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微信名字带齐哦」微信名字大全男?

时间:2023-02-12 05:02:0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他们也占屏幕的三分之一,但作为普通人,我们很少关注他们。

疫情以来,一支上海手语翻译团队始终默默站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的台边,用飞舞的手势和富有感情的肢体动作精准地将“CT值”“核酸扩增阈值”等医学术语翻译给全市数万名听障人士,帮助他们在疫情防控中“不掉队”。

不能提前“备稿”

精准翻译的秘密是什么?

经历了2年多扩员调整的这支手语翻译团队,如今由葛玉红、陈伊佳、唐文妍、顾忠、寇辰珠、郭奕敏、萧亮七人组成。

前几天的发布会上,张文宏医生多次提及CT值、阈值等专业术语,负责那场翻译的唐文妍并没有被难倒。

“因为我们提前拿不到稿子,考验的是平时的知识积累。”唐文妍说,“CT值直接用了手指字母C和T,张主任有解释CT值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就把解释翻给大家看。阈值我取的是它的意思,就是一个临界值。”

唐文妍(右)

参与3月16日发布会的郭奕敏,提到了近期疫情防控的新词“网格化筛查”。“网格化”三个字均有固定的打法,但按照字面意思来做手势,会让人误解为“网络表格”,所以郭奕敏迅速演示了分块切块的动作,“翻译最重要的是让听障人士理解意思”。

郭奕敏

新冠疫情中不断涌现出新词,手语翻译团队会经常和听障人士交流,最终协商统一打法。“比如说无症状感染者,我是跟你说没有临床表现,还是说这个病没有发出来?聋人朋友会说,平时打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人也没有发烧也没有咳嗽,那我们就知道跟他们讲就是,这个人身体里已经有病毒了,但是也没有发烧也没有咳嗽。”每次发布会后,都会有听障朋友向唐文妍反馈,有人会把她翻译不足的地方认真地录视频发微信给她,她说,那是非常珍贵的学习充电机会,“很热心,非常非常感谢”。

一场疫情发布会往往超过半小时,手语翻译们要一站到底,还要手脑并用。从业20多年的葛玉红说,“注意力高度集中,翻译的时候浑身都在用力气,翻译完了以后基本上身上都是汗水,站在那儿有时候都不能走,麻掉了,所以我们都不敢穿高跟鞋。”

葛玉红

顾忠是团队中唯一的男士,从小耳濡目染掌握了很多手语中的方言俚语,后来在电视台做手语翻译,又创业组建聋哑人快递团队,和天南海北的听障人士交流游刃有余,对自己发布会上的表现也很满意。“我的手语翻译有些地方化,偏上海话,这方面我有先天优势,人家是张口就来,我是张手就来,所以很多聋人朋友说看我的发布会,能感受到不一样风格。”

顾忠

从小框到1/3屏幕

网友点赞:接轨国际

有网友曾在微博上留言:“上海疫情发布会手语效果是我见过最好的,国内最好的,不仅屏幕占比向发达国家靠齐,手语翻译水平还特别高。”

其实,早在2020年2月起,上海听障观众点击手机客户端,能从直播中看到占手机屏幕约三分之一的手语翻译画面。

这个变化对听障朋友的帮助很大,现在发布会上要求佩戴口罩,而表情是手语表达重要的工具,放大到三分之一的画面,观众就能看清翻译的眼神和肢体动作。

在郭奕敏看来,手语是有感情的,“近期在发布会上听见一些感动的话,我也会加强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更好地诠释讲话内容。虽然戴着口罩,但我相信听障朋友可以感受到。”

江涛(化名)是一名听障者,也是疫情发布会的忠实观众,只要手头没工作,他都会收看。观看发布会直播时,江涛总是全神贯注,他很喜欢三分之一屏而非缩在屏幕一角的小窗口,大部分内容也可以轻松消化。

截至2021年底,像江涛一样的上海持证听障残疾人有8万多名。

“大家都是平等的社会参与者”

当问及为什么要从事发布会手语翻译工作时,大家的出发点出奇一致,那就是让听障人士在疫情期间能够获得一份安心和温暖。

“从手机上看到手语翻译的讲解,很安心很放心。”“期待疫情过后,校园更美丽!上海加油!”“90后”教师、手语翻译萧亮最近经常收到听障学生发来的微信留言。

萧亮

萧亮身边很多朋友看了疫情发布会对手语这一门小众语言产生了好奇,萧亮对他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在萧亮看来,手语翻译也承担了聋文化宣传的工作。“我也很高兴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聋人,接纳聋人的需求。”

“与其说是我选择了手语翻译,不如说是手语翻译选择了我。”2009年寇辰珠大学毕业,一心想要从事社会工作的她阴差阳错选择了手语培训学校,成为一名手语老师。

寇辰珠(右)

在寇辰珠看来,发布会手语翻译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场的一个独特岗位,她自己则是一名“无声的战士”,她说:“我必须努力做得更好!这项工作让我充满了使命感,我必须将防控信息准确及时地传达给聋人朋友们。”

唐文妍觉得,上海的无障碍服务在一点一点往前努力,疫情发布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当有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我们也需要及时向听障人士公布讯息。”

有人问过郭奕敏,如果有字幕,是否可以取代手语翻译。她回答道,其实这中间有很大的区别,文字很硬,而手语的语言很柔,是用一种人性化的方式为听障人士传递信息。大家都是平等的社会参与者,你所能够了解的,也是我能了解的,所有信息都第一时间传递。

记者:汪宁

部分内容来源:上海残联、澎湃新闻等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