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曲靖罗平县公安局板桥派出所接到举报,班级组内以班主任的名义向家长缴纳资料费,被多名家长骗了。
经了解,10月8日15时左右,有陌生人混进家长群,并把微信头像、昵称均改为班主任的信息,冒充班主任要求家长以发红包或者识别二维码转账的形式,每人缴纳398元资料费,导致5名家长被骗,所幸报案人及时发现并制止。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这样的案例不止一起!
为什么家长会纷纷打钱?
为什么不法分子能频频得手?
诈骗套路详解
一、骗子咋就混进班级群?
1.不法分子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申请后方可进入。
2.有些学校在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班级群QQ号(老师的微信号、QQ号、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不法分子获取学生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由于学生众多,许多老师并不会挨个核实。添加成功后,不法分子会要求老师将其拉入班级群。
4.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并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二、骗子如何就能冒充班主任?
一旦成为好友或群友即可查看对方的头像、昵称、群备注等信息。骗子下载老师的头像、复制昵称,即可快速创建高仿账号,迷惑性极强。
三、为什么没有被真的班主任发现?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往往会挑选上课、午休等时间段下手,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警方提醒
1.添加好友时候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备注信息可作为参考,但不要完全轻信;
2.不随意向他人推送微信群的二维码,并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3.注意查看可疑人员的微信号ID,高仿号一般会复制头像和昵称,但ID无法频繁修改,可以此核验对方身份。
4.收到“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
5.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相关骗局
来源:曲靖警方发布、乌鲁木齐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大濮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掌上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