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qq飞车纯三字名字

时间:2023-02-23 00:51:5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浙江派的形成来自后学者对政经篆刻的追随或私塾。开拓者是情景。继承的代表人是工匠、黄毅、海康、陈洪洙、陈艺宗、赵志臣、田东。

因为八人同籍钱塘,“西泠八家“。其风靡印坛,将近两百年。

丁敬一生的篆刻创作,是以强烈的自我意识包容百家印章,以一种刀法镌刻历代篆书符号,博采兼收,熔于一炉,包容量大,图式丰富,技巧完善,故而摹仿、跟风的人众多,然仅得皮相,难成气候。惟独西泠后七子能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博采众长,积极创新,发扬完美了浙派。

在学习丁敬的过程中,蒋仁、黄易、奚冈能够从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风格图式,并且结合自身性情,有所发挥,使之完善。蒋仁所作突出了简约古雅,平正朴茂,甘于守拙且意态古穆,沉稳细腻而意味清远;黄易趋向于精致而能不失遒劲,巧拙相生;奚冈相对突出了舒卷俊美的气格,进一步夸张了线条的起伏波动,略带拙意。

丁敬

(1695—1765),字敬身,号砚林,别署钝丁、梅弄、清梦生、玩茶翁、胜怠老人、孤云石叟、丁居士和龙泓山人等,浙江钱塘人。自幼家贫,以卖酒为业。曾举“博学鸿词”不就,终身淡薄功名不愿仕宦。博学好古,精于鉴赏,擅画,尤善画梅,用笔苍秀,极粗头乱服之致。篆刻成就极高,取法秦汉,并吸收何震、朱简之长,参以隶意,用切刀法刻印,别具面目,为“浙派”创始人,“西泠八家”之首。书法分隶皆入古,篆书尤妙。

敬身

二字娴雅,具圆朱文遗意,体态婀娜而不失端庄,直线弧线搭配合度,直线令其稳重,弧线舒展身姿,各臻其妙,洒脱流美之中复见安详。辅之于细碎切刀,使线形更具波磔感,有书写意味,优游不迫,增强了印面斑驳古拙的金石韵味和起伏顿挫的节奏感。短刀碎切使圆朱文一道更见古拙,也展现出西泠前辈的篆刻理想。

砚林丙后之作

此印式为丁敬首创,将小篆和缪篆糅合而成,兼具方圆,潇洒而不失严整。六字取材多方,有隶意又具大篆构形之简古,方、圆、曲、直各臻其妙,刚柔相济,方圆互参。文字排列均衡,各占其位,舒展大方,而往来消息,全靠弧线的配置,遒劲而富弹性,神完气足。

烟云供养

该印文字虽采自多方,却能高度统一,“烟”、“养”异写,“共”字通假,“云”字装饰、图案化。可见钝丁老人驱使文字符号,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只为了能够更好地传达意韵,展现自我。“共”、“云”、“养”三字横线各居一隅,遥相呼应,呈鼎立之势,使其稳重、端庄。复以众多美妙的弧线,呼应往来,一波三折,写尽婉转多姿,如入“烟云”缭绕之镜。

卢文韶图书印

此印拟圆朱文,而具唐宋官印意趣。线质凝炼古拙,笔断意连;运用碎刀,造就了诸多残点贯穿全印,迟涩苍茫;线条组合稍有扭曲,错位,具“蟠条印”意趣,生动活泼;文字排列随意自然,落拓不羁。此印篆法、刀法相互配合,成功地对唐、宋、元以来的朱文印进行了整理,融合古今,自出机杼。

纯礼坊居人

此印拟古玺、文字采用文、气息大似“殷商三玺“,抽象瑰奇。五字布局随意,一任自然,将古文字活泼生动的身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塑造出古意盎然又内在自足的局面。短刀碎切的参与,造就了斑驳古拙,凝炼质朴的线质,与边框的崩残一起推进了这种感觉的持续,直到印章的每个角落,貌古而神虚。

洗句亭

此印兼具方圆之妙,结字稳健,自然古雅,雍容大方。朱白分布极见匠心,“句、亭“二字取横势骨肉停匀,白处具流动感,贯穿上下;“先”字构形稍有变异,留白跌宕多姿,活跃全局;“水”旁留白与“亭”字纵笔留白,遥相呼应,兼顾首然,浑然一体。切刀含蓄,使笔触稍有起伏,意味深长,个别残损,则更见虚灵、幽远了。

冬心先生

此印拟元朱文,而“冬”字竟为隶书,可见钝丁艺高人胆大,也展现了他超一流 的变通能力。全印由于“冬”字隶书,环境大为异样,字符的运用与生发也由此展开,“心”字造型奇诡,与“冬”字并为一组,内白相互渗透、连结,形状生动,消解、缓和了“冬”字的突兀,又极好地塑造了对角呼应的局面,横势相互照看、弧线互相牵引,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且随缘

此印有先秦玺风神,空灵娴雅,文字采自多方,“随”字古文见《书学》,端庄的造型与奇险的结构统一在一起,雅洁的线条包容了许多难以并容的因素,面目清奇。平静的线构隐藏着诸多细微的变化,以刀代笔将这份感觉传递出来,通过对字符适当的选择和对空间的把握,凸现出不同以往的外观和意镜。

陈鸿宾印

该印拟汉铸印浑穆一路,文字有隶意,以汉碑入汉印。故能神接千载,不辨古今。四字排列上紧下松,上排二字笔画多,占地小,能见茂密,而与“宾”字“贝”部遥相呼应不见松散;“印”字舒展,松动透气,呼应印章左上角,疏密有致。切刀含蓄,配合用笔,有纸笔涩进的力量感,而少切刀挺进的波磔状,极好地体现了汉印风貌和作者意图。

蒋仁

(1743—1795),原名泰,字阶平。因得到汉“蒋仁”铜印而效汪关之例改名,更号山堂、吉罗居士、女床山民,浙江仁和人。一生布衣,诗画兼工,行楷书称妙当时,被推为“当代第一”。尤善治印,印风、刀法苍劲简古,篆法静穆洗练,较丁敬则稍趋工整,形式亦少变化,故章法上看来更为纯熟。亦善刻竹与画山水,皆有逸趣,为时人所喜爱。

蒋山堂

此印界格师法先秦古玺,气息古雅,浑厚苍茫。字符的运用取材多方,大小篆混用,三字虽体态有别,却调度有方,以稚拙的笔意写出,既沉着古穆,又透着几分生涩,天真自然,通过朱与白、图与底的相互挤压、互为映衬,共同营造出一副苍浑瑰奇的意象。朱文笔触生动拙朴,白处空灵,更显悠远,貌古而神虚。

逢元之印

此印取汉法满白文私印,用刀酣畅沉雄、方圆兼备,刀痕显露、不计工拙;字法则以摹印篆为基础,参入隶书以简省字形,如“逢”之“辶”部作两点连一曲笔,字形简朴又顿生活泼之趣。四字满白文不作均分,而是略有大小、欹侧、伸缩,如“印”字之收缩,与“元”字让出一块楔形留红,便有生趣;“之”字之升与“逢”字之降,便有波澜。苍浑古拙中能见机敏巧思,真乃大家!

火中莲

此印取法秦小玺,依文字笔画多寡分割印面,依次划界。用刀细碎缜密,惜力如金;结字方整充实,拙中见巧。“火”、“中”两字笔画较少,结字饱满稚拙,“中”字中竖几不出头。“莲”字于饱满中有伸缩、粘并的变化,故而留红能与“火”、“中“两字协调,不至于坠入左右简单对比的恶趣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共生,方是高妙之境!

真水无香

四字回文排列,方能作对角呼应,平正峻拔,锋棱有威。刀法俊俏,态度倔强。文字不论繁简,古今杂形,熔于一炉,铸造不凡的品格,尊师而显自我风采。“香“字见《六书正义》字形简古,既呼应了右上部,也与其它二字造成疏密对比加强了印面结构的结密感;“无”字长脚残损、摆动,顿见空灵,既打破了横平竖直的僵局,步入虚幻,又极好地缓解了对角的疏密对峙,透着一股幽远,密处不显其密。

昌化胡栗

该印长线纷披,婉转流畅,极见情性。朱与白相互生发,留白具流动感,形状柔和,线条一波三折,相互粘连,四通八达,极尽漫延生长之势。全印由几笔长线荡漾开来,连接全局,接续四方。字符的运用调度有方,间或使用古文则更增奇诡。如此用意,又能不至繁琐,不见庸俗,反而圆满大度,曲尽其妙,则弥足珍贵了。

两峰

此印刻赠罗聘先生,圆形美妙,生动幽默。两字并成一组,类似先秦玺的合文,再加上边线的参与,共同构筑成一副神完气足的和美画图,神态安详,别开生面。朱与白相互生发,朱文构形美妙,眉目传神,留白悠远空灵,情深意足。上边线的残损,极其透气,张力十足,意象超凡,令人过目不忘。

黄易

(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浙江仁和人。树谷子,监生,官济宁同知。工书,娴熟隶法。隶书摹《校官碑额》,小隶有似《武梁祠题字》。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故隶法中参以钟鼎,愈见古雅。抚印为丁敬高足,有出蓝之誉,与丁敬并称“丁黄”。山水法董、巨,冷逸幽隽,以澹墨简笔写取神韵,而有金石味。兼工花卉,宗恽寿平。官济宁时,一花片叶皆能于质库易钱。间作墨梅亦饶逸致。

茶熟香温且自看

此印形式感独特,字符的运用以及排列皆为了这种特殊的效果而展开。空间分布匀整,有西夏官印意趣,气息安雅,于恬静中见透润。这种意象的营造,来自于黄易深厚的金石学修养。文字强调横势,弱化竖线,“香”字隶书,“温”字通假,有助于这种秩序的建立。“熟”字残损,留白增多,与“自”字遥相呼应,而上排三字留白相互渗透,连贯左右,则更见水乳交融了。

戊子经元

此印文字来自汉篆,格调高古,有别与常规元朱文,自有一股苍郁、随和之气。空间分布匀整,“戊”字首笔与“元”字首笔相连续、分割印面,明确各字。通过弧线、圆形的设置做对角呼应,协调整体,连贯左右。用刀沉稳、以切为主,节奏舒缓,刀笔相融,刚柔相济,圆中寓方,共同谱写出朱文篆刻的新图式。

湘管斋

此印依照徐渭《水墨芭蕉图》上“湘管斋”印为粉本而制。可见前贤涉猎多方,对印章的各种形式,多有留意,且能不受流派限制,刀笔游走,信从心意。三字比之原印更见圆融,分朱布白相映成趣,线条舒展大方。“湘”字第一笔与“斋”字右边线,弧势相背,姿态相接,一波三折,既分割了左右部,又激活了全局。各字间的相互往来也由此生发、繁衍。全印以切刀完成,更增意味,既古味盎然,又活灵活现。

奚冈

(1764—1803),初名钢,字纯章,后字铁生,号蒙泉,别号奚道人等,浙江钱塘人。祖籍安徽歙县,从小随父亲寓居钱塘。工书法,行书、草书、篆书无一不精,其成就最大的是篆刻和绘画。在篆刻上,他宗法秦汉古印,推崇丁敬,笔法拙中求放,布局善变,古朴雄健,并善用切刀,领浙派篆刻阳刚风气之先。奚冈在绘画上也有很高造诣,名重一时,代表作有《春江棹舟图》、《溪山素秋图》、《溪山秋霭图》等。生性耿介,终生不仕。著有《冬花庵烬余稿》三卷。

奚冈言事

此印师法汉印,又能旁渗唐宋官印,方正平和又不失灵动,兼有汉砖纹样的装饰意味,方寸之间藏纳多方。该印横平竖直,平直线多,而不见呆板,全赖切刀之力,线形小有波折,线构稍有错位、扭曲,于平和寓张力,又施加崩线,使全盘皆活。“奚”下残损,和“冈”字并成一组,则迷幻全局,引人注目了。

秋声馆主

奚冈自谓此印师法倪元林“朱阳馆主”印。然比之元人印则更见抒情,凸显了小篆婀娜多姿的体态,也展现了印家驱使刀笔如游走,尽情慢延又左右逢源、互为照应的高妙手段。全印四字妙趣横生,弧线配置极为严密。“秋”、“主”疏朗,时见诙谐;“声”、“馆”茂密祥和;“馆”字活泼。由是虽错角对峙,又能缓和全局、团成一气,展现出疏密有致、安详和美的局面。

铁香邱学敏印

奚冈通过此印表达了力避宋元印章的妍巧,追求汉印的朴媚、气浑神和的审美理想。此印外形瘦高,文字强调横势,参以隶意,弱化纵向线和印章的右边线,省减印章左边界,于平和之中蕴奇致巧思,加强内在张力,苍劲奇崛。以切刀为主,间或残损、敲击,线条苍涩,气象幽远,有两汉砖瓦文意趣。

龙尾山房

此印师法元朱文,而能上溯两汉,文字涉猎多方,有瓦当文字的奇思,又有殳文的婉约。线条回环往复,极尽迂回之妙,形式感强,不同反响。章法上对角呼应以助其错落有致。留白匀整,具流动感,与朱文弧线相互生发,荡起迥肠,优美婉转。弧线组合别有用心,“龙”、“房”相从,“房”、“山”相背,和而不同,笔致绵长,情意悠远。

陈豫钟

(1762—1806),字浚仪,号秋堂,浙江钱塘人。出生于金石世家,收藏颇丰,喜作兰竹,篆书得李阳冰神韵,遒劲工挺,篆刻取丁敬及汉印法,典雅工致,增益修饰,和陈鸿寿年龄仿佛而结为至交,并称“二陈”。癖好金石文字,精于墨拓,收集拓本数百种。著有《古今画人传》、《求是斋集》、《求是斋印集》等。

琴坞

二字相互穿插,意象迷幻。“琴”字上升以连结左部,使下方留白增多,遂使画面有了视觉中心。正是这一处白地,形状明确,全印满堂生辉,提升了该印的品格。分朱补白也由此展开,印章左下部字符的运用,化解延伸了“琴”字斜笔,“乌”字横弧排叠,又巧设留白,照应了右部。二字可做一字观,内部排线、布白,妙趣横生。边线虚灵,配合二字,虽精谨严密,却也妙趣横生,有先秦古玺跌宕多姿的风神。

洗翠轩

该印极似两汉刻金子文,清新隽永之气扑面而来,形象清新,刚柔相济。文字组合自然大方若不经意,而匠心独运,有别于常规圆朱文,受秦汉金石器物的影响,而能古为今用,自出机抒,构筑不凡的境界,品格独立。三字以平正出之,又巧设弧笔,活胳全局。互为照应。原石经火,故边界残损,不复原样,更增古意,有秦汉旧物风神。

卢下凫印

此印气象在明清之上,直抵两汉。有汉私印“巨蔡千万”遗韵。用刀流畅,风姿绰约。四字作对角呼应,疏密有致。留白巧思,“小”字大白,不复缠绵,遂使全印为之一亮,具韧性和张力;“印”字上部笔势既延续了“凫”字的弧笔,也因此留出了一处白地,照应了左上部,使留白相映成趣。四个边角的处理也各具风情,或迷幻、或虚实写尽婀娜委婉,传达着刀笔间的风韵万千。

陈鸿寿

(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曼寿、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人。拔贡,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等。能诗文,擅长书画,行草篆隶都有自己的风格。陈鸿寿好金石碑刻,收藏甚富;又以制作紫砂壶著名,人称其壶为曼生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篆刻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等。篆刻宗法秦汉玺印,旁及丁敬、黄易诸家,与陈豫钟齐名。

浓花淡柳钱塘

此印拟汉印,而刀法、结字又是自家把式,随意点染,自有一股英迈之气,古质而今研。六字隶意极浓,有汉刻石风味,又有铸印的漫漶、流动,情绪饱满,体态丰腴。线条有藏锋、陆锋之变,笔触丰富。通过排叠、穿插、刀笔间的细腻变化,产生了美妙的形状。白线与留红的起伏产生了韵律和节奏。线条的弥漫和崩残使得全印更加浑然一体,疏密有致。

江郎山馆

此印排列方整,是浙派家风。文字来自汉篆,然用刀极度张扬,短刀碎切,线条锋芒毕露,线质劲爽,充分表现出切刀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如冲锋陷阵,跌宕恣纵。全印动感十足,点线凌厉,而白处险劲,刀势起伏。朱与白相互推进,共同营造出“秀横独出,平冈迤逦”的纸上佳构。

灵花仙馆

此印师法汉铸印,结字茂密,骨肉停匀,有机地将汉铸印的漫漶天成与切刀法所能展现的丰富意象融合在一起。线条或游走,或弥漫,相互渗透,挤压出“灵、花、仙”三字留红,营造出变幻莫测的印面效果,刀笔游走时留下的多处小红点,有若繁星,闪烁其间,光照全局。

南宫第一

该印古雅华美,有钟鼎纹饰意味,貌古神虚,分朱布白出神入化,意味浑长。四字排列自然大方、娴雅。虽各据一方,但不见松散,留白相互渗透,迂回流走。“一”字横势极强,撑足两边,巧妙穿插,张力十足。全印形式意味适合,动静相宜,刚柔相济,雍容华丽之气扑面而来,令人神往。

赵之琛

(1781—1852),字次闲,号献父,别号宝月山人,浙江钱塘人。嗜古,长于金石之学,篆刻早年师法陈鸿寿,后以陈豫锺为师,兼取各家之长,以工整挺拔出之,尤以单刀著名。亦工书善画,媲美奚冈。山水师黄公望、倪钻,以潇疏幽淡为宗。花卉笔意潇洒,点色清雅,饶有华岩神趣。间作草虫,随意点染,体态毕肖,为写生能手。晚年喜画佛像。著有《补罗迦室印谱》。

君修读

赵之琛于此印侧自云:“次闲为君修仿宋人印。”道出了此印渊源,但是该印与觉的宋人印章又有不符,只是文字来自宋人郭忠恕等编撰整理的古文奇字,体现了赵之琛的好古情怀,亦可见其对于古文字造型的敏感。而依照宋元古印的方式印化成此,则可见其分朱补白的能力和对于印章图式的开创之功了。

莲志

此印取法三晋私玺,而又三变。一变在边,三晋私玺多为厚边细文,意在对比;此作则边与文粗细相近,边作残烂,意在生拙。二变在文,此印虽是取法先秦私玺,部首写法却时见摹印篆之形,如“莲”之“艹”;“志”之“之”部,作小篆之“之”。此种古今合一的手段,浙派印家常用。三变在刀。三晋私玺用刀爽利,线条挺括,精神张扬;此作则用刀碎切,线条残烂,精神内敛。善师古者必善变以合于己意。否则,如参死禅,必死于句下。

徐楙子勉父信印长寿

此制仿汉印,形製虽小,却气象不凡,有烂铜印的浑朴苍茫,比之次闲它作更见随意而另有别调了。九字印最忌平板,而次闲此作,虚实相生,立体感强。边角残损,形象虚幻,突出了中部“楙父”二字的厚实,虚实对比强烈,具力量感。用刀清晰明确,毫不含糊,以稳健的手法构筑此意象,浑厚而华滋。

诵先人之清芬

此印自云师法何震,自然大方而稍加圆饰,六字排列自然,左右两边稍有呼应,笔势有往来。用字采汉箓,端庄样和,自然大方。一改往日用刀的挺劲秀美,辅之于浙派先贤含蓄、苍浑的用刀之法,成就了此印疏朗婉约,拙朴虚灵,古穆高妙的境界。

钱松

(1818—1860),本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晚号未道士、西郭外史,浙江钱塘人。善作山水花鸟,尤其精行、隶二体,篆刻法丁敬、黄易和陈鸿寿诸家,后复归秦印,尝摹汉印二千余方,广收博取,融会贯通。其作品章法出新,而刀法则能总结前人经验,以切中带削的方式表现出线条的立体感,在“西泠八家”中有开宗立派的面貌,吴昌硕亦受其影响。著有《铁庐印谱》。

臣继潮印

此印拟汉印,兼具封泥之妙,展示了叔盖对印边定式的自觉追求和突破,启发后来。四字采自摹印箓,分布均衡,自然妥帖,印文与边界呈现出各种美妙的变化,或连边,或漫漶,借边、崩残,笔断而意连,髙古拙朴。短切碎刀的运用,出神入化,尽显封泥意趣。

范禾长寿

此印拟汉铸印,隶意十足,类似汉碑的浑厚古拙。运用切刀,使线形波磔起伏,弥漫恣肆,与千载往来。朱与白的相互挤压,把横平竖直的线构变得纵横万象。“范”字“水”旁留红伸至“巳”字内部,极为美妙,是为印眼,使红白相互映衬,形状迷幻。“禾”下留红,空灵透气,使全印疏密有致,犹有张力。

壬辰叔子

该印婀娜多姿,曲尽其妙,长线纷披,直、弧搭配匠心独运,直线使其稳定,弧线相互粘连穿插,頋盼呼应,一团和气。四字排列对角呼应,以“尗”字末笔连接“辰”字左弧,分割左右;“尗"字右边三笔收笔处延续至印章右部,手法明确,形象简古类似青铜器纹饰。短刀碎切使线质更具苍涩,虚灵,犹如铜锈,瑰丽多姿。

解社范叔

此印作法,浙派常有,然叔盖此制更为茂密,纵横交错,朱白相映成趣。红白互为生发,笔触苍劲有力,细腻多变,立体感强,心力所聚全在白处,形状明确,意味深重。构形迷幻,刀工娴熟,笔触排叠有序,随之搭建出一片又一片新奇的空间。

大小二篆生八分

此印有汉金文意趣,文字类似汉镜铭文,而刻痕不露斧凿,又具砖瓦文风貌,叔盖作印好奇古,广览博采,为我所用。七字排列任其笔画多寡,占位不均,字字独立又相互照应,留白相互滲透,连络全局,又挤压红线,使其具有浮雕感。用刀轻行,节奏从容,切中带削,浑茫一片。

文章有神交有道

此印语浙派前辈多有所作,然各异其趣,叔盖此制有浙派常法而又能上溯汉印,多方滋养,风神茂密。章法排列分级叠加,有层次感,用刀长冲带切,接痕或隐约,或清晰,线条凝重滋润,形状细腻丰富,间或起伏,间或露锋,既有汉印风神又具自家把式。

丙戌生

此印似汉碑篆,而更为妖娆,穿插组合大似青铜器纹饰,而更为有序。整体布局以轴对称稳定局面,并有序地展开弧线配置,动用盘旋、穿插、粘连使字组异常活跃,形状神秘。突出了笔划分割出的空间,彰显美妙的留白,幽远且深情,营造出了迷幻缠绵的朱白视界。

杨季子图书印

此印有秦汉砖文意趣,拟朴苍劲,转折方硬,开图书鉴赏印之别调。运刀切中带削,线条瘦劲而明快,轻浅取势使线条更具立体感,细腻丰富有金石意味。字符运用,采用多方,融合古文,易圆为方,结合金石材料,借古开今,展现自家风貌。把形状各异的文字外廓,随机处理成一个个雅致的场面,但是有意味的象形文字与规整的结构之间,仍然潜在着一股张力,融合成动人的整体。

胡震长寿

此印拟汉满白文,饱满圆融,浑厚华滋。刀笔节奏在一派从容安闲的状态中展开,优游不迫,手法娴熟。用刀冲切结合,笔触细腻多变,文字形象古穆。在冲、切刀深刻明确字形后,辅之于披削,进一步修饰线形,整理留红,以至印面层次丰富,浅披的线条坡度平坦,加上钤盖时印泥的堆积,营造出朦胧、虚幻的效果,从而有水墨淋漓的意趣,又有古铜印浇铸出的立体感。

稚禾八分

该印拟元人印而更张扬,真气弥漫。线条构成以相背的弧线组合为字符单元,运用在印章的各个角落,继而辅之以斜线,穿插粘连,又造成了众多陌生而美丽的字组,中宫收紧, 笔画沿中都往四周扩散,呈放射状,边线隐去,消失在远处。该印利用简单得近乎贫乏的弧线和斜线,不带一笔平直,穿插组合成异常美妙的奇诡造形,倚古而不执拗,深入人心。

龙岩

该印有元朱文遗意而更见朴拙,观其印面线质斑驳,有如汉碑之风化残浊,又有砖瓦文的浑穆高古,极其抽象。二字排列,重心偏上,线条分割配合空间关系,上部紧密布白匀称,下部舒展,空灵透气。用刀切中带削,辅之以敲击、磨擦,虽千雕万凿而浑然天成,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小吉祥室赏真之音

此印以汉碑入汉印,古穆雄浑,不拘于形似汉印,只在乎精神的往来,直接在汉刻石中感受文字的风神,以刀代笔,谱写出独特的篆刻理想。文字排列有如书写,随意而流动,体现出一种新的节奏。线条刻制笔笔圆浑,朱白相互挤压,使笔触极富立体感,何外涨出,有汉刻石的苍茫意韵。线条刻制以冲刀为主,再沿着坡面作披削,营造出崩残漫漶的氛围,有水墨淋漓之趣。

“西泠八家”所领“浙派”篆刻,在历史上绵延近150年,开启近代篆刻之先河,并在江浙一带薪火相传,1904年西泠印社的设立,便与“西泠八家”文脉相连,渊源极深,印社中人无不对八位先贤推崇敬仰,其间效法研摩者,举不胜举。纵观西泠印社的发展全过程,“西泠八家”之影响贯穿始终,并在其历史沿革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