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桑雨』桑震奎

时间:2023-03-14 20:30:1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光在流动

成事如约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母校

从1911年到2018年

107年

猛烈的风雨

杏林里充满春天。

经过百年的洗礼

你的风采依旧

浙江对方录取通知书和学生卡。

我是傅永鹏。来浙商一年了。


我来自海南省。2017年我以739分考入浙江工商大学,并荣获新生奖学金。

还记得,刚来到浙商大,仿佛认识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还记得那时候我的懵懵懂懂,找不到图书馆报名,找不到寝室食堂,不知道去哪买生活用品,完全就是个萌(懵)新。也记得那时候,我感受到了浙商大学长学姐们的热情。我们新生那时候是组队过来的,对于来之后该干嘛、该去哪,全是黑人问号。是学姐把我们带到生活区,带到图书馆报名处。是学长请我去清风苑的Hello Kitty主题餐厅吃饭,带我去买生活用品。所以,真心谢谢学长学姐们!

在浙商大生活的这些日子以来,我渐渐适应了在这里的生活氛围,不过也没有忘记,浙商大给我的许许多多初体验。

经济学17级小鲜肉 符永鹏

我是蒋镇烨,来浙商大2年了。

浙商大是我梦想的一个转折点,是我人生路的一段绚丽篇章。

2017年盛夏,我们共同举办属于我们学院特色的“舌尖上的浙商大”活动,从策划到完美落幕,我们默契配合,为一众“吃货”带来甜品小吃的饕餮盛宴,汗水和欢笑相溶,时光与回忆交织,共同构建属于我和浙商大,和你们的美好时刻!

食品学院16级研究生 蒋镇烨

在自己的领域努力钻研,终会有成果

我是应丽莉,来浙商大3年了。

大二的暑假我参加了数学建模的省赛,我觉得这是特别锻炼人的一个竞赛,感谢浙商大给我这个机会,这个竞赛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通宵写策划,编程序,学习新知识,一个个夜晚,很精彩,也很刺激。这种经历不仅是知识上的,在生活上也能让自己成长许多。

信电学院15级本科生 应丽莉

某一日傍晚走出图书馆时看到的天空

我是郑凯燕,来浙商大4年了。

再过不久,我就要离开这个载满我四年欢笑与泪水的地方了,十分不舍。

大学里待得时间最久也最喜欢的地方是图书馆自习室,桌椅、书籍,见证了我一次又一次灵光的乍现,难解的苦恼,顺利的喜悦。只要有一支笔,几页草稿纸,就觉得很安心。

统计学院14级本科生 郑凯燕

我是邢璐,来到浙商大6年了。

我忘不了钱江湾的江景房,早上起来可以看朝阳;忘不了流水的煲仔饭和葱油拌面,好吃又便宜;忘不了大片的油菜花和向日葵,带上笑容拍照去;忘不了图书馆闭馆时的曲子kiss the rain……

我在这里遇到了良师,他们告诉我在学生时代不用怕犯错误;在这里遇到了益友,他们让我远离家乡却仍感受到无尽的关怀。纵然六年里有些许遗憾,但都是成长的印记。我想对商大说:你的变化,有我见证;我的成长,与你有关。衷心希望商大越来越好,也希望将来的我能为学校贡献一点力量。

我是鲍福光,来浙商大11年了。

2007年我来到了浙商大,那时候的下沙还没有现在这么“繁华”与“热闹”,我们住的钱江湾41幢还是江景房,于是见证了42-46幢依次拔地而起,从此,41幢(7楼)被陷在了中间,46幢成了名副其实的江景房。也见证了管理楼、经济楼、食品楼、邵逸夫楼、出蓝园的诞生,那一片芦苇荡逐渐缩小,还有一片春秋交替的油菜花和向日葵。春华秋实,见证了一届又一届的浙商大学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而我从本科、硕士、博士、留校任教一直坚守在浙商大。

现任管工学院教师 鲍福光

我是郑鑫,陪伴浙商大14年了。

14年前,我来到浙商大求学。

最怀念青涩的大一生活。

每周三晚上约上管理类班的同学们一起去理工食堂楼上溜冰,男生女生欢声笑语,遛的脚底破皮却不觉得痛。隔一周又去了,为的就是那一份纯真。

04级校友 郑鑫

钱江湾宿舍一角

我是许仙花,陪伴浙商大15年了。

15年前我刚到钱江湾生活区时,迎接了浙商大的第一批学生,那个时候钱江湾只有少数几幢建筑,学生也少。这么多年一晃而过,浙商大的人气越来越旺,而我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很舍不得,希望浙商大学子们都能学有所成,实现理想。

钱江湾生活区宿管阿姨 许仙花

教工路校区送走最后一届全日制本科生

我是杭商院人形天桥,陪伴浙商大17年了。

教工路的老校区是我的家,我会一直守护在这里。

我爱老校区的绿树环绕,每处建筑厚重的历史感。

这么多年,每到6月,我总会听到毕业生们隐隐的啜泣声。在2017年,我送走了最后一届全日制本科生。

不过,我并不孤单,因为我知道,浙商大创业园建成之时,我会迎来一批新朋友——浙商大的创客们。

2001年建成的人行天桥

大四毕业时,我们酷酷的合照

我是邱毅,陪伴浙商大19年了。

1999年的9月,我提着行李走进了教工路149号的校门。

未曾想过在这里一呆,就是19年。那时候的我真的还是蛮勤快的。白天,除了上课,喜欢去图书馆四楼的听音教室写作业;中午,经常一次打六瓶水,把寝室所有的热水瓶都装满;傍晚,会到煤渣跑道上跑10圈,然后在土球场上踢一个小时的足球;有时,到了晚上八点多,还会跑到宿舍楼边的6号教学楼做几篇英语阅读;十一点熄灯之前的半个小时,是大家的欢乐时光,半个班的男生会围着我们寝室那台二手彩电,津津有味地看中央台的体育新闻,边看边评论。

99级校友 邱毅

那时的毕业证

我是安欣,陪伴浙商大24年了。

24年前,我与浙商大相遇。

98年的浙商大,普通本科一年学费2500元住宿费400元,前门在教工路后门在学院路,早晨需要从后门跑到前门去敲一个晨跑章,前门的饭团又大又好吃一元一个。春华秋实路上,梧桐树的叶子,黄了落了又绿了,而98届的我们,聚了又散了,来不及相识。

94级校友 安欣

在煤校时的我们

我是苏玉婷,陪伴浙商大28年了。

杭州——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

坐上从太原到上海,从上海到杭州的火车来到杭州,迎新生的专车将新生们从火车站,途径繁华的武林广场、松木场、团校,最终带到了坐落在教工路的杭州煤校。

在煤校四年当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班集体的氛围。我们班女生多男生少,几个男生经常被我们女生捉弄的哭笑不得。但他们个个都是心胸宽广的男子汉,在关键时刻都会勇敢地保护我们女生。

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禁止踩踏草坪的规定,到了傍晚大家都围在草坪上弹着吉他唱民谣……《恋曲1990》张口就来,似乎每块绿地上都是艺术团的圣地。

我是文艺委员,每个周末都组织同学们举办舞会、歌会、朗诵会。其他班的师哥师姐师弟师妹们羡慕不已,都会跑到我们班参与。

毕业后我留校工作,其他同学也都去了不同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梦想。时间飞速,一晃就是28年,28年来母校一如既往地培养着我,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原杭州煤炭工业学校校友 苏玉婷

当时从事志愿活动的一行人

我是朱水娟,陪伴浙商大29年了。

1989年,对于我而言,那是个特殊的年份,我考上杭州化学工业学校了!那个年代,农村人是不大分得清大学、大专、中专的区别的,我是村里第一个通过高考迁出农村户口的女孩子,赢得了村里多少人羡慕的目光。

我的老家在萧山围垦,就在现在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的对面——大江东。那时,钱塘江上还只有一座桥——钱塘江大桥。

我所学专业是化工机械,班级40名同学只有四位女同学,直到现在,我们四位女生一直被男同学们爱称为“四只熊猫”。但是,四位女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的参赛得分超过了班级全体男生得分,也被我们一直说笑到如今。

两年的求学生涯很短暂。毕业前夕,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我留校工作,先后在化校办公室、团委、浙商大人事处、纪检办等部门工作,还担任了两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与同事们相处融洽,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29年,在浙商大的发展历程中不算长,但在我的人生履历中,却很长很长,而且还将一直书写下去……

原杭州化学工业学校校友 朱水娟

我是31年前的毕业论文,见证了数代莘莘学子的成长。

那时,杭州商学院还没有易名为浙江工商大学。

1987年的老杭商院毕业论文

吴晖老师在校友会上展示的珍藏的老课本

我是吴晖,陪伴浙商大32年了。

我与商大共赏四时景已经有32年光阴了。

我曾经是会8407班,商业会计课程的辅导老师;也是会941、942班专业课的主讲老师。几十年来,我主讲的《中级财务会计》和《新编商务会计学》两门台下从来都是座无虚席。学生尊敬地“戏称”我为晖哥,所以我也斩获了首届浙江省最美教师,首届十佳教师的殊荣。从教数十年,我潜心教学,把上好每一堂课当做教师的终极目标。

母校早已今非昔比,学校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光我们财会学院,今年硕士研究生就招了170多位,有近千名学生进入复试,还不包括博士生,海外研究生。我希望有更多的学子能成为社会精英,国家栋梁。

财会学院 教授 吴晖

我是33年前的杭商院微生物期终考试试卷。

教工路出蓝园

“出蓝”二字寓意着“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我是出蓝园,守护浙小商们34年了。

我是浙商大人的一名小骄傲,借“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之寓意,我在老校区孕育而生。

矮墙上雕刻着镂空的图案,园中的小亭坐落绿意之中愈发显得古雅,我安然于校园的一隅,享受此番“经旬无酒自陶然”的乐趣。

可若你要问我与浙商大的故事,我却有些苦恼,你是想了解清晨早读时少年的神采奕奕,还是偶然抬首间一抹曼丽的倩影,亦或是畅谈未来的意气风发……回忆太多,每一针都自成一幅美好的画卷。

2015年我来到下沙,凝望着手印墙,久久伫立于原地。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1984年教工路出蓝园建成,2015年搬迁至下沙

我是陈国柱,陪伴浙商大34年了。

34年前,我迈入浙商大的大门。

一晃三十多年,许多事都已淡忘,但见到昔日同窗好友的那一刻,很多记忆就会被勾起。

记得当年和同学一起看电视,那时一个楼层一个电视机,二三十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我们看着第一版的《射雕英雄传》。

那时的快乐很简单,有趣的事很多,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师生情谊。我记得有一位大一大二给我们上数学课的老师,在我考研期间,还专门跑到图书馆甚至寝室帮我批改试卷,这件事让我一辈子印象深刻。

大学是人走向成熟的期间,同学与同学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很单纯,即使多少年没见,见面时照样可以开玩笑、揭别人的短。

电8406校友 陈国柱

教工路图书馆

我是教工路校区图书馆,守护浙商大36年了。

1982年,怀着对旧日时光的感喟,带着经世的记忆,我低下头抚了抚书页上的褶皱,施施然以老者之姿成为了浙商大的一员,成为承载着几代浙商人的精神家园和知识宝库。

想来早已不是倜傥小伙,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我渐渐练就了处变不惊的旷达心境,但仍然享受着学子们热切的注视与深情的陪伴……

2003年,我以新的容貌入住下沙校区,时常有灯光闪过,记录下我与一届届浙商大学子度过的“商小图的美好时光”。

2013年我有了新的使命,在老校区的我成为了浙商博物馆,以“天下浙商的精神家园”为总体定位,打开记忆的窗口,将数千年来浙江经济的“人、事、物”向你们娓娓道来,弘扬浙商文化,给拼搏的心安个家。

82年竣工的教工路图书馆

浙江省畜产品加工协会第二届年会在我学院食品系召开

我是桑雨周,陪伴浙商大37年了。

我与浙商大已经有了37年的渊源了。

81年我被调到商学院,站在讲台前的20年,我见证了食品系一次次的蜕变。最早的时候我们教的屠宰检验专业是当时的独一份,也有很多不明所以的人戏谑地把这个专业成为“杀猪的”“杀牛的”,但是几十年一路下来,屠宰检验专业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不断发展,正如浙商大所有的工科一样,不断发展、进步。

我从教40余年,虽然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是我觉得我教出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

退休前一年我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授课老师,这本证书,是对我工作的极大肯定。那段岁月,课上我是你们老师,课下我是你们朋友,我与学生之间的情谊是深厚的。到如今,我去哪个城市,都先给学生们打去一通电话,约上一起小酌一杯。

对于浙商大学子们,我觉得现在的你们是越来越优秀,所以你们要学会全面发展,不一定仅仅着眼于自己的专业,视野一定要放宽。

学校即将迎来107年校庆,愿浙江工商大学越来越好,越来越开放,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办好教学,培养面向社会的人才。

食品学院退休教授 桑雨周

楼宝财(后排左二)与同学的合影

我是楼宝财,陪伴浙商大39年了。

39年前的9月,我考入杭州商学院食品系的,也是杭州商学院第一届本科生。

尽管校园很小门口挂的是浙江商业学校的牌子,尽管校舍陈旧吃住行学条件很差,但那时的学风和校风都是极好的。天刚放亮,校园里就到处都是晨读者的身影;早餐时间,食堂里排队的人群大多拿个小纸条在默默地记英语单词;夜深人静,教学楼一楼阶梯教室(全校只有这个教室推迟熄灯)总是座无虚席。似乎大家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似乎大家都立下了振兴祖国的鸿鹄之志。那一届,我们只有5个班200余人,不仅有固定的教室,而且有固定的坐位。每节课后都有值日生为老师擦黑板;每周六上午都要照常上课;每周六下午都要搞教室、寝室和包干区的卫生;每年都要评比和表彰一批“五好学生”。第二年5月初,听说校门口换上了杭州商学院的牌子,大家立马到学农照相馆租来120海鸥相机,争先恐后地前去拍照留影。

79级校友 楼宝财

我是贾宝华,陪伴浙商大40年了。

1978年,青涩的我跨进这所学校大门学习。

1985年我留在学校工作,从此我的一生与浙江工商大学结缘,这是件值得回味和自豪的事情。

一眨眼我在这个熟悉的校园已经学习工作生活了四十年,由此我荣幸地见证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亲历了下沙校区的建设。

我作为学校第一拨到下沙工作的人,2001年学校定下这块地的时候,这里仅是钱塘江滩涂上的一个农场,人烟稀少。你看十七、八年时间,今天的下沙校区大楼林立,绿树成荫。

现在回想,自己有幸亲自参与了下沙校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一些相关工作,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颇有感情。

校园种的大樟树,由我牵头通过招标从我曾经挂职下派工作过的江山采购的,校园中心绿化带长廊的大紫藤的出处是教工路老校区出蓝园,A教学楼前面的一片枫树林是从当时教工路学生食堂前面花园移植的,国际会议中心北面的一片大玉兰树和大桂花是分别从原政管院、煤化校老校园迁种的。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愿学校的发展也像这参天大树,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79级校友 贾宝华

寿金蔚老师

寿金蔚老师写给商大学子的寄语

我是寿金蔚,我在商大任教了41年。

我本科就在商大就读,那时候学校还在金沙港,校区很小。后来我当了工商管理学院的老师,与学生们相处融洽,能准确地叫出四五百个学生的名字,每次喊他们都倍感亲切。

我现在已经退休21年了,身体依旧健朗,这都是孩子们的功劳。我喜欢这个学校,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发自内心地快乐。整天与小孩子打交道,活力就比较强,与学生相处,观念也能与时俱进。离开学校二十多年了,学生关心的热点,我依然能发表意见。

转眼间,学校已经走过了107年的风风雨雨,我祝学校越办越好,越办越强,也祝这些年轻人们一年更比一年强。

管理学院退休教授 寿金蔚

黄绍筠老师写给教师和母校的诗

我是黄绍筠,陪伴浙商大52年了。

我65年来到浙商大。

1965年,我来到浙江工商学大的前身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当时它还是一个中专学校,只有两三千个学生。

那时候除了白天上课以外,还要在晚自习坐班。学生们的每篇作文我都逐字逐句纠错,并写上评语,批改一份作业花费的时间很长,但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们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筹备语言实践教室,将它布置成书房的样子,挂上书画,配备收录机,让学生们大声朗读,发现再改正自己的错误。

我几十年的工作和心血,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退休后我写书、写诗,记录退休生活,把它当做养老的方式。

人文与传播学院退休教授 黄绍筠

我是檀默君,陪伴浙商大52年了。

我和黄绍筠老师是夫妻,和黄老师同一年来到浙商大任教。

那时候一个月工资是50多块钱,我们教书育人,不计较工资的多少。

更多时候,我是以一个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待学生。我想到我的孩子在外地读书,我的学生同样也是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我就多和他们聊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教的第一个班今年毕业50周年了,他们请我去参加同学会,这批学生中有几个都已经去世了,我老了,他们也老了,每每想到都有些伤感,还能相聚却也是高兴的事。

我和我的爱人黄老师没有做什么大的事情,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站好一班岗。

人文与传播学院退休教授 檀默君

1949年的珍贵物件

我是第一届杭州市中等学校教职员联谊会会员通讯录,记录着69年来浙商大师生的点点滴滴。

我是浙商大校歌。我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至今80多来年。

《南社》《新奉化》创始人胡颖之作词,时任省立高商音乐教师吴作求作曲 创作了我

寓意国家发展,商科教育是基础。

我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永驻在学子心中,成为照亮前进路的灯塔。

我是浙商大的校训,在这105年的漫长岁月里时刻激励学生奋发拼搏 (守护浙商大105年了 )。

105年前,浙商大的前身“杭州中等商业学堂”易名为“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后,我诞生了。

诚、毅、勤、朴四字,蕴含着前辈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

诚,诚则心正,心正则凡事可举,方可治国平天下。

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勤,勤学自勉,无勤则无为。

朴,对人对事要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心态,不骄奢,不自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么多年了,我目睹了浙商大一路走来的雪雨风霜。愿我能继续激励一代代的浙小商,奋勇向前,挥斥方遒。

永远守护你们的 校训

国家当富强

始基端在商

计然范蠡浙之光

古今人才遥相望

我校历史已久长

息游湖山仍郁苍

浙商大迎来了107岁的生日

这107年,见证了沧海桑田

无论身在何处

浙商大,永远是我们的家

浙商大在这里,等你回家

你来到浙商大多少年

你与浙商大有怎样的故事?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下一篇:返回列表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