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和谐而不同
[拼音] h r b贪心tng
[解释]和:和谐一样:同意。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则成语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及《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在两千多年的齐国,晏婴就很好地阐明了和而不同的关系。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齐景公打猎归来,在遄台休息,晏婴陪同在身边,这时梁丘据驾着车赶到。景公说:“只有梁丘据才与我和协无间隙。”晏婴不以为然,认为梁丘据与景公之间只是“同”,而不是“和”。景公不明白,问其缘故。晏婴就用做羹汤来进行了比喻:“和好比是厨师做汤,用各种调味品来烹制美味,用火将它煮熟,要以别的东西来补原料味道的不足,把其中太多太猛的方面减弱一些,才有和的境界。”又以音乐作比喻:“声音也象气味一样,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相辅相成;大小、长短、徐疾、刚柔、高下、出入等互相融合,听起来才美。而现在,你说是事情对的,梁丘据也说对,你说事情是错的,梁丘据也马上跟着你说错,好比是用水来调和水,在调味品中再加入同一种调味品,怎么有好的味道?”晏婴的解释,阐明了“和”“同”间包含的道理:相异的东西有机结合就能产生新事物,若是相同的东西相加,那就太单一而没有发展了。
遄台,又名“歇马台”、“戏马台”,位于齐国故城小城西侧。据史书记载,历史上有名的晏子与景公辩“和”、“同”二字之异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又传此处为齐威王与田忌赛马之处。
对于“和”与“同”,《国语·郑语》里也记载了同样的阐述:郑桓公问史伯,周朝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史伯)对曰:“殆于必弊者也……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也。”史伯认为是周王“去和而取同”,周王只听取相同的意见,排斥相异的意见,所以一定会导致衰落和灭亡。他指出:要承认“不同”,在“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
关注公众号【趣爸爸】ID:qubaba365,还有更多有意思的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