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谷歌结束了针对香港今年最重要的大中华区移动互联网市场的think mobile大会。
而值得关注的是,谷歌少有地把一款叫“顺历”的中国历法类应用作为重点案例进行分析,这一举措让人感受到谷歌所释放出来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西方正在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是好事,但却又让人尴尬,因为我们的国人对国学则是一知半解。“黄历择日”非迷信,已列入非遗文化项目
据了解,此次谷歌作为案例分析的这款“顺历”,是一款以黄历择日为主的历法类工具应用。“黄历”,其由来相传为黄帝所创,故称为“黄历”。黄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列有很多农事和天文知识。它是按12个月24个节气来安排,每个节气都有丰歉歌,在没有科学仪器的年代积累的这些科学知识,凝结了古人归纳自然规律的智慧。并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总结,逐步纳入了当天吉凶知道的一种历法,“黄历择日”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
由于黄历涵盖了与古代人们的意识行为、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等许多人文历史信息,黄历可被视作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但此前在中国大陆,由于经历过文化传承的中断期,“黄历择日”是民间风俗中一个有贬义色彩的名词,以“封建”、“迷信”等字眼加以概括。
传统历法专家蔡伯励老先生在研究通胜天文历法的数十年中,也遭受到很多的误解与白眼,认为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居然也信择日这种东西。而实际上,如同我们日渐依赖的中医学科一样,黄历择日是一项有着极为严密、系统的学科研究体系。只是历法有很多细节很难去深入讲明,就像蔡伯励老先生所说:医生可医好你的病,却不能慢慢把这个病的病理、如何起源、如何形成一一详细解释。黄历择吉历法也很难详细解释天象所有的星宿、日蚀、月蚀、彗星等等的关系。
蔡伯励老先生的真步堂通胜天文历算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过值得可喜的是,2013年,广东省政府将粤籍港人蔡伯励老先生就其家族研究的通胜天文历法(俗称黄历择吉)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将黄历择吉作为省级重点文化传承项目予以政府性的承认与保护。此后的2014及2015年,蔡伯励先生以其钻研的天文历算项目,连续两年获得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型项目优秀传承人”的称号。政府对黄历研究成果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予以承认,肯定了黄历择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也推动黄历文化的弘扬从小众的民俗化传承向大众的学科化传播迈进。这一举措让蔡伯励老先生激动地掉下眼泪,“我数十年“冤情’终于平反!”而今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正式将以黄历择吉为代表的中国历法作为学术型课题进行讨论,并向作为课题主发言人的蔡伯励先生颁发了名誉院士证书。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黄历择日”
虽然政府已为“黄历择日”正名,但在当今移动互联网冲击下的当今时代,“黄历择日”与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为当代人所喜爱及传承,而不是在时代进展中被淘汰。
有这么一群互联网创业的年轻人,他们不去追逐当今最热最赚钱的手游行业或者金融行业,却醉心于传统文化领域,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希望利用互联网科技去传承中华文化。“顺历”的研发团队便是其中一股中坚力量,他们通过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为黄历文化注入更加多元和便捷的元素。
其实在顺历之前,互联网市场已经有大量黄历择吉的产品功能出现,但大量数据内容套搬市场已有黄历出版内容,且水准良莠不齐,准确性存疑。而遵循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顺历,首次对黄历天文算法进行独立的数据化研究,由一只既懂技术又熟知历法的研发团队,通过沿用乾隆皇帝统一皇家御用的传统择吉文化经典《钦定协纪辩方书》,以及《玉匣记》,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编写而成,让这些原本非常繁琐枯燥专业的历法变得更加深入浅出,方便用户轻松读懂。
安卓版顺历截图
四年前,顺历在酝酿并诞生时,蔡伯励老先生一样,遭到了许多的嘲笑与不解,但依然孤独而执着地坚持着弘扬黄历文化。如今顺历已受到了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追捧,注册用户已有上千万,覆盖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被Google、腾讯、搜狐、凤凰、香港雅虎、台湾PChome等权威门户平台接入,并与支付宝、微信、微博等产品一同成为首个适配Apple Watch的历法工具类应用。
传统文化,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思维重新解读“黄历择日”,势必使得其更加符合时下的大众口味,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并传播。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顺历:利用移动互联网思维重解“黄历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