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总是不缺乏同性题材,但在众多作品中,从画风或题材处理的角度来看,可以说,阿斗的《蓝色大海》 (Blue)仍然很独特。
通过简约的画面与平和的叙述,《蓝色大海》将青春期少女的特殊心理以及女性同性之间的微妙情感描绘得恰到好处。
爱是想碰触又收回手
故事从主人公桐岛佳叶子的视角展开。普通少女佳叶子,暗恋着停学一年刚回到学校、现在坐在自己前面的同学远藤雅美。对于这份情感,佳叶子处理得小心翼翼:一遍遍默默地在纸上画下雅美的背影,有一天终于鼓起勇气,邀请雅美一起午餐。得到雅美热情的回复之后,佳叶子在心里想,“原本以为远藤是很可怕的人呢。”在此之前,总是一脸寡淡的雅美在佳叶子心中是难以接近的。正像后来佳叶子所感叹的,她将雅美当作是“永远无法触及的、令人憧憬的存在。” 在爱着的人心中,爱恋的对象仿佛都带着神秘而高不可攀的光环,令人不由感到卑微、紧张。这份手足无措之感,大概正是青涩之恋的可贵。看到忐忑不安的佳叶子,使人不禁想起自己曾经面对心仪之人时小鹿乱撞的慌张。
和略显笨拙的佳叶子不同的是,雅美是个在情感方面更早熟的女孩。当佳叶子不知如何面对误会,最后情急之下对雅美说出告白的话,雅美毫不退却地吻了她。雅美的淡定与老练,既是她的性格,也和她之前曾与已婚男人有过交往的复杂经历相关。在二人的故事开始,雅美并没有乱了阵脚,仍然保持着性格中的轻松。然而正是这样的她,在向佳叶子袒露自己曾经堕过胎时,问佳叶子“你会看不起我吗?” 从前并不怎么在意他人目光的雅美,却担心起自己在佳叶子心中的形象。这反常的局促,正是雅美对佳叶子特别的情意。
“你会看不起我吗?”
在故事结尾,佳叶子像之前约定的那样邀请雅美和自己一起去东京,雅美却委婉拒绝,并坚持不让佳叶子为了自己而留下来。对于自己的真心,雅美并没有说太多,只说“即使你留下来,我也不能为你做什么。”一种温情的理解是:看似无情的反悔,却可能是成熟的雅美的自我克制:她认为平庸的自己在大城市没办法照顾佳叶子,甚至可能成为佳叶子的负担。不禁想起美国作家塞林格《破碎故事之心》里那句话,“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love is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从始至终的简约风格。作者不仅在绘画上只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在叙事上也很擅长运用留白的手法,许多情节用几个剪辑的无对白画面便串连起来。用简单线条与跳跃画面来描绘少女细腻复杂的心事,是种别样的趣味,给人留下许多遐想空间。空白之处,仿佛都能听见女孩内心的低语。同时,简约风格又营造出一种隐忍的深沉感。所有未说出的,正是最隐秘最真挚的情感。
简单勾勒出的片段,却情感充溢
特别的“姐妹”
在不少同性题材的文艺作品中,作者会刻意将二人的性格、身份等设置得反差较大,从而形成强弱对比的效果。但此种对比或说互补,多少仍带有传统二元思维的烙印。就像法国思想家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及其他一些女性主义学者所探讨的,男与女作为生物属性是生理区分,但作为社会身份则是一种文化建构,它诞生自一系列二元对立:阳与阴、灵与肉、理性与情感……在二元对立中,总包含有等级感:一方处于主导的强势地位,是主体,另一方则是衍生出的,处于被动。
而在《蓝色大海》中,佳叶子与雅美二人的关系是更为微妙、更为灵活的。反差仍然存在。例如,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佳叶子是学习中上等、人缘也蛮不错的女生,性格偏内敛。而雅美则是曾因为堕胎被停学、早早学会抽烟、因外表冷酷与同学们颇有距离的“问题少女”。也许正是这种差异,形成了彼此间的吸引力。
但在二人随后的交往中,互动与支持逐渐持平。两人中并没有一方刻意地去扮演父权思维下居于主导地位的男性角色,更多的是基于相同性别而对彼此产生理解。堕胎、曾经与男性的情感羁绊、对父母的责任感,当两人讨论这些女性私密的话题时,相同的性别使她们能够更好地站在彼此的位置上思考问题。
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是,雅美终于向佳叶子讲述起自己与那位已婚男人的事情,并且问佳叶子是不是很肮脏,一旁的佳叶子则安慰她道,“只要喜欢上一个人,谁都会有变得无法自拔的时候。” 佳叶子对雅美的安慰,其实也正是她想要对自己说的话。正因为她在对雅美的情感中体会到了同样的痛苦,所以她才能对雅美矛盾的心情如此了解。可以说,同性这一事实并没有成为二人关系的阻碍,反而为二人的心灵沟通搭起了桥梁。
因为了解,才能安慰
同性之间的感情有时很难定义。佳叶子与雅美这种介于爱情与姐妹之情的暧昧关系,令人想起日本大正到昭和初期流行的“少女爱”。和现代语境中的“女同性恋者(lesbian)”有所不同,“少女爱”主要指的是少女间的亲密精神交往,而没有强调肉体欲望。在本作中,佳叶子与雅美的关系也大多只呈现于情感层面。至于二人间是当真存有所谓“爱情”,还是仅仅是青春期少女出于对理想自我的憧憬而做出的亲密关系上的探索,似乎既难以界定,也没有界定的必要。在人类复杂的感情面前,仅有的几个类别称呼是无法精准概括的。(关于“少女爱”的具体内容,可见:《花间絮语:「少女爱—Girl’s Love—百合」溯源经纬浅谈》)
列车终将驶离
作品通篇围绕二人情感走向展开,但感情线之外隐藏着的是主人公佳叶子的成长。这份青春期的青涩感情,是佳叶子自我发展道路上重要的台阶。经历过这一次之后,甚至可以说佳叶子与雅美实现了一种内心力量感的交换。
开始时,佳叶子无疑是稚嫩的。在学业、人际方面都很平淡的她,之所以会被与周围人有些格格不入的雅美吸引,也许正因为她从雅美身上隐隐看到了她所渴望的、却暂时无法成为的理想自我。雅美所代表的我行我素的“很酷”的感觉,符合佳叶子想象中的“独立”与“成熟”。因此,她对她产生了迷恋。在得知雅美曾经堕胎之后,佳叶子故意与联谊认识的男生发生关系,并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接近雅美。虽然这种想法有些幼稚,却明确表达了佳叶子想要变得像雅美一样“成熟”的深层欲望。并且通过这种带有仪式感的行为,佳叶子的确成长了。
有意思的是,到了后期,二人似乎形成了某种转换。曾经连表白的勇气都没有的佳叶子,最后不仅能够比较平静地安慰雅美,还会坚定地表达想要与雅美一起去东京生活的想法。在自我发展层面同样,曾经特立独行的“问题少女”,在经历过一段迷茫之后,反而认为自己应当平淡嫁人、回馈父母,令人颇有些唏嘘。而佳叶子则不甘愿留在小地方,最终实现了去东京追求设计师事业的理想。从雅美的角度看,可以说是回归生活。而从佳叶子的角度看,伴随着这一份无疾而终的感情,她实现了之前想要变得成熟、独立的愿望,尽管这种成熟并不是雅美曾经所代表的那种浅层的形式。
当最后佳叶子将去往东京,与雅美告别,那即将驶离站台的列车也可看作是不可逆的成长过程的隐喻。当列车启动,佳叶子不得不与那份感情以及曾经稚嫩的自己流着泪说再见。这种同时意味着逝去与新生的分离,每个人在成长中或许都有所体验。
时隔多年,再想起曾经的稚嫩情感,大概是苦涩与甜蜜交织,遗憾与释然并存,深邃如海,一言难尽。如作品开头,佳叶子回忆起曾与雅美一起看过的学校后面的那片海,喃喃道,“当时的那些片段,如果带有颜色的话,我想一定是非常深沉的蓝色。”
记忆里深沉的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