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喜欢看电视,几乎电视剧中间插播了各种广告,最经典的是手机彩铃广告。
当年因为互联网体系不成熟,彩铃与彩信的服务非常火热。评价一个歌手是否火爆,有的时候甚至看彩铃的下载量。
广告通常是劣质的flash动画制作,一个普通女性的嗓音在说:“喜欢这首歌吗?移动用户发送XX到123456789,联通用户发送XX到10612391849,小灵通用户发送88372648下载这首彩铃吧,只需要2元。”那会还是有小灵通的,虽然信号很差,但是很多人都有用,包括我的母亲,我现在还背得住她小灵通的号码。
彩铃年代火了许多歌曲,我印象中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广告,在放王麟的《QQ爱》:噢~QQ爱,是真是假是去猜。再后来有《老鼠爱大米》《爱情买卖》《暗香》《香水有毒》《求佛》《老婆老婆我爱你》《一万个理由》《那一夜》以及父亲最爱的《冲动的惩罚》,这些歌可能根本不爱听,但是只要响起旋律,我们就能自动接唱,就像一种魔咒。
彩铃广告的火爆,带动了许多类似的业务。
“想知道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吗?发送姓名如‘张三’至1066987654。”
“想知道全国有多少人与你同名同姓吗?发送姓名如‘张三’至10123718。”
“想知道你和对象的缘分指数吗?发送你和对象的姓名如‘张三和李四’至1012378782。”
比如电视点播的频道,我们总是期待金主爸爸打168XXXXXX来点播我们想看得动画节目,其中不乏日本动漫,当时的版权意识与现在不同,成型度极低。
种种如此,我们在这些洗脑循环的广告词中,到底当年发没发就只有自己清楚了。
再后来,随着王麟的《伤不起》,没错还是她,又一次开始带动了所谓洗脑魔曲的新概念,这次再也不是只拿彩铃作为载体,而是风驰电掣的摩托车,呼啸而过自带低音炮的绚烂。
慢慢地,《最炫民族风》《忐忑》等,所谓神曲的概念开始被拓展,加入更多的不同元素。
最后在09-10年左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些广告开始淡出我们的视野,我们开始在百度上下载MP3格式的音乐,开始用天天动听来找歌听,随后进入了现在这样的广阔时代。然而,神曲却没有淡出,依旧以不同的形式生存下来,这是一种文化跳脱载体的情况,文化的输出方式不同,但是文化还在。
你还记得什么当年的洗脑神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