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吃完饭,在广场旁边休息,看了半天美女,转过身才发现广场角落里放着画摊。
地上铺了许多张人物肖像画,一块广告纸板上写着“10分钟画完一张画”;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发型一看就是搞艺术的,他低头给一颗青枣削皮,我上前问价格,他不理睬;我的眼前放着一块价格表,分为小孩、学生、成人等多个档位,我还是想先问清楚价格,但他理都不理我;于是我转变思路,问他“画的都是半身照吗?”,他抬头看了眼戴着口罩的我,然后说“我给你按学生价算,你是学生吧?”,我毫不犹豫地接过话,“嗯是,也就刚毕业一两年!”
真不知道我是怎么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出这句话的。可能是因为戴着口罩吧。
于是接下来,在午后温暖的夕阳里,我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端坐十分钟,被画家的眼神精细扫描,我看不到画纸,只觉得自己应该进入“模特”模式——想起前几年还专门买过一本《素描的诀窍》,有段时间自学素描,此刻我就是桌上的苹果,篮子里的鸡蛋。
但我显然是颗不合格的苹果,不合格的鸡蛋。因为刚坐下没一分钟,我就张口问了句“能说话不?”
画家完全不理我。他已经进入创作模式。
但我很快就遭遇挑战。因为陆续有人围上来,他们站在我眼前,一会瞅瞅我,更多时候在画家身后盯看画画。后来人越聚越多,有遛弯的大爷大叔,有跳完广场舞的阿姨大妈,有从游乐场出来带着孩子的妈妈……两位可爱的小姑娘,对画画十分好奇,还不停地挑逗我笑,看了一会终于忍不住跟妈妈说,我也要画,给我画的时候画漂亮点好吗……
十分钟很快过去,画家挺起身转过画板,给我看了第一眼,露出微微笑意,我表示满意,起身忙着掏出电量仅剩1%的手机扫码付钱。给画包了层膜,于是加了点钱。
其实我都不在乎究竟多少钱了,几十块钱一张画,值不值?那得看你怎么看。
直观上,一张10分钟的素描画,几十块钱的价格,确实不划算,有这几十块钱吃火锅吃烤肉买衣服都绰绰有余,却偏偏买一张纸。但我不是这么考虑的,我认为这种素描画像,几乎是一锤子买卖,它不是快消品,因为我不会经常来画,我顶多十年一画,而此刻这笔交易,发生在我的28岁之时,这意味着,我用这几十块钱,买的是28年一次的一张画——分摊到过往的每一年里,一年也就两块钱。
所以,并不贵,是笔划算的交易。
在过往的人生经历里,我在许多个城市的广场,在庙会或集市上见过许多个画摊,但都没有产生任何想法。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在这个无意间邂逅的午后,萌生出要一张肖像画的想法——我想,可能是,28年了,我终于有点意识要把自己当成个“人”对待了。我想给自己一些仪式感,而不是任凭岁月时钟和生活风霜一股脑裹挟着我的青春而去,还不肯回头。
当然,脑子里还闪过一个功利的想法——最近这三年是我的发福期,人胖且丑,但不幸的是,今年我就要减肥成功,又重新变回俊俏的瘦子。一想到这里,我就有点伤感,俗话讲的好,“人生能有几回胖”。因此,我有必要把此刻的富态留住。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画画,而不是相机自拍呢?
广场的画摊上还有一句广告,“画得不像不要钱”——但其实,这句话对我是失效的。就像那张画我只匆匆看了一眼,就忙着扫码付钱。为什么?
因为我对画画的认知,从来就不是用“像不像”来衡量的。
看到这位画家铺满一地的作品,自然知道,从技术角度,他当然可以把我画得很像。但如果,只是为了像,那我也没必要答应画画了,甚至,画画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手机随时随地随心拍的时代,画画如果要跟相机比“谁更像”,那是自寻死路。
那画画,尤其是人物肖像画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我谨认为,是在满足基本“够像”的大前提下,画家自己有意识地创作——这考验的是画家捕捉人物特征的能力,并通过适当的不过分的艺术加工,将其体现在画作上。简而言之,在形体相似之外,画家要能将人物的气质和神韵,也表现出来。
这是画画仍然可以在相机已经实现技术写实的情况下,继续存在的理由。
也因此,我允许这位画家可以画得不那么像我,我允许他适当地发挥创作性。当然,匆忙的10分钟里,他必然没法深度创作,只能浅尝辄止,但亦足矣。
古老的绘画,在科技称霸的新时代里,并没有消亡。
在我个人的认知里,绘画和拍照、短视频,以及写作,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是在做自我表达。每段文字、每张绘画,每张照片,每段视频……字里行间、笔锋勾勒、镜头角度与画面温度,视频剪辑节奏,都不可避免会流露出背后的创作者的价值选择与审美洞察,如果你足够敏感细腻,你是可以通过作品感受到背后的创作者的人格与态度。
因此,我当然支持绘画继续存在,尽管这个时代里,它举步维艰;
我也依然会对我熟悉的写作保有信心,因为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文字是最能清晰表达思想深度的最好的媒介,甚至没有之一;
我也欣赏一瞬间定格的照片,尤其是自拍。虽然我自己是一个内向且羞涩的人,我的手机一年都不会有几张自拍,我也不习惯端着镜头自拍。但我依然鼓励人们自拍。因为自拍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你不用担心自己不够帅气不够精致不够美,你要的是定格你此刻的青春,定格你此刻的心情,定格你永远不会再重来的生命……因此,纪实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对那些将每张自修图修到阿凡达程度的操作是无法理解的,这都不叫润色,叫“二次创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转基因人类呢。
我也青睐于视频。其中一大原因,是视频不太容易被后期修图搞得像某些自拍那么夸张,视频保留了足够的纪实性。因此,你也看到,一向内向且羞涩的我,也就一年发了一百多个本人出镜的自拍视频,苹果手机原相机,毫无修图痕迹。
我不在乎画张里、照片视频里的自己帅不帅气,皮肤精致与否。我只关心,若干年后,当我,也许和我的妻子、儿孙,一起翻看这些画张、照片、视频的时候,我能否准确看到那些年真实存在过的我,准确回想起那些真实存在过的时光,而不是一张又一张漂亮无暇甚至失去时间痕迹的精致皮囊背后,被隐藏起来的似乎都有些发霉的模糊不清的记忆。
我更不想我的孙辈们指着画像说,“爷爷爷爷,你和奶奶那会怎么是那个样子,眼睛比牛眼睛还大还圆,好像阿凡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