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何老师(化名)是杭州一所小学的班主任,这段时间她最怕的是和家长沟通,每次这样的时候何老师都要提前一天做好心理准备。
“她是典型的焦虑症。开学前后这段时间,有好几位老师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还有的甚至出现了抑郁倾向。”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苏衡说。
经常凌晨两三点醒来
最怕和家长沟通
何老师找到苏衡医生是因为她察觉到自己的异样,并且生活已经受到影响。她晚上睡不好觉,经常凌晨两三点醒来,一醒就很难入睡;在家里,动不动就烦躁,控制不住地朝老公发脾气,连读高中的孩子都不能幸免,经常被骂。
其实疫情期间,何老师的情绪就不大好了。
当时虽然没开学,但每天要上网课,她要备课、学习直播、如何在直播时和学生互动等。
“虽然她年纪不算大,但和年轻老师比起来,操作总是没那么方便,也不算精通。这个学习过程,已经让她很焦虑,紧张,并且累。”苏衡说。
疫情之后,学校开学,何老师的焦虑进一步加深。
“很多家长每天都在钉钉群里问她:孩子在学校里戴口罩了吗?今天洗手了吗?用餐的时候有没有保持间距等。她在学校里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做好班级卫生打扫、消毒,琐事很多。有时候来不及看微信群,回复也比较迟。家长还为此投诉她。”苏衡说。
何老师感叹,因为疫情,虽然开学推迟了,但作为老师,反而觉得工作是24小时的,随时候命,没有休息时间了。
曾有家长,晚上10点多,还在钉钉里,把孩子的作业发上来,让她批改。
除此之外,以前,孩子们每天要完成的作业,老师会在课堂上交待清楚,然后再在家长群里发布一遍。这段时间,因为事情多,何老师有时候会忘记及时在家长群里发布,好几次,都是晚上10点多才想起来后再发布。
这也引起了家长们的不满,说她交待这么晚,都没时间督促孩子了。
何老师又因此被投诉。
几次三番下来,她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到最后,她最害怕和家长们沟通。
家长觉得她管不住熊孩子
年轻班主任产生了自我怀疑
像何老师这样的患者,苏衡接诊了不止一位。20多岁的刘老师(化名)情况比何老师还略微严重一些,她甚至出现了轻度的抑郁。
刘老师刚大学毕业,也在一所小学里当班主任。
年轻的她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她不喜欢严厉批评孩子,更多的是去沟通和讲道理,所以,在大家的印象里,刘老师比较温和。
刘老师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很调皮,经常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也不是淘气,就是老师有一个说法后,他会站起来提问,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刘老师觉得这是孩子的个性,所以不会去批评他,有时反而会表扬这个男孩。
刘老师没想到,自己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家委会的不满。
有些家长觉得她管不住“熊孩子”。
“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乖巧,没有被表扬。老师反而去表扬鼓励那些调皮捣蛋的,这种做法影响到了自己孩子的三观。”苏衡说,这种理念冲突大概存在了一段时间,刘老师解决不了,从而产生的深深的自我怀疑。“她很纠结,觉得自己的理念是不是错了,但再想想,又觉得自己是在保护孩子的个性,也没有错。所以变得很敏感,导致别人一说她,她就开始反思自己。非常痛苦。”
刘老师晚上开始失眠,睡两三个小时,就无法入睡,白天也持续性地情绪低落,动不动就自责。
在苏衡的建议下,刘老师最后换了一个班级,“她调整好心态后,就要采取新的措施,如果在原来的班级,改变可能很难,换一个新的班级,工作会好推进一些。”
苏衡说,多数出现心理问题的老师,其实责任心都很强,“老师这个群体,很多人的规矩感比较强,但是学生、家长的性格又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时候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可能会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
苏衡也感叹,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这种教育焦虑,不仅体现在家长、孩子身上,其实,老师也会被困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