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投票频道点击照片
封面记者张志
回顾第2018段。
老将继续发力,90后出击非凡
年末回顾2018年文学界,过去一年有什么宝贵的收获?2018年文坛上,资深名家们继续发力。
他们在小说创作领域,成果甚丰,“扎堆”亮相。莫言、贾平凹、王安忆、刘亮程、韩少功都有新作出炉。《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尤其提到李洱集13年之功写就的80万字长篇小说《应物兄》,没有辜负文学圈多年对他的期待,给文坛带来巨大的惊喜。对于文学的界限和定义,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李敬泽的眼光一向开阔。他曾经说,在面对作家和作品的时候,“必须对纯文学有一种开放性的理解。千万不要一纯就纯成了蒸馏水,全是我们熟悉的调子和面目。”
所以,他也提请大家多注意一些“特别的”作家,“比如像音乐人、戏剧家张广天这一两年写出的几部长篇小说,很有味道。包括2016年的《妹方》,以及2018年的《既生魄》《南荣家的越》。像张广天这样来自戏剧圈、音乐圈的高手来写小说,给我们的文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作家、文学评论家邱华栋,也格外关注到音乐人张广天出版的两部长篇。
鲁迅文学院常年进行青年作家培训,邱华栋注意到,“在培训网络作家过程中,这些网络作家更愿意听的是传统文化的课,是比较高端的人文课程。网络文学都有很多虚拟的架空的东西。现在他们的写作,艺术手段也更丰沛了。网络文学作家经过各种培训,很多网络作家,倾向于写出更具现实主义题材现实风格的作品。他们写的类型小说呢,也更加艺术化。比如说写军事题材的他就更更注重这种技术和知识。写科幻小说的也更注重硬科幻和软科幻的区别。一些网络文学作家,也开始在纯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这个现象特点也非常突出。”
邱华栋还指出,90后作家已经作为一个独特的写作群体,显露出他们的才华,“很多纯文学刊物,出版社也都推出了他们的作品。作为一个整体,一批九零后的作家变成了当下一个小的文学现象,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他们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样貌。过去按农村题材城市题材的划分已经不明显了。他们的作品,往往是在改革开放后全球化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一种全景观式小说。”
一线严肃文学刊物《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在30多年的编辑生涯中,给莫言、余华、贾平凹等人的作品当过责编,也对当下80后、90后文学新力量保持密切关注。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程永新提到,2018年的文坛令他印象深刻的印象可以总结为“老将出手不凡,持续发力,新人锋芒必露,走向成熟。”
“当代文学阵容与版图充满生机。50后、60后的资深作家,不断迎来新的“喷涌”,70后的创作越来越扎实,80后实力持续增长,跃跃欲试的90后已进入视野。”程永新提到,2018年的文坛,年轻的面孔特别显眼。像岳雯、王占黑、大头马等一拨80后、90后年轻人,写出了完成度很高的作品。”
在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上,获得短篇小说第一名《逍遥游》的作者班宇,是一位生于1986年的年轻而成熟的小说家。80后代表作家之一周嘉宁的《基本美》则名列在中篇小说第二名。在长篇小说榜上,上榜的10名作家中,其中有3名是70后、80后。还有一些此前只活跃在网络上,写网络小说的年轻人,开始向严肃文学进军,写出了成熟的作品。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平台占据大众读者很多阅读时间的当下,我们也不会忽略对那些在网络平台上写出好作品的作家。
“年度作家”评选的程序步骤如下:率先提名20名作家作为候选名单。20名“年度作家”候选人,是从2018年全年,在封面新闻“当代书评”栏目(华西都市报副刊”当代书评”版面)上被报道过或者发表过作品的作家中精选,以及国内一线文学批评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团成员特别推荐的作家名单组成。20名候选作家的相关情况介绍,将集中呈现在封面新闻上,接受读者线上评鉴。最终,综合网络评鉴人气和专业评审团判断,评出10位“年度作家”。
2018“名人堂.年度作家”候选名单(共20名 排名不分先后)
1.李洱
李洱
候选理由:2018年,曾写出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实力派60后作家李洱,拿出集13年之功的长篇,用幽默的文笔,写出一部根基于历史的未来主义现实小说《应物兄》,串连起三十多年来知识分子群体活色生香的生活经历,勾勒出他们的精神轨迹,绘制出一幅既深植传统又新鲜灵动的知识分子群像,完成了对时代和时代精神的双重塑形。
李洱一贯的叙事特点,幽默讥诮,从容舒展,变怪百出而又一本正经,让人感到过瘾又时时陷入沉思。李洱曾在高校任教多年,是一位非常有见解,有内涵的学者型作家,同时他还非常有耐心,潜心写作,在浮躁匆忙的时代,李洱用自己的智慧,节奏,作品给世界带来一股稳定的精神力量。
2.张广天
张广天
候选理由:张广天是戏剧家,音乐家,但他跨界写起小说来,格外生猛,气质非凡,让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中诸多有识之士感到惊艳。诗人李亚伟就专门为张广天的长篇小说写过几次书评,表达自己发现阅读”宝物”的惊喜之情。2018年张广天出版了两部长篇《既生魄》和《南荣家的越》。
他的小说里有历史,地理,哲思,同时又显露出高超的文本意识,融汇成迷人的魅力。其中《南荣家的越》是一本运用多种文学手段去尝试创作的全新小说,他融汇了人类学的、地理学的、早期实验科学的、中世纪宗教等素材,并试图构建一种独特的叙事结构,让人无法用一般的小说去定义。
3.胡亮
胡亮
候选理由:胡亮的诗歌批评,风格古灵精怪,被视为诗歌批评界的“一匹黑马”,引发诗歌批评界一致的高度赞誉。他写的评论,文本本身,在水准上,有时候是超过他所评论的对象。他把诗歌批评当创作来认真对待,拿出他的全副身家能量,写出了很多好看、有见地、有意思的评论文章。
他的理念是,“不能用二流三流的语言去诠释一流的诗歌。黄金一般美好的一流诗歌,也需要用黄金一般的语言诠释、评论它。”2018年,胡亮出版《窥豹录》,他用极具个人化的文体风格,局部总结了当代新诗的成就,其中论及包括周梦蝶、余光中、洛夫、吉狄马加、西川、李亚伟、张新泉、尚仲敏等九十九位当代诗人。这部作品让诗坛感到非常惊喜。
4.李西闽
李西闽(与女儿)
候选理由:写汶川大地震的文学作品很多,但要好并不容易。李西闽是中国新概念“恐怖小说”的领军人物和倡导者。但201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亲历濒死经验,在废墟中,他熬过了魔鬼般的76个小时,成为山庄里同时被埋的好几人中,唯一的幸存者。获救后,李西闽的人生和写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曾写出10万字的长篇纪实散文《幸存者》。此书荣获了2008年华语文学传媒奖的“年度散文文学奖”。时隔十年,李西闽2018年的长篇新作《我为什么要呼救》,讲述三个人震后挣扎求生、战胜心理与身体伤痛的故事。他本人也从作品中,获得了重生的力量。
5.徐则臣
徐则臣
候选理由: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供职于人民文学杂志社的70后作家,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中均有建树。不管是短篇《如果大雪封门》、中篇《跑步穿过中关村》,还是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徐则臣关切的对象一直有一个核心:繁华的都市景象下,每天拼命挣钱而动荡、困窘的底层草根,或者靠自己努力暂时站稳脚跟但精神苦闷、寻找灵魂归宿的成功者。
他在现实主义题材领域内深耕,用文学书写着一代人的成长历程、思想变迁。疾速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徐则臣试图用文学的形式,探寻包括自身在内的焦虑、疑难与出路。徐则臣学识扎实,对文学表现出巨大的耐心、执著,是文坛的一位长跑型选手,未来更加可期。因而也让他的作品获得“70后的精神履历”、“70后群体的小史诗”、“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
6.周晓枫
周晓枫
候选理由:周晓枫是公认的国内散文界高手。但散文写得好的人,并不一定都会写小说。但周晓枫却可以做到从非虚构到虚构的美妙转换。她说,写散文的时候更需要诚恳,遇到推进困难更需要向地下掘进;写虚构作品的时候,更需要想象,遇情节障碍要在天空漫游寻找解决途径。
曾做过8年少儿文学编辑,也做过儿童文学奖的评委的周晓枫,应《人民文学》杂志的儿童文学专号邀约,周晓枫完成了写一部童话作品的梦想。2018年她拿出了一部虚构的童话小说《小翅膀》。散文家写童话,周晓枫对童话也有高超的理解。她引用安徒生的话表达自己,“当我在为孩子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的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7.刘小川
刘小川
候选理由:2018年,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系列第5部《品中国文人·圣贤传》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他另外一本《婉约圣手——秦观传(北宋中后期辉煌的文坛盛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过去十多年里,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系列,在读者群众形成自动的口碑销售,是低调而实力彰显的常销书。
作为东坡故里的一名文史研究人员,刘小川多年处于“隐匿”的状态,潜心阅读和写作,厚积薄发。写这些圣贤思想家的人很多,刘小川的写作是如何做到脱颖而出的呢?刘小川的方法是从思想上切入。用思想本身来思考思想。刘小川一直是一个西方哲学研究的学者。他擅长以哲学精神,来寻求万物的根本。西方的哲学思维,给了他窥视中国历史文化的灵感。在写作方法上,他动用了散文,小说,诗歌等多种文学体裁的写作方法,从而找到圣贤,伟大的思想家,在当下在今天在未来重新生长的方式。
8.祝勇
祝勇
候选理由:继《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之后,祝勇在2018年推出又一部“故宫美文”集——《故宫的文物之美》。在这本书中,祝勇选取了18件故宫藏品,以18篇散文讲述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连缀起一部故宫里的艺术史。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有186万件文物,每年的展出量只占馆藏量的百分之0.6。拥有众多稀世珍宝的故宫博物院还有太多“宝贝”没有能被大众所熟知。这也是祝勇把这些文物写进书里的一大初衷。
2008年师从刘梦溪先生攻读艺术学博士学位后,祝勇进入故宫工作,如今是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他此前所有的活的见识,又与文物古迹形成“化学反应”。而且祝勇近些年还在影视纪录片领域耕耘,做出不少好作品。这些都进一步促进了他的写作,为祝勇的散文写作,注入新的营业血液。
9.蒋蓝
蒋蓝
候选理由:这些年来,诗人蒋蓝在散文界的陡崖式崛起,形成了一道炫目的应接不暇的奇景。很多人好奇:他操持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蒋蓝的文本、文体和身手,被一些作家同行命名为“超极写作”。超极写作,即是打通了自然、历史、社会、人类、宗教、哲学、艺术等各学科机栝,以跨界的黑豹身形,超然于既往文本文体之上的一种个人化文学发明与创新。
蒋蓝早年写诗,近20年专攻散文,或称“非虚构写作”。他大剂量地阅读,不知疲倦地东奔西走于田野之上,细致入微地考辩,发挥他幽玄锋锐的笔法,在文本上进行他苦心孤诣经营的大地还原,历史还原。在一个长篇小说为王的年代,他以一位散文写作者的身份,开拓了散文的边界,为散文正名。蒋蓝之强大,在2018年的新作《踪迹史》上继续彰显。
10.闫红
闫红
候选理由:互联网时代,不能忽略像闫红这样一种作家。闫红的写作,聪明智慧,文笔可爱,在阐释《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文本时眼明心亮,角度新颖,深受读者喜爱。闫红的文章三观正,文笔正,不流俗,依然能传播甚广,实为难得。其文章在网络的总点击高达几千万。
闫红,著有《误读红楼》《诗经往事》《她们谋生亦谋爱》。2018年推出《我认出许多熟悉的脸:闫红读名著》。闫红的慧见妙语,在全书中随处可见。闫红对红楼梦的解读还得到著名作家王蒙的称赞:“不拘一格,振聋发聩,言前人所未言,堪称启人心智,动人心魂”。
11.李亚伟
李亚伟
候选理由:32年前,20岁出头的李亚伟把他4年的中文系读书生活,浓缩进一首《中文系》诗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写诗表达方式。语言纵横捭阖,打破语言的矫饰,自认“是一群腰间挂着诗篇的豪猪。”在之后的32年中,李亚伟当教师、去北京当书商、回成都开餐馆、去大理会友喝酒,热热闹闹地生活,从没放弃阅读和写作。
他拿出组诗《河西走廊抒情》,才气纵横。他还埋头读书,将自己多年来深研宋词的心得,写成一篇一篇美文集,2018年出版《人间宋词》。现代诗人解读古代词人,李亚伟自然不会放弃施展他作为诗人的看家本领。文字灵动,见解聪明,妙句甚多。李亚伟写得很过瘾,也很销魂,他说,“大宋再大,也只是宋词的一部分”。可以说,他把多年来读书、游历、交友、生活积累的见识都暴露了。
12.刘亮程
刘亮程
候选理由:刘亮程因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的出版而大红特红,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可是近些年却销声匿迹了,引起了不少人的疑问。较少人知道的是,以散文著称于世的刘亮程,写起长篇小说来,水平也是相当高。
他写出了《凿空》他在201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捎话》,小说里的主人公是一头毛驴和一个捎话的人。因为那时候,丝绸之路上来回经商的时候需要这样的捎话,涉及历史、文化、地理,风格独特。
13.王笛
王笛
候选理由:1956年出生于成都的王笛,1978年进入川大历史系。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川大历史系任教。1991年赴美,师从西方研究中国城市史大师罗威廉教授,1998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然后直接到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任教。
目前是澳门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主任,英文学术季刊《中国历史前沿》共同主编。王笛目前在西方和中国被视为以新文化史、微观史研究中国城市的代表性人物。近年来出版过《街头文化》《茶馆》《袍哥》等研究著作,关于清末民国时期四川基层社会,见识深厚,文笔又清澈可读,在学院内和广大知识读者群中,均有不俗反响。
14.石一枫
石一枫
候选理由:即便是出席正式文学讨论场合,石一枫也会带着些“玩世”意味的笑容,一口京腔,谈笑间迅速化解掉提问的严肃,同时也能言之有物。出生于1979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青年作家,在同辈作家中自成风格。
他的小说就着重从身边小人物切入,思考如何讲述属于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命运。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地球之眼》和长篇小说《心灵外史》获得好评不断。因戏谑幽默的京味语言、亦庄亦谐的叙述风格被人誉为“新一代顽主”。
15.马金莲
马金莲
候选理由:出生于1982年的马金莲,一直在宁夏西海固生活和工作,她的写作,一直瞄准质朴简单的乡村生活,关注乡村命运的发展。
2018年,马金莲获得2018年第七届鲁奖短篇小说奖,是目前唯一的80后鲁奖得主。鲁奖颁给马金莲的颁奖词是这么写的:“《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延续了萧红的文脉,用深情的笔调怀念那个已经远去的岁月,用细腻、质朴的笔触书写生活中那些让人动心的细碎鳞片,并将之慢慢地咀嚼,在纷扰繁复的表象之下,探索人内心深处的温情与良善。鲜活富有个性的语言通过细节让时光流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侧面和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平民的生活状态。”
马金莲的小说始终围绕西北她稔熟的乡村,写作方法上超越了单一体裁的边界,有散文、诗歌的因素在里面。
16.梁鸿
梁鸿
候选理由:一部《出梁庄记》,一部《中国在梁庄》,两部非虚构作品,让作家梁鸿被冠以“当代中国非虚构写作领军人物”的头衔。而她笔下的中原“梁庄”,也逐渐成了当代文学风景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景点”。从梁庄走出的梁鸿,以自己的故乡为根据地,形成了她自己的文学地图。
梁鸿的虚构文学作品《梁光正的光》依然是写“梁庄”。不过,这次与前两部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梁鸿用的是虚构文学的形式,在小说叙事中回顾一位中原农民“梁光正”悲情荒诞的一生。因是虚构类作品,梁鸿发挥出她极具魅力的文笔,彻底释放出作者在非虚构写作中未能完整展现的叙事才华。
17.裘山山
裘山山
候选理由:军旅作家裘山山多年来,低调而沉静,写出很多好作品。2018年,裘山山勤奋依旧,创作力旺盛。连续写了六个中短篇,被选载七八次。获人民文学奖之后,裘山山又获《芳草》女文学女评委大奖。
2018年,裘山山的《曹德万出门去找爱情》获得了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授奖词这么写到:八十岁的曹德万如一个英雄,不顾儿女们的反对,每天去寻找爱情,曹德万的执着、坚韧和老当益壮的勇武,表达了他对爱情的一往情深,这个有梦想的人,他的梦想照亮了现实。由此,他也成为我们尊敬的‘这一个’。语言诙谐自如,趣味横生。我们一起见证了曹德万“举着生命的旗帜在寻找”的心酸又崇高的爱情。
18.王占黑
王占黑
候选理由:生于1991年的王占黑是浙江嘉兴人, 2018年非常耀眼的华语文学新秀。 与许多90后同龄作家不同的是,王占黑的创作起点并不是青春期程航,而是更广阔的街道空间和平民社会。王占黑的写作从童年模糊的弄堂、河岸记忆到独立于“乡村”和“都市”之外的半新不旧的空间,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小城市平民阶层所创造的熟人社会。
她尤其喜欢写老年人的故事,其对吴语方言的运用、老成的文风、不加引号的对话、白描的手法,都构成了王占黑的标签语法。在短篇小说集《空响炮》里,王占黑描述了五彩斑斓的街道小人物,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窥视市井人生的独特视角,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维度。这对于90后的作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19.七堇年
七堇年
候选理由:1986年生于四川泸州的七堇年,文学萌芽于高中时期,高中时凭借《在路上》一文获得了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7年出版的首部随笔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写出青春期的叛逆与迷惘,其中有年少岁月的荒诞与无羁,也有美好年华的友情与温暖,引发大量青少年共鸣,畅销多时。
2018年的七堇年已步入而立之年,七堇年对“少作”《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进行了逐章逐节全新修订,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再版。近十年来,七堇年的写作不断趋于成熟,小说多次发表于国内顶级文学期刊《收获》《人民文学》等,并逐步开始涉及编剧、翻译等领域。
她相继推出了《澜本嫁衣》《平生欢》等长篇作品。2018年,七堇年出版了自己的第四部长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无梦之境》。这个小说故事设定在一个模糊的未来时代,以基因技术、人工智能、虚拟在线社交的极致为典型特征。在80后作家群逐渐分散在各个领域有的甚至消失不见之时,七堇年依然是勤恳、专注于写作的少数几位。
20.刘萱
刘萱
候选理由:关于雪域高原,有太多人对之,有太多感叹书写,涌现过太多诗句。近些年来,诗与远方,成为人云亦云的流行语。想要把雪域高原,写出与众不同的品格,并不容易。然而,有一位奇女子,却做到了。她就是刘萱。
刘萱曾供职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4至2010年两届援藏后,她主动申请调入西藏工作,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在工作之外,刘萱喜爱文学。她著有散文诗集《生命·阶梯》、《生命高地》等。在进藏工作14年时间里,刘萱走遍第三极的多个角落,在积极工作的同时,她也充分施展其身为诗人 的本色才华,写出她的高原之歌。
“因在大学时代写诗就表现出诗风豪迈俊朗,刘萱还被学弟学妹私下称为”萱哥”,于是她干脆取笔名“萱歌”。2018年6月,在进藏工作14年之际,萱歌的诗集《西藏三章》,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并在拉萨首发。这是萱歌花费十四年时间打造的雪域高原第一本有声诗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