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朋友们变成新鬼,生气地在刀刃上找小诗。
鲁迅星州文笔流畅,原名周笔昌。对老师的梗从来没有停止过。
他的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他的笔名一共有180多个,其中宴之敖、隋洛文和鲁迅三个最为著名。“鲁迅”二字是1918年4月2日作《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从此也让更多国人记住了他。时代的发展也让把鲁迅推向了文学史上最高峰,甚至有人说“把鲁迅存到银行里吃利息,后半辈子的生活是不愁了”。别说半辈子,几辈子都够了,这样一个彪炳史册的人物,我们也只不过是这位“文学巨匠”身边的一个小注脚。
宴之敖
这三个字也是先生最早使用的“笔名”,来源于自己的一段家事。鲁迅如此有才华,他的弟弟周作人亦是如此。他们最初都是在日本生活,弟弟结识了一个名叫羽太信子的女人,二者也结为夫妻。1909年之后,他们一同来到中国生活。
时间到了1923年,羽太信子开始对周氏兄弟进行挑拨,两位兄弟也失去了和气,鲁迅随之搬出八道湾大院。后来鲁迅返回到这个地方搬东西时,还被羽太信子羞辱了一番。心中的愤怒积攒了许久,随即以“宴之敖”的笔名发表了《俟堂专文杂集·题记》的文章。
既然在这个时期用这三个字,那就一定是和弟媳有关的。有人专门也做了推解:“宴”字从“家”、从“日”、从“女”;“敖”字从“出”、从“放”。也就是说,自己被一个日本的女人从家里赶了出来。这个笔名也陪伴了先生许久,但更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嘲讽。
隋洛文
作为民国时代的青年导师,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领袖”。他对当时的百姓“又爱又恨”,用笔杆子意在唤醒这些麻木的人。当然这在统治阶级的眼里是不被允许的,先生在当时也是遭受到了许多迫害和污蔑。
1930年2月份,鲁迅参加发起了中国自由大同盟,随即也发表了一篇名为《三轮车车夫罢工及其他》的文章。这就像是往“公共厕所”里面扔了一颗“定时炸弹”,立即也引来了百姓人民的一阵骚动。一瞬间民怨、舆论……
统治者随即宣布对鲁迅等文人进行缉捕,并称鲁迅为“堕落文人”。就这?为了让百姓更深刻地去记住这一段经历,先生稍作修改,这个称号转身一便也成为了自己的马甲——“隋洛文”。看起来很奇怪、随意,但人们的记忆却很深刻,同时也在诉说着另一段故事。
鲁迅
这个名字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理解起来都非常简单。许寿裳曾问过鲁迅本人,他的回答是:“我以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还有一种解释为“鲁,取自鲁迅母亲的姓;迅,古义的狼子”。“狼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但对于先生来说是精神上的。这也象征着鲁迅在从手持笔杆子那一天,就开始同旧社会的统治者们进行反抗。当时先生的另一位妻子许广平看到这样的解释后,连忙说“谢谢”,看来也是比较认可的。
不管何种解释,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鲁迅的母亲鲁瑞,是他这一生中影响比较大的一位了。家父去世得过早,虽然自己已经看透了世人的麻木,但母亲对他的陪伴是一直存在的。其实我们从他接受母亲为他和朱安订婚的那一刻就可以看出,“狼子”也会这样听话,他们之间的感情异常深厚。
后记分析
“明知不可而为之,先生可敬之处大抵也有其一”,鲁迅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但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便是时代在变化,时事在更迭,从他的角度出发,仍旧能给我们启发,他的思想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最后以先生的话做个结尾: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