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丁舟洋 李秀明 每经编辑:卢祥勇
李文亮走了,在2020年2月7日的凌晨。
就像武汉一位医生前两天写的一篇文章,等疫情过去,我们又会走上街头,自拍、造作……疫情终会过去,或早或晚,而武汉街头自拍、造作的的人群中,不会再有那个出生于1985年的直言大夫。
或早或晚,这场疫情会慢慢被人淡忘,就像我们今年才会频频想起非典肆虐的2003 。李文亮这个名字也会被人遗忘,而当我们偶尔想起、与朋友酒酣耳热时说起,他依然是一个让人不能平静的名字。
在所有祭奠李文亮的文字中,一句话被频频提及: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他在众人都在酣睡或者装睡的时候,与另外七个人一起吹响了疫情的哨子,然后承担了不该承担的,然后,又老老实实回到一线与病毒肉搏,再然后,倒在我们面前。这也是为什么今晚,大家会对他有那么多的祭奠。
我们不再希望有李文亮,以吹哨者的姿态出现,然后被自己预警的敌人杀死。我们希望孤胆英雄只出现在电影里,以一己之力为公众承担苦难。这两天很多人在说,相比于现在城市道路的空荡,他更爱原来的堵车;相较于现在闲的发慌,更爱原来忙得骂娘……作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你我,我们有时只希望日子如常,陪很多人慢慢变老。而不希望像动漫或者灾难电影一样,有超级英雄。这等重任,不该是个人肩膀扛下的,一个人,也很难承受这样的重量。
前两天,最高法对李文亮在内的8人做了肯定性的评价,很多人“自来水”转发,这就是人心所向。回过头来,我们也该去问一句:对待李文亮当初的预警,我们更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应对?除去社会角色,我们都是普通人,就像面对新冠病毒时,我们都是易感人群。所以,能否思考一下,怎样提高我们社会的免疫力?
据说,李文亮的妻子有孕在身,我想将来能有一个机会告诉李文亮的孩子:你的爸爸是个英雄,不是因为他作出了怎样的事功,而是任何时候,他都没忘记自己的天职和良知。我还想给他介绍一首歌,保罗-麦卡特尼写给约翰-列侬孩子的那首《Hey Jude》,歌里唱道:take a sad song,and make it better。是的,生活有时会是一首悲伤的歌,但孩子啊,我们还是要尽力把它唱得更好。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