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从菲菲电影中选拔出来的
菲菲电影/每日精彩电影推荐
想了很久,被告还是决定推荐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极富争议的电影作品,2000年在美国上映,至今已逾17年。
影片改编自199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整部小说从问世后便同样引来不少争论,并因其题材及故事的特殊性一度被认为无法拍成电影。
不过在千禧年前,也许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逐渐被世人接受,这部小说也终于还是被搬上了荧幕。
《American Psycho》,电影版直译为《美国精神病人》。光看这片名,再瞥一眼电影海报,就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压抑感直涌心头。
但凡和“精神病人”相挂钩的影片,都会伴随着悬疑和凶杀。
这部17年前的影片同样如此,而且还是讲述了一个诡异的美国变态杀人魔的故事。
虽然剧情简单易懂,叙述流畅,只有最后部分细思极恐,会令你重新思考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旨。
但不管是故事情节亦或是画面都很重口,所以看之前,请三思。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华尔街,男主贝特曼是名股票经纪人,单独办公室,自配女秘书,外人若有事相谈还得提前预约。
男主自然也不缺钱,开豪车,租住的也是顶级公寓,同行的经纪人差不多也都如此,一有时间便会聚在一起,都是有钱人,言语间自然会互相攀比。
男主也极为注重生活品质,时常健身,尤其对个人外貌保养极为在乎。
每天一起床,先是例行沐浴,之后用上一系列名贵护肤品,再敷个面膜,打理得比女人还细致。所以连秘书都忍不住羡慕男主的皮肤有多嫩滑。
这里插一句男主的饰演者,克里斯蒂安·贝尔,《蝙蝠侠》三部曲的主演,参演本片时年仅25岁,俊俏潇洒。
但一笑起来,那种邪魅,尤其在片中大开杀戒的时候,你绝不会相信他是后来代表着正义的蝙蝠侠。不少怀疑贝尔演技的影迷应该是还没看过这部影片,能演好杀人狂的,演技都无需质疑。
男主对生活讲究,对自己对他人都是,看到秘书整天穿着工作装也忍不住提醒她换上长裙高跟鞋,这才能释放女人的美。
最起码在秘书眼中,爱健身、懂保养、还能赚钱的男主是个完美男神。
但是一回到以男主为第一视角的私生活中,所有肮脏隐私就全都出来了。
先是感情生活,有个物质美艳女友,还与朋友妻子偷情,晚上更是经常随便带个路边小姐回家过夜。
性格嘛,追求完美,也绝不允许别人强过自己,一被比下去就心生杀机。
尤其夜幕降临,四周无其他人,无边的黑暗便唤醒了贝特曼双重性格中的另一面。每每这时,他便控制不住自己,必须要去做些事情,来填补内心空虚。
片中第一个受害者是男主的同事,名叫艾伦。
艾伦被杀仅因为自己名片比男主的好看,于是晚上单独约到高档餐厅吃个饭,之后男主带着醉酒的艾伦回到自己公寓。
艾伦也察觉到了异常,询问男主为何地上铺了一层报纸。
男主不回答,放起自己最喜欢的音乐,西装外披上一件雨衣,伴着音乐边走边扭,悄然间就从房间里抽出一把斧头。
随后踱步到艾伦身后,艾伦一回头,斧头迎面劈来,鲜血也溅了男主一脸。
杀完人,还兴致盎然地点根烟,似乎完成了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一举一动间都洋溢着满足感。
艾伦是因为男主的嫉妒而被杀,也有比他惨的,例如两个上门小姐。
心思缜密的男主在小姐面前声称自己叫艾伦,且将两名小姐叫到了艾伦家。
不过第一次男主并没有下杀手,只是聊聊音乐,之后SM了一番,两名小姐全都拿了钱安然离开。
没过多久男主又坐着豪车找到了其中一名小姐,小姐上次被虐待后心里仍有恐惧和阴影,但面对男主开出的支票,还是决定去了。
这次就没这么幸运了,完事后看着男主入睡便想偷偷离开,却发现被窝中另一名小姐突然被杀,鲜血染透被子。
小姐吓得拔腿就跑,但每打开一扇门,门后面都藏着塑料袋装鲜血淋漓的女性尸体。
最后终于找到楼梯出口,小姐急匆匆地往下跑,后面男主举着一把电锯一直追。
眼看着小姐就能顺利逃跑,结果刚到最底层,男主从楼上将手中电锯轻轻一扔,正好锯断小姐身体,小姐就这样倒在血泊中。
男主就这样变成了一只毫无人性的杀人恶魔,甚至半夜聚会受到刺激,走到巷子里看到流浪汉,也会狠狠地捅一刀。
有时附近没人,连猫都要杀。一名老太太看到此恶行厉声斥责,结果男主立刻把枪口朝向老太太,一声枪响,老太太自己做了替死鬼。
也正是这一声枪响,惊动了附近的警察,男主遭遇堵截只得又开枪杀死两名警察。
之后一路躲逃,只要看到人就开枪,连他自己都不记得一路上杀了多少人。
终于逃到自己公寓里,窗外警用直升机在楼上盘旋,男主自知这次再也无法逃脱,便打给律师,哭诉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犯下的罪行。
说着说着,反而脸上又露出淫邪的笑容,顺带还兴致勃勃地讲了自己杀人后连对方的脑子都煮熟了吃。
当然杀人成瘾的男主也不是谁都杀,有两个人就逃过一劫。
一个是同性取向的某名男同事,男主看到他也来炫耀自己名片,便趁其在洗手间,戴上手套准备从背后掐死他。
同事一回头,反而以为男主爱上了自己。男主看到同事是gay后,也不想再下手了,还不停地洗手套。
另一名是男主的女秘书,按照计划将暗恋自己的秘书约到家,准备下手,结果女友一通电话让一切思绪全乱了,男主也罕见地良心发现,让秘书赶紧离开自己。
豆瓣评分7.7,显然如果只是这样的剧情,无非讲了个变态杀人狂的故事,那7.7分是完全不值的。
但皮哥在文章开始部分也提到,影片对末尾部分的处理,令人细思极恐。
按照男主被警察追捕的剧情,杀了那么多人肯定很难再逃掉了,结果第二天男主竟然啥事没有,依然西装笔挺出现在公司。
而且当他当面和自己律师谈起昨夜的电话及一系列杀人行为后,律师竟丝毫不信,更称呼男主为另一人的名字。
最后男主甚至说出失踪的艾伦就是自己杀的,律师又是满脸质疑:开什么玩笑,我几天前才和他一起吃饭。
而另一边,秘书在办公室打开男主抽屉,看到笔记本上一页页画满了杀人图画。
男主再次回到艾伦住所,他希望处理好此前的那些尸体,不过公寓空无一物,墙面也是粉刷一新。
一名女人自称房东过来警告男主赶紧走,以后别再带来麻烦。
所以这样的结局设置,就令人陷入疑惑:男主到底有没有杀人,难道一系列杀人行为只是他的臆想?
关于这部分悬念,皮哥不过多剧透。
其实男主有没有杀人,不少影迷非想问个究竟,但不管杀没杀片中也都有佐证可以罗列。
至于真相,可能连原小说作者都无法说清,很多剧本就是这样,故意设置一个似真似假的结局,到底如何你们观众猜去吧,反正我写的时候也没仔细考虑过。
但从影片最后所要凸显的主题意义上来看,杀没杀人,有没有被法律制裁,不太重要。
影片所要体现的主旨,在片中大部分剧情进展间都已表露完整。
虽然从头至尾都由男主的一系列杀人行为组成,但实质上这是一部黑色社会讽刺片。
暗示华尔街大亨都是榨取老百姓血汗的吸血鬼,也借此批判里根年代崇尚的拜金主义。
当人们一心扑在股市上,滥用毒品,奢靡成风,为了能在一家高档饭店订到座位而用尽各种办法。
在那样一个社会中,金钱和地位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男主女友甚至只因为男主有钱就想和他结婚,完全不在乎男主是否爱她,是否背叛她。
一群男人在一起谈的也不是家庭、事业、理想,而仅是攀比谁的名片更好看,因为名片的美丑才能最直接地象征身份。
片中剧情也多次提到连人名都能叫错,在浮夸年代,姓名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早已脱离,人际关系也慢慢地趋向于表面化与程式化。
所以回头来看,这群人即使没被男主所杀,但和死了也没什么区别。
但个体的变态还是源于社会的变态,这也是对物质至上、人情冷漠社会的最大讽刺。
虽然这是一部17年前的影片,但放眼当下社会,似乎也颇具深意。
每个时代发生的事情也都一样,只是变换了故事的主角。
也许,心灵原本都为纯净,最终只是毁于现实。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皮皮电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