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通用名称术语
剧场(Theatre)
舞台和观众席、具备演出所需的其他附属设备的空间,即通过演员和演出各部门进行匹配。
努力完成观众和演员之间交流的场所。
舞台(Stage)
舞台是表演者把形体、语言及情感向观众表达的空间。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表演活动都可以根
据舞台空间尺寸大小进行构思和实施。
舞台的建造形式根据不同的文化需求,可分为镜框式舞台、伸出式舞台、开放式舞台、终端
式舞台、中心式舞台、可变式舞台、流动式舞台等
镜框式舞台(Puroseniamu Achi Stage/Porscenium Stage)
台口呈镜框形的舞台为镜框式舞台,在原有和新建剧场中最常见的舞台形式,起源于意大利
的歌剧剧场和欧洲的宫廷剧场。
主舞台(Main Stage/Acting Area/Middle Stage Space)
主舞台又称主台或基本台,是剧场中表演者与观众最直接、最主要进行交流的舞台空间部分
剧场建设中通常除主舞台外,还根据建筑空间的允许,在其两侧以及后部设置附属舞台。
副舞台(W
又称副台或附属舞台,主要功能是配合主舞台的演出存放布景、道具,进行场景上下
副舞台又称副台或附
场迁换以及演员做上场前准备的空间。多数剧场在舞台两侧设有副台(Wing Space),有些剧场还
设有后副台形成“品”字形平面,目的是满足高大场景的舞迁换,主台与副台相连的建筑结构
梁的高度与镜框舞台台框的高度相同。剧场舞台设备设置水准的高低,副台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是重要的参照因素。
后副台(Rear Stage)
后副台又称后舞台,位于主舞台的正后方,其功能是为演出提供更深的表演空间或布景设
置空间。亦可用作演出服务的其他用途的舞台辅助空间。
大幕线(Curtain Line)
舞台大幕平面与舞台台面的交线,通常不被画出,只是表示舞台上一条线状位置。
中心线(Center Line)
舞台台面上过大幕线中点的垂线,即将舞台表演区和镜框台口区分成左右对称的中轴线,通
常不被划出,只是表示舞台上一条线状位置。
表演区(Acting Space/Acting Area)
指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所需要的区域,由于表现形式以及剧目情节、情景的不同,表演区范围的
大小不同。可以是主舞台的全部,也可是其中的一部分。
舞台装置区(Scenery Space)
在主舞台上天幕与表演区之间的区域。可以根据剧情,置平台、舞台硬景、车台装置和大
道具,形成舞台与表演区相衔接的表现环境。
上场门(《StgeRIghtJ《)(演员面对观众方向)
一般指观众面对舞台时,左侧的演员上场出口,在日本,演出习惯则相反,上场门在观众面
对的舞台的右侧,称为上手。
下场门(Stage Left)(演员面对观众方向)
一般指观众面对舞台时,舞台右侧的演员下场出口,在日本演出习惯则相反,下场门在观众面对的舞台的左侧,称为下手。
转台(Reveling Stage)
设置在主舞台台面,可顺、逆转动并可以调速的舞台板块,以齿轮传动、摩擦轮传动、钢丝绳传动装置与减速装置相,转台也可以设置在副台之上,通过舞台机械的作用,使副台运动到主舞台位置上使用,早期的转台是靠人力在台仓推动旋转的。可作为舞台场面的转换手段之一
升降台(Elevator Stage)
在舞台的下方设置下降或提升的装置,依据表演的需要,使舞台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台板升起
或凹陷,通常靠液压装置、齿轮齿条装置、涡轮涡杆装置以及丝杠转动装置等完成升降机械动作
车台(Sliding Stage)
指通过轨道、轮子、气压或其他方法完成移动的舞台装置。
后台(Back Stage)
舞台以外与演出相关的空间例如:化妆间、服装间、道具准备间、效果操作间等场地
台仓( Basement)
舞台下边的空间。现代剧场的台仓,有的作为安装旋转舞台和升降舞台等机械装置的空间
有的作为道具仓库、观众席座椅库、布景制作车间或者是演出布景装置的进出通道(通过升降台
运送到舞台上)
台口(《hwlArh《)
全称是镜框台口,它是镜框舞台的主要标志。有别于伸出舞台,中心舞台等等。
假台口(False Proscenium)
也可以称为“移动台口”,设在镜框舞台台口的后面,两侧立框的水平移动和横框的上下移
动,可以改变其台框的尺寸,使画面宽和高的视觉比例得到改变。也能装置和隐藏灯具。
假台口桥(False Proscenium Bridge
利用假台口上框可上下移动的功能,在舞台内侧的框上建造的通道。供安装照明投光灯具和
舞台工作人员调光时作操作平台用。
乐池(Orchestra Pit)
设在镜框舞台台口与观众席之间,低于观众席前排地面的空间,供歌剧、芭蕾舞剧乐队演奏
用(现代化的大剧场乐池最多可以容纳120人的大型交响乐队)很多乐池在舞台机械的作用下能
上下升降,上升到与舞台平面同样高度时,可以扩大和延续框舞台前的表演区域;上升到与观
众席前排地面同样高度时,摆放上座椅可以扩大观众席的面积;于原位时即是乐队演奏乐曲的
空间
台唇(Apron)
在舞台的前端,是舞台与观众距离最近部分。如果升降乐池台面与舞台面齐平时,随着舞台
区域的扩大,乐池的前端位置也称台唇
观众席(《Auditoicim《
与舞台相对的座席根据剧场舞台的建筑方式不同
风格
形、一面、三面观众席区域等,从立面构造上看,剧场还可以设计一层或向上数层不定的
半圆
司,观众席区域的划分也有所不同,如圆形
众席区域,直到现在,仍有许多现代剧场还可看到受早期包厢和楼座观众席布局影响的剧场建筑
花道(Flower
Flower Way)
通常指日本歌舞伎、日本舞蹈表演舞台伸向观众席的通道,目的是将舞台表演区延伸到观众
席,其高度与舞台面持平
前厅(Lobby)
剧场入口进入观众席之前的休息大厅
天顶(Grid Gridion)
的
在舞台的上方,从主舞台向上的空间称为“台塔”,作为吊杆机械安置层的格栅称为天顶或棚
栏天顶,一般距离舞台台面高度至少应该是台口高度的2.5倍以上,以保证布景等舞台装置不
“穿帮”暴露给观众
穿帮(Sight Line)
舞台上,将不该被观众看到的东西暴露出来(如被观众看到后台场景、被看到的布景背面、
被看到候场的演员等),称为“穿帮”
吊杆(Fly Bar Pipe Batten)
源于欧洲镜框舞台剧场,在镜框舞台中从天顶垂吊下来的水平横杆,主要安装在镜框内侧的
舞台上方台塔中,有些剧场根据需要也有少量的安装配置在镜框舞台观众席的上方,依靠钢丝绳、
滑轮和提升控制设备使之上下运动,剧场舞台吊杆的功能分为灯光吊杆和布景吊杆两类。灯光专
用吊杆的上方设有供电电缆,吊杆上设有接线端子以及灯具电源插座,荷重能力与吊杆的长度和
吊挂灯具数量有关,吊杆的荷重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演出的安全,并具备相应的保险系数
吊杆的升降方式分为手动操作和电动控制液压等几种。手动吊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吊杆的负
荷重量配置与其相当重量的平衡铁砣,才能轻松上下;使用完毕在舞台吊挂装置拆除的同时,则
必须卸掉与其重量相当的平衡铁砣以确保安全。电动吊杆、液压吊杆等,利用机械传动的作用,
免除了拆卸式配重平衡的装置。它们与手动吊杆在演出中各具特点,至今,许多新建剧场中的吊
杆还以手动、电动、液压吊杆并用
另外,在电视演播厅中也常安装横列式吊杆,其中以灯光吊杆为主,故配制数量大,而美术
用吊杆则数量较少
吊杆绳索(Purchase
e Line)
手动吊杆升降装置操纵时通过人力向下拉动的滑轮两侧的两根绳索。其中一侧绳索向下拉动
时吊杆上升;另一侧绳索向下拉动时吊杆动作相反。
平衡(Counter Weight
为了平衡舞台吊挂物重量的铁砣。使用时随着吊挂物重量的增减,添加或减少其配重的数量,
以保证安全
大幕(House Curtain)
观众席与舞台之间起分割作用的幕,位于镜框舞台台口的内侧,镜框舞台与假台口之间大幕
有多种开闭形式,例如:对开式、升降式、单侧开闭式等对其操作控制也分为手动和电动两种方
式幕布有单色丝绒幕,也有装饰画式的织物大幕日本的镜框舞台剧场的大幕多以升降方式开闭,
大幕以精美编织挂毯画作为装饰有些剧场的大幕还有对开和升降两种开闭方式可以选择
二道幕(House Draw Curtain)
位置在舞台大幕之后,与第二道边沿幕相近的一道幕,通常是以3倍打制成的对开幕,也
有采用单开和提升形式的,有的舞台三道幕用的是幕。二道幕的作用在于分割舞台的前后空间
以便表演和换景。
边幕(wings ALegs)
边幕或称侧幕,位于舞台的左右两侧,对舞台表演区域起限制作用,其平行正“八”字
字等吊装方式可以改变舞台表演区平面的形状,对舞台后部空间进行遮挡、引导、控制
观众的视线集中在规定的表演区内
沿幕Teaser Border)
位于镜框舞台台口上方的幕布。与左右两侧的边幕相配合,起到控制演出空间的视觉高度
遮挡舞台空间上部内侧的布景灯光等装置不进入观众视线的作用
位于镜框舞台演出空间最后部位,作为表现演出背景环境的幕布,其高度和宽度通
天幕(Cyelorama)
口尺寸,可以根据演出需要,将其设计制成平面幕或弧型宽幕
天幕朝向观众席的内侧,可用天排灯、幻灯等进行照明或投射各种色彩形象,与整个
间形成一个整体的画面
纱幕一般不作为剧场的固定装置,是以薄质地带有网状孔眼的棉布或化纤材料制成的
幕(Vell Gauze)
幕布,除本身所具有的轻薄、打后可以制成各种装饰幕特点以外,还具有一定的透光作
台上常用白纱幕、黑纱幕、画幕表现场景环境,从纱画幕后面向景物投光可以显示隐藏
的人物和空间环境,从而且易于表现梦幻、回忆的虚拟场面从前面向纱幕投光可以表现
画幕上所画的形象:从幕背面向纱幕投光时,画幕前面所画的形象看起来则不复存在上新
单色幕也具备以上特点,只是白色及浅色纱幕反光效果强深色、黑色幕可以更好地
台上的散射光,更易于表现虚拟、朦胧的幻觉空间效果
纱幕有多种纺织方法,舞台最常使用的是被称为“象眼纱”的六棱形孔状的织物
黑底幕(Black Curtain)
位于舞台后部天幕之前,适于表现黑暗的场景空间,在日本歌舞戏剧中表现室外以及
或者虚无状态
防火幕(Fire CurtainFire Shutter)
在台口与观众席之间;主舞台与附台之间;舞台与后台之间建设的卷帘幕或闸门,发生
时闭合可以切断火路,防止火灾的蔓延,减少损失,因此防火幕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有时
的防火幕也可以作为一些演出形式的背景被利用。
面光(Ceiling Light)
在观众席上方天花板与舞台大幕形成45左右夹角的位置投光开口内设置的灯光,对舞台
表演者起到正面照明的作用,在表现立体效果上较弱。安装的灯具以2kW平凸聚光灯为主
台口、观众席大厅的宽度确定设置数量。为了适应演出和电视对灯光的要求控制回路数量多,
设计大的特点,有些剧场的面光灯光器材选用聚光灯、成像变焦灯具混合使用并配加换色器光的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有些剧场还设计配置第二面光投光室,并且在中间部位设立追光专用投光室,安装2~4
光。在有些配置水平较高的剧场中,包括PANI灯作为常备灯具也配置在面光以及其他投光
中使用。
耳光/舞台外侧光/台口外侧光(Front Side Lighting)
从剧场观众席两侧的耳光投光室射向舞台的灯光,用以加强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形成前
面的照明效果
观众席挑台光(Balcony Spot Light)
在观众席二层挑台的前端设置的投光灯,用聚光灯可以增加舞台正面的整体亮度;用泛光
可以将舞台以及接近舞台的观众席部分照亮,虽然配置挑台光的剧场为数不多,但是可以为电
转播以及会议新闻的报道提供方便
追光(Follow Spot)
根据光学成像及变焦原理设计的灯具,具有可改变光圈的大小色彩、明暗、虚实等功能
演出中安装在特制的支架上追随演员移动的同时加强照明亮度,提高观众的注意力,可以设置在
演出剧场空间的多个位置,实现对演员半身、全身、远距离、小范围的局部照明
追光的射程随着功率的大小而不同,根据演出的需要可在射程为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