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吴子〕吴子治军思想核心

时间:2023-03-15 02:39:3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每天学习《古文观止》 #第48篇

《春秋》中有这个特点。也就是说,提到吴国时,只是提到那个国名,没有提到那个国君,也没有提到那个医生。

为什么呢?这就是《春秋》笔法。

因为在中原的各个诸侯国看来,吴国是蛮夷之地,它不配有国君,也不配有大夫,所以不提它的君臣。意思就是说,你跟我们不一样,我比你们高一等,这有一个鄙视链在这里边。

但是也不都是这样,比如说今天这回书《吴子使札来聘》,这也是《春秋》当中的记事。这里边提到了吴子,那就是吴国的国君。因为吴国是子爵嘛,这咱之前说过。札,派了札这个人,来聘就是出国访问。也就是说它派出大臣来了,这是吴国的大夫。所以这一句,既有君又有臣,跟其它地方记载吴国不一样。

那为什么《春秋》当中,认为吴国不应该有君有臣,这一句当中是特例呢?就是因为札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春秋》当中很认可札这个人。那札是谁呀?这个人可不是一般人,札的父亲是吴王寿梦。札的母亲一共有四个儿子,老大叫谒,老二馀祭,老三夷昧,老四札。咱们都知道,过去排行讲究伯仲叔季,札排行第四,所以尊称他为季子。

为什么《春秋》当中很认可季子这个人呢?他干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让国。就是国君的位子给他,他不坐,让给别人去坐。

您看这个可了不起,我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部小说叫《丁小丽》,里边说每一个中国男人心中,都有一个皇帝梦。我不知道这个话说的准不准,反正憋着当皇上的人肯定不少,历朝历代都有。当不了皇上,弄个土皇上的也是大有人在。可是这个季子不一样,国君的位子让给他,他都不坐,所以您说《春秋》当中,能不认可他吗?

那季子让国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您听我慢慢来说。

话说吴王寿梦过世了之后,按理说也轮不到他当国君,因为他并不是老大,他老四。可是他前面这三个哥哥,认为老四有本事、有才。所以就想让他当国君,可是这时候他又年幼。

老大谒,当大哥的说话了,说咱们现在要是马上让老四当国君,老四肯定不能同意,他不能接受。所以咱们哥仨商量好了,咱们先当国君,我先当,我当完之后,不让儿子当,让老二当,老二当完之后也不让儿子当,让老三当,老三当完国君之后更不让儿子当,让老四当,这样的话老四就能接受了,反正那个时候老四也长大了,也合适了。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爸爸没了,那么就得听大哥的,大哥既然这么说了,他们就轮流当国君。

而且当国君的时候都不怕死,打仗都是身先士卒,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祈祷,说如果上天保佑我们吴国,让我早点死,意思早点让我这个最有才能的第四个兄弟当上我们吴国的国君,这对我们是最有好处的。

事情果然就按照大哥定的这个规矩向前推进着,大哥死了,老二馀祭当了国君了,馀祭也死了,老三夷昧当了国君了,夷昧死了,这个时候应该是季子当国君了。

结果出了岔头了,怎么呢?夷昧死的时候季子不在国内,出使他国没回来。这个时候,在他们的兄弟当中有一个庶出的人,叫僚,这个人在庶子当中是老大,他瞅准了这个机会,窃取了国君的位置。季子回来之后一看国君已经有别人了,不但没有提出任何的异议,反而正正经经的,规规矩矩地把僚当成吴国的国君来侍奉。

您看,季子这个人的人品真是没的说。

可是季子虽然没什么意见,大风刮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走出来说话了,这人叫阖庐。阖庐是谁呢?是季子的大哥谒的儿子。他说了,先君之所以不把君位让给儿子,而是让给弟弟,三位先君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让季子当国君。现在好了,如果我们遵从先君的遗命,那么就应该让我四叔,让季子当国君;如果我们不遵从先君的遗命,那也轮不着你僚,那应该是我当国君。

他这话说的还真没错,因为他是谒的儿子,谒当时定的规矩,不传子传弟,现在到季子这儿了,不按照谒的规矩来执行了,那么就应该传子,因为正常就是应该传子嘛,因此就应该轮着人家阖庐了。因此阖庐说的有道理,你这个僚,你凭什么当国君?没你的份儿,这里边跟你有关系吗?

阖庐这个人是敢想敢干的,他认为僚不应该当国君,派了一个人去刺杀僚,这就是历史上一个鼎鼎有名的事件,专诸刺王僚。

你要是常听评书,可能专诸这个人您不陌生,比方说评书《隋唐》,《隋唐演义》里边那个秦二哥秦琼,他被江湖上的人称为,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也就是说这个专诸是个大孝子。

还有评书当中,尤其是一些武侠小说,经常提到宝剑之祖——鱼肠剑,也叫鱼藏剑,专诸刺王僚用的就是这把剑。这把剑是天底下最锋利的宝剑,而刺王僚还必须用这把剑,因为王僚这个人身上是穿着三重铁甲,一般的刀剑,根本就刺不透,而这把剑是削铁如泥。所以就用这把剑来刺王僚。

光有这么一把剑肯定也不行,人家王僚毕竟是吴王,吴国的国君,一国之君出来进去都得有防护,都得有警卫员,都得有侍卫,这你没办法靠近人家,也不行。

但是王僚他有个弱点,这个弱点是什么呢?他是个吃货,最爱吃鱼,见着鱼就是没够,越好的鱼做得越香的鱼,他就越馋,说得夸张一点,这一边吃鱼,那边枪毙他爸爸他都不心疼,就这么个人。

专诸就专门抓住了吴王的这个癖好,专门学做鱼,学鱼的烹饪技术,练的真是手艺精湛。练好了,让阖庐请王僚到家里面来吃鱼。吃得差不多了,专诸上来送鱼,把鱼端上来,大老远就闻到鱼喷香,王僚这么一闻,哈喇子都流出来了,心说天下竟然有如此好吃的鱼吗?赶紧让我尝两口,他也不顾自己大王的身份了,人家这个鱼刚端到他跟前,还没放下,他就站起来要去够这个鱼去。

结果哪曾想到上当了,怎么呢?这把鱼肠剑就藏在了鱼腹之中。王僚往前边这么一倾身,专诸就势把这个鱼往他身上这么一推,这个剑就刺穿了他的铠甲,把王僚给刺死了。当然,专诸也没得好下场,被王僚的侍卫给杀了,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

这故事说明什么呢?这故事说明不能太喜欢吃鱼,也不能做个太爱吃的人,贪吃的人有风险,这当然是玩笑话。

不过也确实说明欲望往往也是一个人的软肋,往往失误也好,或者说是失败也好,或者犯错也好,都跟人性,跟人的欲望离不开。因此修身养性还是挺重要的。

阖庐把僚给杀了,杀了之后跑到自己四叔那去,四叔我给您办了,这国君应该是您的,侄子我现在拥立您为国君,你猜季子怎么着?不接受!要不怎么说季子高风亮节。

季子对阖庐说,说大侄子,你杀了咱们的国君,这叫什么呢?弑君犯上作乱,如果说我接受了你的拥立,当了国君,我和你是一样的犯上作乱,这是大逆不道,这是其一,这是国事;再说家事,你杀的是我哥哥,虽然他是庶子,庶长子,但他也是我哥哥,那你让我怎么办?我报不报杀兄之仇,我要把你杀了,那咱们吴国不就是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吗?同室操戈,冤冤相报,这可就没头了。

说完了这篇话,季子离开了国都,跑到延陵去了。延陵是什么地方呢?延陵是吴国一个小城镇,为什么跑到这来呢?因为,这是他的封地,这个地方在哪呢?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离开国都,表示自己呢,不愿意当国君,不能当这个国君。但是,自己不是叛国,所以,不能出国,不能流亡,所以,回到自己的封地,还是吴国的子民,但是不参与政事了。

您看季子这个人,他不接受阖庐交给他的国君之位,这叫什么?这叫义。同时,不杀阖庐,不忍父子兄弟相残,这叫仁,正因为这些原因,《春秋》当中是很认可季子的。

那位说了,认可季子,吴国就可以有君有大夫了吗?当然啦,你认可季子,就认可季子作为一个臣的地位,那你说他作为臣了,吴国能没有君吗?如果吴国没有君,他又是谁的臣呢?

反回头来,咱再说说开头儿的时候,咱说了季子,叫札,这是他的名,在过去,这个名是不能够随便提的,所谓名讳,讳就是不能提。要是在过去俩人见面了,直呼其名,这个跟骂街差不多。所以,在《春秋》当中,对于这种贤人,有才能的人,有贡献的人,品格高的人,是不会写他的名讳的。

《春秋》跟《聊斋志异》正好相反。《聊斋志异》当中,好人才有姓,有名,甚至有字。要是这人有瑕疵,往往是有姓无名,要是这人是个坏人,那连姓,连名都没有。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的笔法,就是认为坏人不配有名字。但是这个故事都是虚构的。

而《春秋》当中这是记录史实,这些人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对于好人。你不能称呼他的名字,这是不尊重她。

但是这一篇您注意没有,叫做《吴子使札来聘》。直接说了季子的名字,按理说你既然认可季子是个贤人,你就不该称他的名,你称他的名了,不就是不尊重贤人吗?这里边还是提到了《春秋》笔法,《春秋》虽然认可季子。但是并不是说有了季子一个人,吴国这个蛮夷之地,这个夷狄之邦就可以作为正正经经的一个国家了。不是,你出了一个人才,你这个国家都被人认可了,这个,春秋是不认可的。

所以虽然认可季子的贤,但是呢,这个贤是有瑕疵的,就是因为你是吴国的臣。按理说吴国不配有君。因为你的原因,君臣都写了,但是呢,还是称了你的名,表示瑕疵。

也就是说按照春秋的逻辑,做人臣就得有人臣的样子,做人子就得有人子的样子,因为季子是吴国的人臣,吴国不配有君,所以你这个人臣他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达标的人臣。

当然了,这个是《公羊传》当中关于《吴子使札来聘》这几个字的解释,《古文观止》当中,关于《公羊传》一共选了三篇。从《春王正月》到《宋人及楚人平》,再到今天的《吴子使诈来聘》。本身《公羊传》就是解释《春秋》当中的一些字句的,为什么用这个字,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不用,背后的道理是什么?

《公羊传》分析得有没有道理呢,当然这也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羽读了一辈子《春秋》,肯定也有很多的感悟,每个人看《春秋》都有不同的角度。

好了,《吴子使札来聘》说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欢迎告诉我们!

点击“了解更多”可听音频版


陈凤山:业余相声演员,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理科生,立志读完《古文观止》222篇文章,邀请您与我们一起,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一段古文

微信公众号:凤山说;喜马拉雅FM:陈凤山的保险频道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