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穆姓微信名字——穆姓有寓意的男孩名字…

时间:2023-03-21 21:10:3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袁润图收集了三年,然后和团队一起编制了两年,完成了7.2磅的《西南袁氏族谱》。

(袁润图讲诉修族谱的故事。)

袁润图是一名修谱人。

面前的这本书,重7.2斤。

里面所有涉及到史料的内容,是袁润图花3年时间搜集而来,然后又和团队一起花2年时间编撰,终于完成这本叫《西南袁氏族谱》的书。

今年67岁的袁润图,退休之前是习水县农工部副部长。更早以前,他还担任公社书记,上个世纪80年代是习水土城区副区长。

“我是袁世明的第28代孙。”袁润图说,修谱的过程中,他逐步了解先祖袁世明从江西到贵州习水的历史细节,以及历代袁氏族人历经沙场的故事。

在袁润图看来,重家史、修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意义重大。他想通过这本族谱,让更多的袁氏族人了解祖祖辈辈留下的传说。

就在袁润图辗转四川、贵州等地的档案馆、文史馆搜集资料的时候,他发现家族寻根似乎正成为热潮,到图书馆和档案馆寻找家谱、查找家史的人很多。

最近几年的清明前后,越来越多宗亲联谊会、宗祠祭祀等活动举办,“寻根问祖”也因此成为新的潮流。

(清朝咸丰年间流传下来的家谱。)

从江西出发到贵州平乱

袁润图的家里,保存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

这是清朝咸丰年间流传下来的家谱,袁润图的曾祖和爷爷都曾在这本老旧的小册子上写谱,如今这本小册子传到了他的手上。

似乎并不满足这本小册子上记载的内容,他开始了解更多祖先的故事。

2009年,袁润图应邀成为袁氏族谱编撰总顾问。

他所在的这个民间组织有个很长的名字,叫习水县罗汉寺袁氏宗祠袁世明墓园西南袁氏族谱编撰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

“这个小组是报经习水县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批准的,是合法的。”袁润图说。

就在修谱过程中,袁润图知道了先祖来到贵州的历史细节。

他把这些全都记录在族谱当中,让袁氏族人能充分知悉。

公元1235年,南宋理宗2年,朝廷腐败,外有蒙军压境,内有边军反抗,这其中,仁怀一带地方少数民族反宋起事,声势浩大,危及播州,而播州政权无力抵御,上书朝廷请求帮助。南宋王朝为了稳定政局,平息边事,决定采取军事镇压。

于是,时任总制的袁世明成为入蜀平南的主帅。

袁世明率军从江西出发,经过四川、重庆后,达到仁怀堡。

根据《洪袁传》所说,反抗南宋的首领为“苗王王天官”,其驻守在习水县土城镇,外围还有多个据点。

因为袁军武器精良,官兵骁勇,袁世明率兵强渡赤水河,一举收复赤水市城区、复兴镇等。这之后又扫荡“苗王王天官”10多个据点。

进攻到土城时,遭到顽强抵抗,袁军久攻不下,双方均有伤亡。于是,朝廷又派出袁世明的妹夫和妹妹前往支援。

袁世明派密探潜入土城,刺探军情,兵分三路对土城进行合围。最终打败“苗王王天官”,收复土城。

在此后继续的“平南战役”中,袁世明在七星谷遭到前所未有的疯狂袭击,中箭受伤,所幸被赶来增援的妹妹和妹夫救走。而在接下来的九龙山血战,双方经过九天九夜的强攻固守,反军溃逃。

袁军惨胜,袁世明的妹妹和妹夫双双战死。

当时是端平二年5月,袁世明的平南战役在持续5个月之后,终获胜利。

2个月后,袁世明箭伤复发,在土城逝世,终年64岁,葬于罗汉寺。

袁世明有四个儿子,分别名为贵、贤、威、猛,均随父南征,累建战功。

(袁氏族旗。)

海龙囤上讨伐杨应龙

而第17次的修谱时间是1988年,这一次保留下来的族谱也被称为“88谱”。第16次修谱的时间则是在1937年,当时因为战争的缘故,虽然是统一修谱,但只印刷了12本,到现在为止,只有一本流传下来,被袁润图找到。

从2009年开始,袁润图总共搜集到150多本族谱,95%都是袁氏各支系的族谱,还有5%是当初追随袁世明的军人,王姓、罗姓和穆姓等族谱里面的记载,可以对袁氏族谱的叙述进行印证。

除此之外,袁润图还专门去了习水、泸州、叙永、古蔺等地方的档案馆和文史办,了解有关袁氏先祖的历史记载。

“这些部门都非常配合”。袁润图说,他可以对这些资料进行复印和拍照,这些官方记载的史实更让族谱具权威性。

这本新修订的《西南袁氏族谱》中,翔实的记录了袁世明后代在西南的活动轨迹。

袁世明的子孙后代,在平南战役后便留下来镇守仁怀。

在此后的元朝和明朝期间,袁世明的子孙们均有重大的军事活动。

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次发生在415年前的海龙囤。

彼时,土司杨应龙以1.7万人的播州军对抗明朝廷军24万人的进攻。

这就是被称为是明万历年三大战事之一,最为惨烈的“平播之役”,在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明军仍旧用了49天才将海龙囤攻破。

杨应龙播州军们所依仗的,便是海龙囤的天险。这场战争,进攻的明军死伤无数,尸骨相连,用尸体摆出一个斜坡,踩着同伴尸体一拥而入,夺下海龙屯。而失败者守军上万余战败者被斩首,抛尸于杀人沟。

值得一说的是,在以兵部尚书李化龙为主帅的24万朝廷军中,70%都是从其他地方招募的土司兵,他们习惯山区的作战方式,是这次战役的精锐和主力。

袁年是袁世明的第14世孙,他的父亲遭杨应龙杀害。这次讨伐杨应龙,他和家族成员们率当地土司军投诚明军,跟随主帅李化龙进攻海龙囤。

此次参与作战的袁家人都在胜后受到封赏。

(袁氏帅旗。)

袁氏先祖的忠烈

重新修订后的家谱共1505页,共计136万字。

更让袁润图骄傲的是,这本族谱里面共搜集了36万人,其中21万人在世。“这些都是联络小组的功劳”袁润图说,这些小组都是按区县划分,他们到每一个袁姓家庭去走访,然后记录在案,最终汇总到袁润图这里。

仅仅是资料搜集,编撰委员会就花了三年的时间。最后,族谱再由袁必清、袁仲斌等人进行编辑。

这次修族谱,共用掉166万元,均由袁氏族人捐资。

这本族谱的售价是每本130元,“对族人普及先祖的故事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袁润图说。

除了一些英雄事迹,先祖们还曾因为忠勇而遇害。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四川古蔺奢寅举兵反明,与在贵州的水西宣慰使安邦彦互相呼应。明朝廷调集各方兵马,联合剿奢、安,历时八年才告平息。

这其中,时任仁怀总旗的袁鼎,在天启二年带兵竹瓦寨与奢寅的军队对攻,血战三天三夜之后,袁鼎败,不降,并且大骂奢寅,被分尸。

还有一个叫袁之文的黔北教育家,秉性光明,语言坦荡。当时乡里的诸多名人都曾是他的门生。清同治三年(1864年),袁之文率团抵御石达开部被俘,石达开劝他投降,袁骂口不绝,最后被石达开活活烧死。

时任翰林院院士的景其睿带领贵州府亲临袁家慰问,皇帝载淳下旨“捐资建祠以彰忠节”。

有一个叫袁咨桐的少年是习水人,1930年6月在学潮中被捕,在狱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9月17日,在南京雨花台光荣就义,年仅16岁,为牺牲在雨花台年龄最小的烈士。

临刑前一天,他在自己的一张照片背面写下 “永别人世”的绝笔。这张斑驳的相片如今就陈列在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

现南京文枢中学有一个在英烈旗帜下成长的先进集体——“袁咨桐班”,继承先辈遗志,奋发自励向上。上届传旗给下届,隔一年就有新一届的“袁咨桐班”。

(平南王袁世明陵园。)

袁氏祭祀成为非遗

“我们需要把这些故事传承下来,让袁氏族人学习先辈的高尚精神。”袁润图说。

除了修谱,宗祠修建也被看重。

袁氏宗祠由袁世明第三代孙袁忠所建,明、清期间遭遇两次焚毁,后重建。在历史变迁中,这个袁氏宗祠曾经充当着救济所、粮站、学校等角色。

2008年,遭遇雪凝灾害之后,袁氏宗祠主体垮塌,经省、市、县相关部门批准,袁氏族人自筹近300万元进行了整体修缮。

“地址、材料和风格都不能变,”委员会主任袁照伟说,袁氏祠堂是黔北建筑的典型代表,其采用穿斗式抬梁结构,也就是说,房子的四面强都是连成一体,并且不使用一颗钉子。

宗祠内还有古石狮、柱墩、碑记等文物以及历代袁氏名人简介。

从2009年清明节开始,袁氏宗祠开始动工修建,2011年11月完成验收。每年清明节,来自重庆、云南等地的袁氏族人会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

这种以传统的三拜九叩、献三牲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袁氏祭祀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是,袁世明第26世孙、今年53岁的袁照伟又有了一个新身份,非遗传承人。

在袁照伟看来,通过每年定期举办的祭祀活动,宗亲之间的联系加强之后,除了可以增进感情,还能互通有无和资源共享。

(袁氏宗祠。每年清明节,来自重庆、云南等地的袁氏族人会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

(73岁的袁忠良是袁氏宗祠的管理员。)

成立宗亲基金会 帮助族人读书

习水县共有74万人,袁姓有6万多人,是这个县的第一大姓。

“所以我们修谱和修宗祠都要正规”。委员会主任袁照伟说,委员会虽然是个民间组织,但所有财政都很正规。

有专门的对公账户,专门的出纳和会计,每个月形成财务报表,每张单据必须三个人签字。“作为委员会的成员,我们还要带头捐款”,袁照伟说,彼时,他的工资是每个月1050元,他一口气捐了5000元。

2016年3月,专门请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对委员会的账目进行全面审计,“收入和支持持平,资金没有乱用。”袁照伟说,宗亲即使捐资10元我们的账目都是清楚的。

下一步,还会专门成立袁氏宗亲的基金会,专门帮助袁氏族人读书,“让袁世明后裔能更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袁氏宗亲也在实践公益事业。

具体的负责人是委员会副主任袁强。

他在习水县土城发展红色旅游,开了投资公司和宾馆。2014年,他发起成立习水爱心公益会,主要是助学和扶贫。

作为袁氏宗亲的一员,他也关注袁姓族人。

一位叫袁树德的孤寡老人,他的房子在洪灾中遭到冲毁,袁强第一时间送去现金和衣服,帮助老人渡过难关。

而对于传承和了解袁氏文化,袁强在微信上建了“袁世明后裔群”,目前群里共有400多人,主要用于联络宗亲感情、公布信息和了解袁氏文化。

对于袁润图来说,看到袁氏宗亲现在前所未有的团结,他觉得特别欣慰。

他总是给袁氏后辈们解释说,“图”是他的字辈,这是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他能清晰的记住前27世的字辈。

除此之外,他还能清楚的背出从第31世开始的字辈,这实际上是一首带家训口吻的诗:家志维道德,忠义必成仁,江西平南政,治国定安民,吉祥增福广,继祖叙天伦,汝北思昭远,清廉万代兴。

(参考资料,《增修仁怀厅志》、《遵义府志》、《贵州通志》、《习水县志》)

(文/首席记者 刘佑清 图/记者 杨兴波)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