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qq名字香烟符号〉qq名字英文连笔符号?

时间:2023-03-09 11:19:0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甩“烟”表情不是过分敏感,而是对“烟文化”潜移默化渗透的抵抗。

全文1268字,阅读约需2分钟

9月13日,微博方面下线了代号为“酷”的叼烟表情。“我们对微博的行动表示赞赏。”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会长称,将吸烟行为等同于酷存在诱导吸烟之嫌,并建议腾讯撤除微信、QQ上的吸烟表情。

▲微博撤销吸烟表情。图片来自@新华网

戴着墨镜歪着嘴叼着烟,这是emoji里的经典表情,也是很多人表示得瑟或狂拽酷炫时的首选表情。将该表情包下线,是否是大题小做?这是很多人尤其是“抽烟”表情控们的疑问。

毋庸置疑,很多人用“抽烟”表情时,要表达的东西无关叼烟,只是想借此表达酷感或得意。因而,理解该表情应该多用“意译”而非“直译”思维,不能只看到其形未看到其意——“后喻(或者叫年轻人主导)文化”语境中的表情包通常都“表里不一”,如果别人给你发了个“笑Cry”你就安慰人家“别哭”,那等你发“呵呵”表示开心时就别怪被人拉黑了。

可将“抽烟”表情踢出,还真不是过度敏感,而是对“烟文化”潜移默化式渗入的抵御。

要知道,现在表情包早就不是对人们聊天时文字文本的补充,而已经成为沟通方式本身。时尚圈有句话,“不要跟我说话,我想说的都穿在身上了”;而表情包社交时代,“不要跟我说话,我想说的都在表情包里了”也成了现实,很多网友已形成“凡是能用表情包说明白的就不打字”的默契,用传媒研究学者多丽丝·格雷伯的话说就是,“我们一度推崇的借助文字符号传递的抽象意义,已经开始让位于建立在图像传播基础上的现实与感受。”

当下表情包社交还在往低龄人群渗透,现在中小学生已习惯了拿着手机用各种表情聊天。他们对很多事物的认知未必成熟,也没有那么强的好坏辨别能力。在“熊孩子”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后都能模仿灰太狼“烤羊肉”那样烤同伴的情景下,我们很难排除,有的孩子用多了“抽烟”表情后会被表情包对“酷”的姿势阐释所误导,潜意识里就觉得“抽烟=酷”,进而加以效仿。

这是无法否认的潜在误导风险,也是现在影视剧控烟的初衷。本质上,小小的表情包也要“禁烟”,是勿以善小而不为,也是避免控烟在互联网文化浸淫的生活方式中留下死角。

表情包作为互联网上通用的社交介质,也该有“价值嵌入”。前不久的慰安妇题材表情包,就说明了表情包使用的伦理禁忌;在国外,2015年苏格兰的红发人群为争取平等代表权,而呼吁iPhone自带表情中加入红发(Ginger hair)形象,最终也如愿,这也让表情包的“工具属性”加载了更丰富的价值诉求。

回到表情包“控烟”问题上,从利弊权衡角度看,去掉那根烟,无碍于很多人的“酷感”表达;但多了那根烟,却可能带来不小的危害。既然“少这一点不少,多这一点不妥”,表情包又很难搞分级制,不如一刀切地拿掉那根烟。

因而,对于将“抽烟”表情踢出表情包界,我支持+10086。

文/侃人 编辑/与归 实习生 纯洁 大雄 校对/陆爱英

值班编辑:张一对儿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ID:bjnews_xjb)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