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最近发现一个蛮好玩的现象:同样是一岁左右的乳娃娃,在需要吃奶的时候却形态各异。有些宝贝很淡定的给妈妈做出示意,比如拽拽妈妈的衣服或者小嘴嘬一嘬,就是像妈妈表示自己饿了,要吃nei nei了,然后只要能够接触上妈妈的目光,就不会再着急,可以安静的等待一会儿;如果妈妈当时着实不方便,用一个小玩具或者替代品,宝宝也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满足感。
而有的宝贝却会用大哭大闹、大喊大叫来向妈妈宣告,宝宝饿了、饿了、饿了;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反馈,立即会用更大的声音和姿势表示出自己的抗议,有些宝宝脸色都憋的红红的,哭的几乎要喘不上气来;如果妈妈当时着实不方便,那简直就是捅了马蜂窝一样,宝宝哪里哄的住,给什么扔什么,手里有什么挥舞着什么,一副“天崩地裂”的悲惨模样。
图片源自网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极端的现象呢?作为曾经的教育从业者来讲,我充满了好奇。而且我家小二宝时不时处于两者之间,有时候他就真的好乖,可以等待,容易满足,看到我总是笑笑的可爱至极;有时候却不是如此,尤其在晚上,他的睡眠似乎很浅,对于身边是否有人特别敏感。当他睡着了我一旦起身,他很快就会发现,先用闭上眼睛哼哼唧唧来表示,如果我没有及时回到他身边,他会睁开有些迷茫的双眼四处看看,然后爆发出一阵嚎啕,直到我用最快速度返回到他身边,嚎啕之声也就戛然停止。
一直我也认为这么大的宝宝,只有用笑声、哭声才能够表达他的情感,当他需要妈妈了,而妈妈正好不在身边,他当然会焦虑的哭啊哭。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并非如此。当他确定我不在家的时候,或者他睡着的时候我不在身边,那么睡醒了后从来不闹着找我,也不哭,会用哼哼唧唧、蛮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接受的模样,和姥姥、姥爷玩,似乎他知道我不在,找也没用。
图片源自网络
同样的例子,八个月大的小娃娃正值口欲期,抓着什么东西都会往嘴里放。一般情况下我不去干涉他,但是但凡我干涉的时候,他看着我那个伤心啊,整个眼泪汪汪的小可怜,彷佛我把他不该放到嘴里的东西拿走了就真的错不可恕了一样,小二宝好委屈、好委屈、好委屈。看得我心生怜惜,他又自然的把手里的物品放到嘴里,如此反复几次后,我只好赶紧找一个适合的替代品给他,他方才开心的继续“品尝”起来。
可是同样的场景,在他爸爸那里就完全变了样。他把不能放到嘴里的东西放到了嘴里,爸爸会“嗯”一声后,严肃的告诉他“不能吃”,同时把放到嘴边的东西拿开。他会同样委屈的看看爸爸,然后再次企图放到嘴里,爸爸依旧很严肃的重复了刚才的话;他再次撇撇嘴,一边继续把物品放到嘴里,一边目不转睛的盯着爸爸,而爸爸依旧严肃的摇摇头;这时就彻底反转了:小二宝一边看着爸爸,一边主动把手里的东西挥舞着玩,而不再放到嘴里。
图片源自网络
我知道小宝宝脑袋里装满了大大的秘密,其实,宝宝从半岁左右就已经有了初期的善恶、是非之分的,而且很多时候,他是在不断地用自己的哭声来刺激引起大人的注意,达到自己的满足。但是他们又天生敏锐,知道在什么人面前可以怎么做。比如他们天生会不喜欢某些人,那么这些人哪怕是用糖果、礼物来想要换取小娃娃的笑容,也非常不容易。同样,宝宝也通过自己不断地尝试、刺激,知道他用什么方法对什么人最有效。换句简单的话说,小娃娃简直就是天生的表演者,绝好的演员。
比如仔细观察上面那种不同类型闹奶吃的乳娃娃的妈妈,也许就能够明白宝贝之所以会这样、那样不同的原因了。那种相对应安静一些、柔和一些,肯等待的宝宝,妈妈也一定是一直的在正向的引导着宝宝,给予宝宝最大的安全感,绝不会用“妈妈不要你了”“你能不能快一点啊”“再不好好吃就不给你吃了”等等这类的话刺激宝宝,宝宝在无数次的尝试中,知道妈妈爱自己,妈妈一定在自己身边。
而那些脾气相对暴躁一些的宝宝,妈妈要多思考是不是自己平日里逗弄他太多了。之前我有一个表妹在喂宝宝吃nei nei的时候,总是喜欢逗弄宝宝,一会儿让吃,一会儿不让吃,看着宝宝着急的不得了甚至要哭闹了才又让吃。抱宝宝的时候也喜欢这样,总是先逗弄宝宝说“妈妈不抱了,不抱了”,宝宝着急了她才开心的去抱;而她家宝宝奶奶的口头禅则是:“妈妈不要你了”……其实,我知道表妹不是不爱自己的宝宝,只是觉得看着宝宝着急的样子,想要自己的样子很可爱;却不知道她看到的这种可爱,却让宝宝真正陷入了“没有安全感”的恐惧中。还好后来经过沟通后,她才恍然大悟说“怪不得总是觉得宝宝脾气好大啊!”。
图片源自网络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宝宝的脾气也不是一日养成的。宝宝从小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日后表现的一个积累,而真正对于宝宝的教育,绝不是说你在教给他什么,而是在不知不觉中你能让宝宝感受到什么。真、善、美是一种无声的传承,大爱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