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悲悯的微信名字〕微信名字花式设计…

时间:2023-03-20 04:57:4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大时代的小人物。

可是,即便如此,意味着我们只能偏居一隅,做天上繁星中不起眼的一颗,不关心世界与他人?一定不是。星星也不孤独,他们互相照亮,被人仰望。成长是不仅仅是自我的强大,更是对公共事务的关心。星星并不孤独。

1

大多数知道李海鹏,是读过他那本《佛祖在一号线》,语言犀利又好似信手拈来,嬉笑怒骂又好像关乎国家大事,虽然有掉书袋之嫌,虽然狂狷之气让人不快,但那种流畅的节奏把控,娴熟的写作技巧,让人欲罢不能。

很明显,这本书里,他机锋显露,捍卫常识;有人却觉得他尖酸刻薄,斤斤计较,只有咄咄逼人的态度,没有含情脉脉的温度。

在这本《大地孤独闪光》里,会看到这样的李海鹏,一个南方周末的记者,走过山脉、河流、城市、乡村,在世事无常、悲欢离合里,记录事实,探寻逻辑,冷静客观,又温暖人心,拥有沉浸于现实和叙述,又挣脱出历史感的力量。这力量,看似二月春风似剪刀,实际上,却仿佛东北平原上莽莽苍苍的大雪过后,世间一片洁白。

2

这本书是《南方周末》记者文集的一本,全部为李海鹏在南方周末七年间写作的特稿。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特稿”。简言之,就是有文学性的新闻,特点是题材不硬、发稿不急、篇幅不长。李海鹏是个中高手,题材的选择、角度的挖掘、逻辑的流畅、语言的控制,可圈可点,甚至有人说是特稿写作的教科书式范本。

尤其是,在全书“大国小事”“环佩玎珰”“现场永远复杂””读懂中国”四部分前,提供了创作的初衷、过程和其他细节,既是对新闻本身的回顾,又是对新创作的溯源。

南周的编委邓科对这本书的评价特别好,他说新闻本身是易碎品,但这本书写出来了很多“对抗时间的写作”。新闻就是事实的反映。不同媒体、记者,带着不同的价值观、角度,当然还有参差不齐的水平,去呈现“事实”。

于是,貌似客观公正的“事实”,经过棱镜的反射,被我们观察到时,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原生态的事实了。有的“反射”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感和更为深厚的历史感,让事件呈现出另一种面貌,一种超越事件,甚至超越时代本身的力量。

可以说,真本书里很多文章能够达到这个标准。

3

比如,这篇《举重冠军之死》。曾经的亚洲举重冠军才力,在贫困和伤病中屈辱的死去。他年轻而庞大的身影背后,你可以说是体育举国体制的问题、有举重项目本身的非商业化属性、有辽宁体育局的不作为,又或者是由于才力本身的伤病和性格。

如果仅仅就这一个事件本身,无需更多细节,加上刻板印象,大部分人可能归咎于举国体制以及背后的逻辑。可是,在这篇特稿里,通过重现濒死的才力哪一天的生活,除了一个简单的结论外,可能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即便这种信息对结论得出并无大的影响。但是,它会因此带着人性的光辉和悲悯。

在采访手记里,作者说“至今我仍然认为,铁西区的生活背景与才力之死密切相关。不是前者导致后者,而是二者之间的同一性:都有着不合时宜的味道。”特别喜欢这种表述,带着有温度的洞察力。时至今日,问题依然没有改观。

东北特钢债务问题像是创可贴,揭开了,东北这片土地上的问题像脓疮一样,暴露在世人眼前。可怕的是,这不是个例,而且以后将越来越多。知乎上,就“东北为什么衰落”的问题,给出千万答案,都不如这篇“举重冠军之死”来的深刻、有洞见。这篇文章里,辽宁体育局、才力的家人,甚至于路人甲乙丙丁,共同描绘了那时以及现在,问题在哪里。

4

最喜欢的,是这篇“沙兰镇水灾:一连串错误导致的悲剧”。

这几天,北方大雨滂沱,在河北,谎言与真相、天灾或人祸、官员与媒体,大雨冲刷下,许多误解和不堪渐渐浮现。

于是,朋友圈里有人提到了十年前的沙兰镇水灾。彼时,黑龙江沙兰镇经历了一场大雨,镇上的中心小学被淹,百余名学生遇难。十年后,人们回望这次灾难,试图找到什么。

在当时,这么重大的新闻事件,一定有无数的媒体,从各个角度在重现、分析、解释当时发生了什么,并且,指向未来,走好脚下的路。那时只关心新闻,不关心报道,除了事件带来的震撼外,什么都没留下。在李海鹏的叙述里,瞥见一步一步的走向错误的不可回头,感受到灾难中人性的暗淡和微光。

李海鹏的叙述冷静、精到,有性情,但不煽情。边看他的记者手记边想,当他们来到这个小镇,是怎么做到在事后去还原事件,怎样面对如此残酷而令人愤怒的事实,怎样与那些失去孩子的家长交谈。

他们竟仿佛上帝一般,凭借微小细节,复原整个场景,以逻辑,以文字,传递出如此多的信息。还好,他们可能认为赤裸裸煽情和华丽丽的辞藻太过廉价,整篇文章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在河北邢台,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有些东西在改变,有些没有变化。关注了李海鹏的微博、微信,看不到他就此事件发声。

想起读书时,看南周的新年寄语都热血沸腾,甚至热泪盈眶,有着青年的胸怀天下,悲天悯人。现在叫情怀。只不过现在的情怀的路通向诗和远方,是个人追求的释放;那时候,更多是家国天下,人间悲喜。

5

这本书的自序里,作者说“这些报道贴合中国的现实。他们是我们乘飞机经过这个时代时,通过舷窗看到的大地的孤独闪光。”

如今,网络上的信息太多了,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每时每刻发生着新鲜事。触手可及。他们有时让你感觉花朵盛开,有时感觉荆棘密布。剧变发生在这篇古老而丰沃的土地上。

看这本书,感觉历史轰隆隆向前奔去,人们忘却了丰富的细节隐匿其下。是种提醒。让人们既不盲目乐观,又不会垂头丧气。这些悲喜剧可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这片土地上演,有一些一成不变,有一些悄然改变,有一些终将变化。孤独,却是时代的光芒。

自己已过而立之年,虽然不像年轻时满腔热血,仍然在以一双悲悯的眼睛观察我深爱的土地。毕竟时光荏苒,视角、态度、心境有所改变。书里有一段提到,在汶川地震采访后,有人问李海鹏,事已至此,你怎么还有心思讲打磨文章,讲报道技术呢?

回答是,作为一个记者,除了做这些,做好这些,还能做什么呢?我们也是一样。现在越来越知道,做好自己的事是多么重要,又多么不易。新闻传媒这么发达,我们很容易关注国家甚至寰球发生了什么,轻松的通过各类APP捐款献爱心,作为国家一员、社会一份子,我们的参与成本在渐渐下降,参与度在逐渐提高,可对工作或者事业的关注仿佛并没改变。

可以归结于转型期的浮躁心态,可以归结于现代社会的人员流动性,可以归结于市场经济要求资源合理配置,可越是这样,就越需要人们专注于自身,专注于手艺。所谓工匠精神,即是如此吧。

大地无垠,历史无涯,这本书里呈现的人或事或许显得孤独,可他们毕竟闪烁着光芒,就像星星一样,为千千万万带着悲悯之心的人所看见。

看见就是一种力量。或许暂时无力改变什么,我们可以耕耘、收获,时过境迁后,看大地星星点点,反射银河的光芒。

书里说:“他们潇洒,他们也沉重;他们是吾之甘露,也是吾之苦酒。”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