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天上掉“馅饼”,白白让哈萨克斯坦“吃”成世界领土第九大国

时间:2023-03-14 01:36:4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中亚是亚洲中部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结合部,是贯穿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东西出和南北上的必经地带,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停靠站。

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中亚作为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其地缘政治意义更加凸显。

中亚五国地图

对于中亚的范围,狭义概念就是中亚五个“斯坦”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其中哈萨克斯坦毫无疑问是其中面积最大的,拥有272.4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比余下的四个“斯坦”国的总和还多(中亚整体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而其他国家如乌兹别克、土库曼斯坦才四十多万平方公里,而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仅有十几万平方公里,为什么会差别那么大?其实这里面是有一个不能明说的“秘密”。

如今哈萨克斯坦行政区划图

从本质来看,国家领土的划分通常都是相对均衡的,尤其是在前苏联体系内加盟国,如东欧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如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国土面积都大体相当,这样的好处是领导层面可以相互制衡,保持大局稳定。可在中亚却是独特的“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得不使人好奇其中隐藏的“秘密”。对此维达想起了一句话:“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历史可以照亮未来的行程”。我们翻查历史,便会发现如此“一家独大”的局面实际上是前苏联埋下的一个“阴谋”,只是实施了一半,1991年突逢解体,哈萨克斯坦便成了当初“设计”下的最大得利者,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不禁令人慨叹世事无常。

17世纪后期亚洲局势图:清灭准噶尔汗国,也解除了哈萨克的威胁

说起这个暗藏的“秘密”,我们就不得不先说说19-20世纪中亚局势的基本面。公元15世纪末哈萨克汗国建立,16世纪初哈萨克三大部族基本形成,分为大、中、小三玉兹(清文献称右、左、西三部),其统治范围包括东部的哈萨克丘陵、西部的里海沿岸低地和南部的锡尔河中下游地区。但在18世纪中叶,随着清朝灭掉了准噶尔汗国,统一了漠西蒙古诸部后,也解除了准噶尔对哈萨克的威胁,随后清朝与哈萨克汗国的边界定为以巴尔喀什湖为界(巴尔喀什湖以西是哈萨克,以东的七河地区是清)。清朝威震大西北,哈萨克三玉兹自愿称臣内附清朝并获得乾隆册封,哈萨克汗国成为清附庸国。随后到了19世纪,沙俄崛起并开始向乌拉尔山以西大肆扩张,哈萨克汗国首当其冲,游牧民族虽然彪悍,但在火药枪炮面前还是难堪大用,最终哈萨克汗国逐渐被侵吞,一分部划入本土,一部分划入了沙俄的西伯利亚总督区管辖。

19世纪中叶沙俄对中亚地区的扩张示意图

哈萨克汗国以南的中亚诸国(如阿姆河流域的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费尔干纳盆地的浩罕汗国)被划入了沙俄的“土耳其斯坦总督区”。简单透过这两个总督区便可隐约看出:沙俄对哈萨克和其他“斯坦”国定位的不同,更倾向于把哈萨克地区当做本土。所以沙俄在蚕食哈萨克汗国的北方领土时,便着手将这片土地斯拉夫化,驱赶哈萨克人,大量迁入俄罗斯人,在等到彻底终结哈萨克汗国存在的时候,以阿斯塔纳(今努尔苏丹,哈国首都)为中心的北方领土基本上已经俄罗斯化,当然此时阿斯纳塔所在的北方地区还属于俄罗斯直辖,为了增加俄罗斯族人在哈萨克的比重,便将阿斯塔纳地区划给了哈萨克,使得哈领土增长一倍多。而对于如今哈萨克所管辖的锡尔河中下游和七河流域(外西北)地区因为完成吞并的时间较晚,还没有彻底消化。

哈萨克地形图

不过从东欧森林走出来的沙俄毕竟不是农业立国的清朝,人口数量相比扩张的领土面积而言,差额甚大,所以在沙俄时期,同化中亚民族、调整中亚游牧经济的进展并不是很快。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沙俄送来了苏维埃,一个更能集中力量去完成对中亚“消化”的政权。于是一场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行政指令的要求下轰轰烈烈的展开,如1936年4月28日苏联人民委员会第776-120号决议,从乌克兰迁移35820名“不可靠的”波兰人到哈萨克;1937年8月2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第1428-326号决议,受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的影响,以防止朝鲜人被日本“利用”为名,将远东(主要是滨海边疆区)地区全部的171781名朝鲜人迁移到哈萨克斯坦等地,这也是为什么中亚会有朝鲜族人的原因。当然这样的民族迁移在整个前苏联时期还有很多次。

中亚各民族分布图:绿为哈萨克人、红为俄罗斯人

据统计,1936-1952年较大规模的迁移行动共有24次,涉及440万人(因战时条件数据并不确切,也有说是500万的),20个以上民族,其中整个民族被迁移的有11个,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中亚和西伯利亚。当然这还不是民族迁移行动的全部,还有一些小规模的迁移没有被列入。于是在哈萨克斯坦的人口中,俄罗斯族人曾一度占比超过一半。按照前苏联的“阴谋”策略,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哈萨克终会被彻底征服,典型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路。

南斯拉夫民族分布图和被拆分为七个国家示意图

当然这种理念在当时也并非是残忍,可以参考处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斯拉夫(共有6个共和国2个自治省,如今7个都独立了),科索沃本是塞尔维亚人的发源地、祖宗之地,结果信奉伊斯兰阿尔巴尼亚人移居到此后,并占据了人口优势,结果一番干涉操作后独立;而在塞尔维亚的北方,同样属于自治省地位的伏伊伏丁那(唯一剩下的),却因人口以塞尔维亚人为主,局势就很稳定。

前苏联解体前,哈萨克北方地区人口占优势的是俄罗斯族人

可以预知,如果前苏联不是1991年突然解体,等俄罗斯族人数占据优势地位,或者哈萨克人占比低于50%,哈萨克会被完全斯拉夫化,那作为中亚体量占比超过一半的哈萨克成了俄“堡垒”后,中亚其他四小国无论如何也是翻不起什么风浪,中亚也就真成了稳固的后院了。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世事无常,苏联的解体倒是让哈萨克捡了个“大便宜”,领土面积直接达到了272.49万平方公里,是前苏联加盟国中仅次于俄罗斯的存在。

1991年前苏联解体,1994年哈萨克斯坦迁都北部的阿斯塔纳

但沙俄和前苏联移民策略还是造成了很大影响。在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时,哈国北方有一半的人口是俄罗斯人,这也是哈国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坚决把首都从七河流域的阿拉木图迁到北方哈萨克丘陵上的阿斯塔纳(今改名为努尔苏丹,正是纳扎尔巴耶夫的名字)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就近监控俄罗斯人,防止分裂倾向。同时经过20年鼓励哈萨克人生育,提升福利等政策,使得俄罗斯人占比从当初的一半降到了现在四分之一。这也是苏联刚解体时,哈国对俄罗斯如此顺从的重要原因。不过如今哈萨克人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便有了更多选择权。如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

注: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