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纵火、暴行、和平时代,所有恶性刑事事件总是给社会带来波澜。
侦查、追凶、缉拿,嫌疑人或被抓捕归案,或被悬赏通缉,还有个别甚至数年、数十年杳无音讯,成为警方手中的积案。积压并不代表遗忘,泛黄的卷宗在一代代刑侦民警手中传承。搭载新的刑事科学侦查技术,他们在积案中寻找蛛丝马迹,于海量信息中比对筛查,终将真正的嫌疑人绳之以法,还历史一个公道。
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技中心民警刘志雄的脑海中,一枚特殊的痕迹如刀削斧刻般清晰无比,它来自20年前轰动上海滩的“2002·8·1”抢劫邮政储蓄所大案。时隔20年,当年的潜逃罪犯变了容颜,遗留下来的痕迹却无法改变,成为大案告破的关键。
图为2002年案发现场
又一起抢劫案
正午,110警笛声划破夏日蝉鸣的聒噪。这是2002年8月1日的上海杨浦。
一辆警车在宽阔的柏油路面上狂奔。车厢里,四名警员神情紧张。
“又是抢劫邮政储蓄所,还好没有人员伤亡。”手握方向盘的警员眉头紧皱。
“上一次发生这样的案子,还是15年前,轰动了全国,现在又冒出来这档子事。”
“真晦气!”
警戒线拉了起来,位于殷行路250号的工农邮政储蓄所内部椅子横斜,点钞机掉落在地,库房的门大开,里面曾经放着的10万元现金已经荡然无存,无声地讲述不久前发生的剧烈冲突。
两名柜员还在浑身打颤,一旁的出纳脸色苍白,吓得几乎说不出话。
“那个人说要办理储蓄登记,却突然从‘包裹收发’窗口翻入柜台,恶狠狠地拿着水果刀乱砍。”年长一点的营业员长吁一口气,回忆刚刚惊心动魄的一幕。
“他个子挺高,戴着副太阳镜,直接就冲了进来,我们根本没有防备。”年轻的那位营业员缓了好久,也开始向民警陈述案发经过。
很快,负责现场勘查的刑侦技术人员也赶到现场。与一般的民警勘查不同,刑侦技术人员往往更为细致,指纹、足印、血迹,这些蛛丝马迹都不能逃过他们的法眼。
图为2002年案发现场勘查
戴上手套,循着案发现场展开仔细排查,技术人员却发现,尽管作案人员看似明目张胆,把储蓄所内部物品弄得凌乱不堪,但行事却极为谨慎,极少留下痕迹。
看来对方反侦查能力很强,是个棘手的难案。
追捕20年
黄昏,“8·1”案件的第一次案情分析会召开,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会同杨浦分局成立联合专案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侦破工作。
23万份协查通告飘过街道、掠过屋顶。它们在狭小的弄堂里穿梭,在家长里短的闲聊中扩散,传达着一个信息:“上海发生了抢银行的大案!”
8月2日,沪苏浙皖各大媒体发布警方悬赏公告:“昨天中午12时30分,上海市杨浦区发生一起重大抢劫案,警方将对提供线索破案者提供5万元重奖。根据警方的消息,该男子身高1.80米左右,年龄30岁左右,上海口音,身材偏瘦,皮肤较黑,短发(呈四六开或三七开)。目前,警方正在缉拿该名犯罪嫌疑人,警方希望知情者速与警方联系。警方承诺,将对提供线索破案者给予以5万元之重奖。”
在此后4个多月的时间里,警方又根据邮政所内的监控录像资料,确定犯罪嫌疑人身高183厘米左右、年龄在二三十岁之间,在本市和有关外省市进行了广泛排查。
图为当年监控画面
12月27日,警方公布最新犯罪证据,犯罪嫌疑人作案时戴宽边金色金属框架太阳镜,上穿白色圆领广告衫,前胸印有黑色的文字和似世界杯足球运动员的图案,下身着旧的浅蓝色牛仔裤,脚穿旅游鞋,携带黑底红面的尼龙拉链折叠包。
据12月28日的《文汇报》报道:
“‘这件T恤谁见过?’刑侦总队总队长重点介绍了抢劫邮政储蓄所10万元人民币的歹徒,在作案前一天(7月31日)到该所踩点时所穿的衣服。
该件白色圆领T恤系超长型,下摆处有一圈深色宽边条纹,特征非常明显,市场上难得一见,希望广大群众和销售商、生产厂家围绕这件T恤积极提供线索。
由于这件T恤衫比较特殊,警方希望,曾经销售、生产或者拥有类似衣服的群众,或者看见过穿过这类T恤衫的和本案作案者相似的嫌疑人的,积极提供线索,并把奖额从原来的5万元提高到10万元。
同时,警方也再次正告和规劝该案的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是唯一出路。”
然而,由于现场遗留线索较少,受到当年工作条件、侦查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始终无法确定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案件侦查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案件一日不破,专案组一日不撤。”20年来,虽然办案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专案组始终没有放弃,每隔一段时间,侦查员们就会翻出案卷进行复查,对照着每一个可疑点重新梳理分析,只要有新的线索,就会立即逐一进行核查。
图为堆积案卷
其间,专案组的足迹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积累的案卷多达200余册。
让痕迹说话
一般破积案,靠的是新情况的出现,或者是指纹、DNA、足迹库里有了比中。在DNA还没有应用到刑事侦查领域时,指纹为王。
在案发现场最为有效的证据,便是一枚残缺的指纹。
作为一名刑技民警,日子总是在刘志雄面前不经意地重复,每一起积案的指纹他都反复观看,案件代码成了手机的开机密码,一旦出现新的刑事技术,便拿出来对着电脑标注、分析、比对、反馈⋯⋯
他成天花心思琢磨那些扑朔迷离的斗、箕、点、眼、沟,在指间寻找特征点,为侦查破案提供技术支持。指尖虽小,里面却大有乾坤。
刚入行时,师父教育他“干这行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现如今,虽然清贫谈不上了,但寂寞还是很可怕。试想,成天面对那一个个枯燥的指纹,一直看到腰酸肩疼,能不单调寂寞吗?
可是,直到最近,当他运用刑事新技术,打开指纹比对界面,看到一枚似曾相识的指纹时,还是忍不住感慨万千。这枚指纹早已刀削斧刻般印在了刘志雄的脑海里,它属于20年前的那起抢劫大案。
“小沟,对上。”
“起点,对上。”
“小眼,对上。”
“对上,对上,对上⋯⋯”
看着满屏幕的红色圆圈,刘志雄的心头有说不出的畅快。
然而,当年那起案件至今已有20年,时间跨度长、相关人员变化大,仅根据一枚比对成功的指纹,专案组便仓促行动实施抓捕,极有可能打草惊蛇。
案情商讨时,刑侦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段永昕拿起签字笔,在白板上写下他认为重要的事:
2002年7月31日,犯罪嫌疑人沈某路过邮政储蓄所,踩点,准备实施抢劫。
2002年8月1日,沈某手持水果刀逼退工作人员,抢夺现金10万元,随后不知所踪。
2002年12月,公安机关在沪苏浙皖等地新闻媒体上两次发布悬赏通缉,一直无所收获。
直到最近,刑侦技术专家比中嫌疑人沈某指纹。
对此,专案组围绕沈某开展了耐心细致的调查,尤其对他的生活、从业经历,特别是案发前后经济状况开展全面排摸。从收集的多方证据来看,沈某具有重大嫌疑。
逃犯终落网
今年的三伏天,上海热得出奇。老人都说,五十年来没遇到过这么长的高温天,案件排查便在这样的酷暑日悄然展开。
在对沈某的日常作息、行为轨迹进行研判分析后,专案组制定了详尽的抓捕计划,时间定在了8月14日清晨。
凌晨4点,车辆便从中山北一路803号驶出,黎明前的黑暗尤显浓郁,待天空泛出鱼肚白,车辆已经到达沈某位于上海的居住地附近。
早上6时许,天已大亮。“立即动手!”随着一声令下,几名警员立即进入沈某家中,将其抓捕归案。
图为押解归案
“稳了!就是他!”看着眼前这个表面平静、眼神却难掩惊慌、身体不禁颤抖的男子,段永昕确定,他就是专案组不懈追捕20年的抢劫邮政储蓄所案犯罪嫌疑人。
段永昕是干了二十多年的老刑警,他的带教师父曾说,警察和坏人的关系,像天敌,如猫寻鼠、似鹰搏兔,旁人看不见,摸不着,有直觉,需经验,高手过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是不是对手。如今,他也有了这种感受。
对于积案嫌疑人,抓住后便要立刻审讯。此时,是他们心理防线最弱的时候。很快,审讯室里传来消息,“沈某全招了。”
二十年前,沈某新婚不久,又因买房、生子,开销巨大,手头拮据,故萌生出想“搞点钱”的念头。
2002年7月31日,沈某去朋友家游玩时,路过案发邮政储蓄所时发现该储蓄所人手不多,便决定实施抢劫。
8月1日中午,沈某携带家中水果刀窜入邮政储蓄所,假装在柜台上登记储蓄,后突然从窗口翻入柜台内,持刀威逼营业员,并将柜台箱子内的10万元抢走。作案后,沈某迅速逃离上海。
目前,沈某因涉嫌抢劫罪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旧案寻踪,宛如在迷宫中寻找出路,一眼看不到尽头,新的刑侦技术为探险者提供了罗盘,一代又一代刑侦民警持续追踪,终将拨开迷雾,守护公平。
案件告破当天,刘志雄发了条隐晦的朋友圈,他的手机开机密码也换成了新的积案代号。
作者 余东明 张海燕
来源: 法治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