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很多巨头离开了我们。
两天前,GIF的发明者斯蒂芬威尔海特因新冠死亡被报道,享年74岁。
实际上,老人家在3月14日就已经离开了人世,只不过最近他的家人才透露了消息。
威尔海特这个名字,想必大家也都不熟悉,机哥也不例外。
但说到GIF图片,屏幕前正在看文章的各位,应该不会不知道吧。
随便放两张,都是熟悉的味道。
有些还能让人不自觉哼出某个洗脑旋律。
对很多人来说,没有了GIF表情包,甚至不会聊天了。
如果机哥不用GIF,写出来的文章也会少了点沉浸感。
总之,GIF之于互联网,那地位不言而喻。
可是出乎机哥意料的是,这么一个受年轻人喜爱的文件类型。
发明者竟然已经年过70了,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今天,机哥就给大家讲一讲GIF背后的故事吧。
或许很多人想象不到,GIF在1987年就诞生了。
恐怕比很多机友的年纪都要大了吧。
当时,还没成为GIF之父的威尔海特,在一家叫CompuServe的公司工作。
GIF的诞生,来自公司的需求,他们需要一种跨平台且高效的图片格式。
咱们听起来挺容易的,但当时的网络又慢,电脑性能也不好。
实际上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威尔海特看到了一种压缩算法,于是就在家里面自己鼓捣新的图片格式。
这个压缩算法很重要,大家记住,后面要考的。
经过优化之后,威尔海特才把这种新的图片格式带到了公司。
(据说是威尔海特最喜欢GIF)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GIF了,全称为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
威尔海特这个「GIF之父」确实名副其实。
当然啦,作为唯一且无争议的发明者,他也享有对GIF这个缩写发音的定义权。
先问问,大家一般怎么读「GIF」?
可能有不少人会读/ɡɪf/,G的发音类似gift。
但根据威尔海特本人的说法,应该读 /dʒɪf/,G的发音类似giant。
不过发音这点,也见仁见智吧,反正牛津词典里两种都收录了。
OK,回到GIF图片本身。
其实GIF图片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
一开始,甚至更多的是作为静态图像的格式在用。
咱们熟悉的JPG格式,在1992年才正式推出,当时根本打不过GIF。
但为啥我们很少见到GIF的静态图片呢?
还记得机哥前面提到的那个压缩算法不,它是有专利的。
这算法叫LZW(Lempel-Ziv-Welch),由三个人共同发明。
这个算法让GIF文件更小,而且这种压缩是无损的。
但是,压缩算法的专利在Unisys公司手上,GIF格式需要它的授权。
GIF图片诞生之后,很快就成了最受欢迎的图片格式。
同一张图,在不同的设备和操作系统中都能查看。
可以说既省空间又方便,绝对是那个时代的yyds。
然而,就在大家免费使用GIF多年之后。
Unisys公司突然要开始收专利费了。
这下,大伙都懵逼了,他们甚至不知道LZW算法,更不知道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公司。
刚开始不收费,等大家都在用了才来收割一波。
就算是诸葛亮,也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公司吧。
尽管Unisys表示,我们只针对大公司象征性收一点点专利费,个人和非商业用途是不收费的。
但这种做法,大家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
一帮程序员开始行动,他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图片文件格式。
最早叫PING,意思为PING Is Not GIF。
好家伙,这也能套娃引用,玩一手递归的梗。
啥是递归?大家不需要懂,因为当时大家也不懂程序员的幽默。
于是,它的正式名称就改成了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
(透明腿的小拳石)
PNG格式,对静态图像的优化更好,还支持Alpha透明通道。
虽然还是没有GIF那么普及,但大家有了底气。
1999年11月5日,一些抵制GIF的程序员举行了一场小型活动。
名为Burn All GIF,字面意思就是,干掉所有GIF。
用一张GIF动图来抵制GIF,机哥也是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么魔幻的事。
既然群情汹涌,那GIF咋没死呢?
一个原因是2004年,LZW压缩算法的专利过期了。
大家尽情用,也不用担心侵权的问题。
另一个原因是赶上了互联网文化的崛起。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加上宽带速率的提升。
大家开始习惯发图片来表达一些东西,尤其是更生动的动图。
有一说一,在动图这个领域,GIF是真正的老大,没有哪个浏览器是不支持它的。
后来又赶上了即时通讯应用的浪潮。
就拿咱们的经历来说,不管是在电脑上用QQ,还是在手机上用微信。
谁还没几套私人珍藏的动图表情包呢。
当然,除了表情包,还有很多动态的meme(梗图)。
随着这些梗图、表情包的流行,GIF格式走上了巅峰。
2012年,牛津美国词典宣布,GIF为当年的年度词汇。
它也催生了类似GIPHY这样专门收录动图的网站。
威尔海特去世,GIPHY网站也制作了Banner进行缅怀。
但是,机哥又要说但是了。
毕竟GIF也已经快35岁了,其实有些方面已经落后了。
举个例子,GIF图片只支持256色的调色板。
具体来说,就是可以从24位色共计1670万色里面选256种。
一张图片里只能用这256种颜色。
所以,显示一些色彩过度比较细腻的图像,就会有断层。
再有就是,当初要收专利费的LZW压缩算法,放在今天也不太行了。
以前,GIF动图可以作为视频的替代,占用空间更小更方便传播。
可是,现在的视频编码技术,早就鸟枪换炮了。
有时候,同样一段图像,压缩成视频格式,不仅更小更清晰,帧率还更高。
现在很多平台,明面上告诉你是GIF动图,实际上是在循环播放视频。
比如下面这个在推特的威尔海特纪念动图。
因此,不少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研发并推广全新的动图格式。
开发火狐浏览器的Mozilla公司,在2004年搞了一个APNG的动图格式。
它是基于PNG格式的扩展,可是反响不冷不热。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吧。
(公众号不支持APNG,没法放动态对比)
另外,谷歌也推出了自己的WebP格式,支持静态和动态两种图像。
在同等图片质量下,WebP文件比GIF更小。
至于兼容性,目前还是差点意思。
连谷歌自己的图片搜索,分类里还用的还是GIF,没有WebP的容身之处。
前不久,Photoshop 23.2才官宣支持WebP文件格式,终于不用装插件了。
可见,想要取代GIF,这路并不好走啊。
讲完了GIF的故事,最后还得感谢一下已经逝去了的威尔海特。
不过,机哥的心情其实还有点复杂的。
既希望快点用上更好动图格式,又不忍心告别GIF这个老旧的文件格式。
可能是因为,GIF里都是机哥的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