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手下的谋士很多,孙干可能不是谋士中最好的,但他和刘备混得最久。
作为刘备势力的老干部,在陶谦死前将其推荐给刘备后就再未离开过这位主公,追随着贤主一路建立基业,为蜀势力的崛起添砖加瓦。孙乾在三国小说中是为数不多的老实人,虽说,其在刘备早起失利的时候曾想过另谋高就,但是,却在刘备安定益州后打消了这个念头,此后,再未生出二心。孙乾在刘备的帐下任“秉忠将军”一职,这个官衔完美诠释了孙乾的为人,虽说,他没有百年不遇的政才,但是,却始终兢兢业业的帮助主公整顿内政。
有些人说,孙乾在外交方面的能力比较出色,因为,孙乾曾致力于帮助刘备和曹操和谈,并成功促成了双方的议和。《三国志》正史中,将孙乾与其他谋士并列相谈,说他在大部分场合都能做到仪表大方得体,能够从容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没有哪个政治家不喜欢这种人才,孙乾在当时能够受到礼遇是理所应当的。
早年间,孙乾曾在徐州谋职,后来,被著名猎头者郑玄相中,将其引荐给心怀天下的刘备,刘备暂时让孙乾在帐下做副官,此后,随刘备一同打天下。当刘备想要离开曹操,想要搭上袁绍这一助力的时候,刘备便派出孙乾前往袁绍处游说,使两方势力缔结盟约。
之后,孙乾果然没辜负刘备的信任,成功促成了与袁绍势力的合作。由此可见,孙乾的确有着非同一般的外交天赋。其实,除了具备外交天赋外,孙乾一定还具有能言善辩的口才。
倘若没有一口优秀的口才,怎能成功拉拢袁绍完成任务?后来,刘备在与曹操的对抗中失利,孙乾为了前途着想打算投奔刘表,在准备离开的过程中,孙乾将内政做了极为周密的安排,把一切都替刘备安排妥当,也间接为自己今后能够回归留了后手。刘备入蜀后,孙乾位居糜竺之次。
除了刘备外,刘表也十分欣赏这位政治多面手。
史籍中对孙乾的记载大多都是褒扬的、正面的,比如《郑玄传》中就曾说孙乾一辈子没有犯过大过错,也没有立过大功,但是,却为人耿直公道,忠心为主。
由于,孙乾在三国史中并不出彩,所以,历史上关于孙乾的记载十分有限,我们无法从史籍中查知孙乾究竟死于何时。连《三国演义》都未曾记载过孙乾的生年和卒年,只写了孙乾在跟随刘备期间发生的事情。某些野史可能会表述孙乾最终病故,但是,其真实性实在有限。
在为刘备效命的诸多谋臣中,孙乾是第一个追随刘备的。最开始的时候,孙乾在陶谦的麾下做官,由于在于曹操的战争中陶谦失利,徐州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陶谦临终之际,将徐州与孙乾一并交给刘备,并特别嘱托道:“孙乾的家乡在北海,十分适合做副官的工作。”
在此之后,孙乾便来到了值得他效命终生的贤主身边。后来,发生的事实说明,孙乾的才能不止局限于“副官”,在刘备麾下任职的过程中,孙乾完成了许多补位的工作。
例如:刘备手下缺乏武将之际,孙乾能够站出来披上甲胄带兵上阵,或据守城门守备敌军。除了军事方面,文职工作孙乾更是游刃有余,能够妥善的处理繁杂的内政。除此之外还有极为出色的外交能力,在刘备与曹操的对抗失败后,刘备为了能攀上袁绍,借着袁绍庞大的势力在战利品中分一杯羹,所以,派出孙乾前去袁绍面前动之以理,孙乾完美的完成了外交任务。
可以说,在刘备战败后,这个“说客”的工作可谓烫手山芋,这可不是寻常人能够完成的任务,也正因为孙乾能够完成得很好,才让刘备对其大为赞赏,封为“秉忠将军”,并且,给予相当优厚的待遇。
从这之后,史籍和小说中就很少出现孙乾的记载了。这个人物似乎被史官和作者们淡忘了,所以,连他的死都变得扑朔迷离。在后人的大胆猜测中,有人说他最终病故,有人说孙乾在战场上失利被斩杀,还有人说孙乾寿终正寝。
在所有说法中,如今,较为官方较为认同的还是“病死说”。
提到蜀国谋臣,我们能说出大量才思惊艳之辈,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孙乾的功绩。孙乾这个多面手在刘备的帐下兢兢业业,对命运波折的刘备始终不离不弃,倘若没有孙乾,恐怕刘备势力早就被曹操抹杀在襁褓中了。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纪念蜀汉一朝的武将,称武将廊。孙乾塑像在其中排第二,塑于清道光二十九年。
十四武将塑像排名依次是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郑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