律师则认为,微信方面可以从中主动做更多的工作,动员对方把钱退出来,但如果从中协调不成,的确会比较棘手。所以,还是希望微信可以在产品设计方面,加强用户转账安全方面的设计。
“随着互联网转账的方便快捷,确实是很多这种情况出现,需要相关部门的规定有相应调整。比如说像在诉讼过程当中或者是在司法程序中是不是可以进行简化,或者像这种通过网络而不知对方真实身份的时候,在起诉的时候有一些相应的变通规定,这样便于我们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法律问题。”岳屾山建议。
根据央行防范电信诈骗有关要求,不少银行都提示客户在24小时内可以申请撤销汇款。但中国之声记者注意到,微信和支付宝都有提示,转账发起后,资金将无法撤回。那么,微信的产品设计是否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有转账“反悔”功能,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微信钱包设内有“2小时到账”和“24小时到账”的时间设计,但没有撤回功能,因为微信主打社交,支付特点就是即时交易。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员也表示,即使未来产品有相关调整,也和这件事情没有直接关联,他们只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产品的设计。
记者:管昕
编辑:江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