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qq飞车手游日文名字’qq飞车手游名字闪光?

时间:2023-02-23 16:55:4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本文由特约作家原子于1717年独家发表,请勿擅自转载]

几年前,越南版《错错错》首歌在网络上掀起了疯狂的传播浪潮。这个来自越南的HKT天坛一夜之间染红了大江南北。

久违了的杀马特风格,让我们在玩笑鬼畜之余,不由得回想起了那一段引人尴尬症发作的黑历史生涯。

给你一个眼神,让你感觉到我英俊不凡的侧脸✪ω✪

我的表情是如此地忧伤,不管怎样看都能在MV里混个重要角色★ω★

最后,让我来实力地虐一下狗(●'ω'●)丿❤

“非主流”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转变。从热衷到讽刺,再到没落,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年少轻狂。而作为发源地的日本,这种标新立异的文化风气一直盛传至今,非但没有中止的迹象,而且还在每一年龄阶层都拥有相当一部分的认同者。

什么是“非主流”?除了杀马特之外,日本还有哪些非主流群体?同样色彩的文化,中日之间到底有何不同?本期11区奇异事件簿将聚焦非主流文化及其表现形式,与大家一同回顾那些年我们共同目睹的非主流往事。

一、啥子是非主流?

非主流与主流是相对存在的两种概念,一方可根据时间、地点、情况等因素向另一方转变。例如90年代初的破洞牛仔裤、喇叭裤等衣着,在当时看来不仅特立独行还很容易与不良分子联想在一起,但如今俨然成为一种时尚文化的代表。又譬如在国外常见的街头艺人SHOW,到了国内或许就要遭受异样的眼光。

当然,这种教科书一般的解释真心没有什么卵用。因此,以下会引用米娜桑都耳熟能详的例子来逐一细分。

1.归类到“亚文化”的杀马特

这个标题转换成知乎体,可以这样表达:如何看待有病的杀马特患者?

杀马特是病吗?这个问题假如你用来问日本友人的话,大抵会得到这样的回复:我有个性我爱张扬我不走寻常路,吃你家大米啦?

说辣眼睛影响食欲的,我特么拿着机关枪逼你点进来看啦?

我们记忆中的“杀马特”,不论中日,总能轻而易举地与发廊中的“洗剪吹”很好地重合在一起。他们有着五颜六色的长发,不相宜的浓妆艳抹,喜欢稀奇古怪的衣着打扮,经常在社交平台里发大量嘟嘴媚眼的自拍照。他们不懂时尚却自封“时尚达人”,明明只是在纯粹地模仿VR,与摇滚没有半毛钱关系,却被日本划分到“视觉系文化”当中,成为“视觉系家族”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

2.“铁骨亦柔情”的暴走族

但凡看过AGC作品的小伙伴们对于“暴走族”这个名词以及相关人物形象,大抵都不会太陌生。

“暴走族”在日语里译作“飞车党”,通常由一群20岁以下的年轻人组成。他们会梳着怪异的发型,搭配夸张的特攻服,骑着一辆经过改装的摩托车,自以为很拉风地横穿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当中。

摩托车是本体!

他们喜欢开着噪声严重的摩托车,在深夜成群结队的四处游荡。然而尽管这些行为举止看似霸道无比,但“暴走族”确实并非黑帮人士。“暴走族”里的孩子们生性大多并不坏,他们异常爱国,常常在衣服上刻印着国旗等富有国家象征意义的图案。只是近乎疯狂的做法,并没能被每一个人所理解。哪怕他们能好好地在社会肆意飞奔,却仍旧改变不了一次又一次地被日本主流文化疏离的局面。

那么,在暴走的“速度与激情”背后,这些人到底在追求着什么?

图为《弹丸论破》 “飞机头”是日本暴走族最为标志性的发型,其实它有一个相当正儿八经的名字——“莫希干式”发型。

这些处在青春迷茫期的孩子,只是希望能够借用这样一种引人注意的方法,获得别人的关注。社会的压抑让他们无所适从,严重缺乏归属感之下,他们只好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放肆着青春,沉醉在自己虚造的美好之中。

所幸的是,他们终于学会了成长。

上图为《龙樱》。 当年年少轻狂的暴走族人,随着成长与成熟,有不少人已经转型成功,成为社会出色的栋梁之才。

3.朝着诡异方向发展的“涩谷辣妹”

作为涩谷一道亮丽到闪瞎钛合金眼的风景线,“109辣妹(该称谓来源于109百货。109作为涩谷的地标,是年轻人聚会的集中地)”的存在实在是过于强大,也难怪别人一提起“辣妹”或“黑妹”这个群体,人们首当其冲会想到涩谷。

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最初来源于安室奈美惠。但值得注意的是,女神时期的“辣妹文化”审美观相当正常,与“黑妹色彩”八竿子都打不找。

所以,到底是遭遇了什么鬼才能让这些漂漂亮亮的妹子们演变成这样子!真心是大写的懵逼呀!

相比起早年的正常审美,如今的“辣妹”基本上过渡成为了不走寻常路的“黑妹狂魔”。她们视“黑”为美丽典范,在维持前辈留下的斑斓服饰搭配外,努力晒黑着皮肤,甚至不惜每个星期花上几千元日币,到专门的美容沙龙去做涂黑美容。

如此一来,我忽然觉得,wuli村花是真心美如画呀!

4.不是萝莉的洛丽塔不是好的洛丽塔

“洛丽塔”流传到日本后,被绅(hen)士(tai)们用作“可爱少女”的代名词。这些洛丽塔女孩的年龄集中在13-20岁之间,某种意义上算是那些正值朝气蓬勃的少女向往成熟韵味的产物。

洛丽塔的风格主要有三种:

一,甜美系。这类装束的女孩大多喜欢粉色系,衣服裙摆上点缀蕾丝,如同芭比娃娃般娇小玲珑,甜美可爱。

上图为《蔷薇少女》

二,哥特系。这类服饰风格偏黑暗,通常选用黑白为主基调,配饰上多以十字架等银器为主试图从视觉上给人一种神秘恐怖的即视感。

上图出自《白箱》

三,古典系。这类装扮主要以简约为主,着重剪裁,多为茶色白色这类清雅颜色。相比起甜美系的蕾丝点缀,古典系则更喜欢用荷叶褶来是衬托平实。

综上来看,虽说无论哪种风格的洛丽塔都不是萝莉的专属装束,但不是萝莉的洛丽塔,确实难以让人忘掉急速上线的违和感呀(捂脸//-\\)

二、你方唱罢我登台,中日截然相反的非主流反响

1.日本篇:表面友好,实际冷漠

从上面不难发现,作为非主流盛行之地,日本人民似乎并不排斥种种出人意料的设定,甚至不惜将其列入“视觉系文化”当中。不过,尽管宅文化浓厚的岛国人们自幼练就了一身我行我素的本领,相对包容的环境给予了他们任意妄为的资本。但是,这种所谓的宽容与理解,真的不是无视与孤立的遮羞布?

“暴走族”也好,“辣妹”也罢,他们都自出现的那一刻开始,就被社会有意无意地孤立疏离起来,哪怕能微笑着对他们问好客气,背后都是教育自家小孩的反面素材。

他们不在乎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也不在意他们即将变得怎样,那份想要得到注意与关心的心情,始终遭遇无视。而这些漠视与冷漠,在某种意义上,是导致这些孩子掉进万劫不复深渊的元凶之一。

2.中国篇:文化扭曲,满满恶意

在苑子刚刚接触互联网的那些年里,火星文肆意横行,网友们大多是一些不爱老老实实讲人话的主子。他们普遍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

以及一些类似“爱情是糖,甜到忧伤”的个性签名,现在看起来简直不忍直视,随时让人进入尴尬症晚期(捂脸痛哭)。

最后一句求翻译,在线等!急!!

在中国,非主流形象的萌芽期应该出现在《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为代表的选秀比赛时期。那些人气选手们标新立异的造型装束,一度成为当时的流行风潮。与此同时,一种被称为“城乡结合部”的杀马特造型横空出世,这种惊为天人的装束,凭借“高回头率、高吸引力、高关注度”迅速走红网络,不仅成为一代人的回忆,更是影响两代人成长的产物。

1987年出生的沉珂,算是最早的“网红皇后”。非主流文化盛行的那些年里,她的自残照片在网络平台被疯狂流传。有的人对她顶礼膜拜,纷纷学习她做出各种自残行为。2008年传出割腕自杀的新闻,2015年微博发声宣称“自己还活着”。抛开阴谋论,沉珂的存在对于8090年代一部分人而言,无疑是荒唐青春的最佳佐证。当年的疯狂,如今只剩沉默。

国内对于非主流的口诛笔伐,并非是国人无包容心,也不是思想保守与见识狭隘,而是这种文化的精髓在传播中早已流失,剩下继承的,净是些圈地自萌的恶趣味。

总得来说,主流与非主流并无“绝对不变”这一说法,它们作为文化传播的表现方式存在于社会当中。可惜的是,这些文化从日本到中国,遭遇到扭曲与变味,结果导致非主流文化在中日两国中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处境。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区分主流与非主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是否被大部分人所认同。然而被否认的文化、只被少数人理解的文化,当真就如此不堪入目?诚然非主流文化在转移传播的途中经历了变味与扭曲,但仍不可否认的是,当年那些一心向往非主流文化的孩子,是真的在那里找到了安全感与共鸣。哪怕这些在他们看起来无比重要的东西,在别人那里,都是脑残无比的行为。

所以,要是人生来就拥有能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的本领就好了。

嗯,愿世界和平。

弱弱地问一句,私以为非主流是属于苑子为代表的8090后接触比较多的一种文化,所以有00后的小伙伴对此也有所了解么?最后,同龄人们哟,快来评论区回顾一下当年不堪回首的岁月吧(喂喂你在搞事情呀!)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