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圈内最大的内圈无疑是8只碳中和ETF齐发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这一势头只能让人联想到去年恒生科技指数ETF和MSCI A50指数抢滩登陆的圣经。
(这些玩意后来跌了多少来着???)特别是MSCI A50指数有三家权益大厂混战,各种资源位卡的要死要活,有一家甚至连续几天包了圈内大媒体的公众号的二条位置。竞争激烈的背后,是ETF赛道的卡位战。wind重要位置都是碳中和的广告
与主动权益不同,ETF赛道有额外的约束。场内ETF有明显的马太效应,流动性越好规模越容易做得大。此外,ETF还需要抢名字,同一个指数的ETF,名字占优很重要。同样是跟踪双创50指数,是叫双创50ETF还是叫双创龙头ETF,对规模有绝对意义的影响。ETF这个产品吧,其实绝对差别并不大,两个基金公司的沪深300ETF收益率差别不会很大。
ETF的竞争其实特别强调先发制人,一开始的竞争尤为重要。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每次有比较重要的指数获批发产品之后,各大基金公司都倾其所有的做宣传。据我了解,这次八家基金公司在碳中和ETF的销售上,对各家渠道的激励都给的很足,各个渠道群一天都在发红包。某蓝色图标的大厂还给出了卖200万产品,奖励著名景区豪华酒店旅游的政策。
这次八家碳中和ETF跟踪的指数叫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拿出我们的指数基金分析三板斧:指数编制机制、指数当前成分权重分析、指数估值观察,对这次的指数做一个速递。
该指数主要是从深度低碳和高碳减排两大领域中选取样本,前者主要是光伏、新能车板块,后者则主要是火电、水电、水泥等传统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目前市面上就有一些碳中和的指数基金,比如上交所的碳中和ETF(159790)其实跟踪的是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与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相比,这个指数就在高耗能行业上少了些许的配置,火电、建材什么的基本没有。
反馈在当前的成分上,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减排的两个方向上比例为2:1,百分之66的权重是新能源,百分之33的权重是传统能源减排。该指数还给出一个按年推算的贡献度,总的来说,就是一个越来越新能源的指数。
新能源当下如此火热,那必然的估值就不会便宜。在指数估值较低位置买入,在高估阶段卖出,是一种朴素的投资愿景。但实际上估值并不是一个前瞻性的指标,估值更多是市场对基本面预期的反馈,优质资产容易被给出更高的估值,而被低估的资产也一定有其基本面上的瑕疵。新能源行业景气度高不假,但估值也不便宜,这个指数的核心权重们其实都不是善茬,这是我对这个指数比较谨慎的方面。
从当前绝对估值上看,该指数的市盈率(ttm)25,市净率3.5 。在各个层面上都谈不到多便宜,市场热度在这里,一窝蜂地围着新能源发产品,本身也是一种信号吧。
不过从基金公司角度来说,这种策略倒也没有错,毕竟现在买首发ETF 的投资者也是稀缺资源。这不得不让我想起霍景良的名言,套用一下:呵,ETF,ETF一窝蜂啊,散户省吃俭用买股票,妄想一朝发财,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大赢家是什么人。
市场本来还说这些产品发出来到时候配满了对宁王又是一波增量资金,但我听说今天富国全渠道卖了不到8个亿,并不是特别的热。
我理解各家基金公司想发力ETF业务的初衷,但在市场火热阶段冲热门赛道不一定是好选择,一方面大厂家大业大,很难与之竞争。另一方面,很多时候这种行为是在伤害投资者,每一次投资者亏钱都是对品牌形象的损失。尽早的布局一些细分赛道,然后做好持营可能才是正路。
商业竞争最可怕的其实是降维打击,西藏东财基金现在也在铺指数赛道,未来这种股东本来就是强势渠道的,一把把手续费撸到底,可能才是真正的杀招。
最后同步一下今天的定投ING。
定投ING是我今年三月初开始的公开定投记录,这一轮的定投标的是沪港深500,每周一定投2500元,计划定投两年左右,预计投入资金25万元,预期最大整体亏损在20%。会在沪港深500的市盈率超过13.5时中止定投,会在市盈率突破17.5时考虑卖出,截止7月1日,沪港深500的市盈率为12.53。目前执行了5.25万元,定投计划完成21%,截止今天,盈利三千九百元左右。
沪港深500的行业分布非常均匀,金融、互联网、消费、工业、医药……比较能够反馈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涉及的公司都是各行各业的绝对龙头企业。不容易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长期的估值中枢是比较稳定的。
从估值上看,当前沪港深500正处于过去5年市场估值水平较低的20%位置,在市场投资热情回暖的时候,估值水平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