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勇者至上微信名字

时间:2023-02-12 02:37:2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主题图:翰林照片图:访韩

从自主职业到自主人生有多远?

今年冬天末,春天的未来,我们迎来了2018年的转业赛季,还有很多战友将从奋斗多年的阵营中转过来。

计划安置还是自主择业?或许不少人的心头都画过这个问号。

近年来,选择自主择业的战友愈来愈多。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时代、观念、制度和个体的变迁。不过,当我们谈论自主择业时,不妨先跟随韩冬冬的笔触走进《无问西东》的时光隧道,听听这位2017年度自主择业空军女军官的声音,在喧嚣中显得沉静的声音。然后,在开始转业这场人生选择前,让我们先按下思考键,试试求解那道刻于古希腊神庙的千载难题:认识你自己。当你回到内心、询问内心,得到的答案也许不同。

自主,的确是个美好的字眼,有自由的气息,有主体的尊严。但过来人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从自主择业到自主人生,路还长。石晓良分享了自己的酸甜苦辣,罗洪涛给出了逆耳忠言。

任何选择都有代价。或许,得意处也是失落处,失落处也是收获处。愿意承担何种代价?能够承担何种代价?自主,或许更需要自知、自信、自治、自强,用时间和奋斗酿成人生的诗,才能自在、自由、自足、自得。

——编 者

静听内心 无问西东

■2017年度自主择业军转干部 韩冬冬

韩冬冬 摄

这个冬天,刚刚脱下军装,作为北京市军转办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高级研修班”第13期学员,我在清华的校园里听课、骑车、拍照片、交朋友。此前,我对“清华大学”这个名字是敬畏的,然后,敬畏变成了喜爱。所以我下了课就奔向那部电影——《无问西东》,听它讲述清华百年的4个小故事,并不由思考起因军转而改变的人生。

故事一

1923年北平的清华校园,分数榜前,一个叫吴岭澜的学生面露难色。作为一名实科(理工科)生,他的国文和英文是满分,物理学却是不列(不及格)。

于是有了一番他和校长梅贻琦的对话。

“如此天资,当初你为什么不学文科?而偏要念实科呢?”

“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

“你求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我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我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但是,你还忽略了一件事,真实。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你慢慢想,转系与否那都是小事……”

不久后,泰戈尔访问清华,吴岭澜在人群中聆听泰斗的演讲:

“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两位大师的“真实”“真心”“真性”,唤醒了这位“实科至上论”的青年,他重新选择了人生。

如今面临转业选择的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最好?于时代,那个最好的“实科”,却不是吴岭澜的最好。其实你的最好,也不必纠结于别人的最好。

故事二

1938年,昆明的战火中,西南联大教授吴岭澜顶着日军飞机的轰炸向学生们回忆泰戈尔: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吴岭澜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己的真实,照亮了正在迷茫中的沈光耀。

沈光耀出身名门,在母亲的教诲和泪水中,弃笔从戎的他惶惑不安。在一次日机轰炸中,沈光耀和吴岭澜相遇,他礼让先生,吴岭澜却说:“胡说!哪有学生不走老师走的道理!”师生二人一起拎起鸽子笼。“能救多少就救多少吧!”吴岭澜边走边说,从容淡然。

在教授的感召下,沈光耀听到自己内心深处抗日救国的呐喊,他加入飞虎队,训练中绕道去给孤儿院空投食物。“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飞行教官的话铭刻于心底,他把生命献给了同胞和热土。

也许沈光耀的选择,会让你想起多年前步入军营的热血青春。如今回首,相信你从来都没有后悔过——所以,再选一次,依然坚持你的情怀不会有错。

故事三

1962年,北京。陈鹏、李想和王敏佳3个人是高中死党,两个男孩同时悄悄爱着一个姑娘,生活美好而羞涩。平静的日子被一个他们称作师母的女人打破。那是一段不对等的不幸婚姻,学生心疼老师,给师母匿名寄去一封警告信,师母识破了作者之一王敏佳。善良美丽的姑娘被女人的嫉妒心推向政治斗争的风浪,摧毁了花一样的容颜和青春。

和王敏佳一起写匿名信的李想,为了实现自己的支边梦想,一时胆怯,没有站出来和她一起承担。他的庆功大会和她的批斗大会同时举行,最终没能解释和告别,他以为她被打死,无限悔恨地踏上边疆行医路。

而陈鹏,那个当年在云南靠飞行员沈光耀空投食物活下来的孤儿、后来的清华才子,一生遵循自己的内心,真实地爱着、活着。

当王敏佳被批斗毁容后,他把她带回养活自己长大的孤儿村,把她托付给乡村。一句告白,成为姑娘活下去的理由:“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之后,他去了戈壁深处研制“蘑菇云”,分开数年杳无音信,几瓶不知何处寄来的雪花膏,伴着一捧银杏叶,维系着爱情的信念。

故事并未结束。在王敏佳坟前,陈鹏对李想说: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李想背负着这句话,痛悟人生真谛莫过于勇敢真实,而无论生死。在边疆行医路上,他把生的希望留给队友。活下来的一对夫妻,一生教育儿子张果果:永远要爱由心出。

李想逃避过、亏欠过,但后来用生命完成自我救赎。无论转业时还是转业后,面对选择总难免纠结,愿你像后来的李想那样,为求无愧于心,做个担当的勇者。

故事四

今日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果果,在尔虞我诈的职场战争中坚守没有到场的上级嘱托的方案,却因与客户需求完全背离,成为上级的替罪羊,被迫辞职。

他最痛心的不是自己的离职,而是客户原定救助四胞胎的商业计划因此化为泡影。张果果本可以和上级的上级合作,提供证据扳倒上级,但他从父母那里感知到陈鹏、李想传递而来的力量,选择了善良和担当。

张果果最后的独白,让观众相信四胞胎宝宝会将这种力量继续传承下去。

4段故事,4个不同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都听从内心的指引,做出选择。

电影落幕,走出那个美好的清华百年,我又走进现实中的清华园。水木清华前的荷塘结了厚厚的冰,冻得硬邦邦的四九天里,又一个军转季开始了。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的不安与纠结往往来自社会压力,来自世俗看法,来自和别人的攀比,却很少有人愿意静听自己的内心。

昨天看到一位自主择业战友撰文《安置or自主,怎么选都免不了会后悔》:安置从政未必升官,自主经商未必发财。一语道破了转业抉择纠结的根源。

记得有一个战友曾经对我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国家部委,理由是这样的单位很“好听”,回到老家是漂亮的谈资,自己也可能是县领导的座上宾。对于这样的想法,我不想做过多评判,但谈资背后的生活是不是依然漂亮,只有自己的心知道。

也许你会说,有的人有能力驾驭人生,可以“任性”;但有的人为了生存已心力交瘁,哪还有静听心灵的空闲?其实,能力不是与生俱来,上半场努力前行,才有下半场的自由选择。

吴岭澜重新选择文科,沈光耀走上战场,陈鹏把爱情托付给毁掉的容颜,张果果的职场从零再来,他们每个人都选择重新开始,将人生的下半场活出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安详。

人生路口,不妨静下来沉淀沉淀,别被世俗的目光注视,听听心灵深处的真实。我愿几年或几十年后,你会写下一篇文章——《怎么选择都不后悔》。

心态归零,姿态进取

■2001年度自主择业军转干部 石晓良

我是2001年第一批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也是当年所在集团军唯一选择自主择业的政工干部。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后,虽然经历过失败与成功、辛酸与欢乐,但我始终保持了在部队长期养成的永不言败的顽强斗志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我的家乡江苏宜兴文化艺术特别是紫砂文化的土壤深厚,加上在部队服役期间我就有收藏名人书画的爱好,所以我选择走上创办文化艺术沙龙这条创业之路。十几年来,我做了一些事情,有了一些名气。我先后到过20多座城市,在近30所大专院校演讲,与近万名老兵一起分享创业心得。今天,我跟大家谈谈自主创业的几点体会。

一是方向对了,路子正了,前进一厘米都是进步。

说实话,自主择业有优势有劣势,但总体劣大于优。军转干部经过部队多年历练,具备吃苦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也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能力素质不太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存在人脉关系不够广、创业资金不充足等短板。我在与自主择业战友交流的过程中,感到有的战友目标很高,但我感到,还是要坚持“量力而行,努力前行”的创业原则,坚持“务实、扎实、诚实”的“三实”作风,有多少能力做多大事。无论是打工或开小店,只要能体现自身能力,都很有意义。

二是荣誉不要背在肩上,奉献不要挂在嘴边,心态归零,撸起袖子加油干。

进取是一种信念,归零是一种态度。从军队到地方,从干部到个体,两重天地、两种境遇,你不把自己的荣誉、地位归零,就会处处碰壁。心态归零以后,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发展自己。十几年来,我把全部心血都花在工作上,连续5年除夕夜不看春晚,就是下决心要一年干到头。

三是当兵几年、几十年,军人本色要保持一辈子。

我们当兵的人最重要的本色就是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选择了自主择业就没有退路,逆水行舟,你不前进,就是倒退。另外,诚信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真诚是幸福快乐的源泉。保持军人本色,坚守诚信尤为重要。人,干干净净来,干干净净去,不断求真,才会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近。

四是创业路上众人帮,回报社会献爱心。

我在创业路上取得了一点成绩,都是党的政策好,也靠众人帮。企业积累了一点财富,我就要回报社会。我认为人生需要关爱,生活需要感动,社会需要温暖。2012年2月,我发起成立宜兴“老兵紫砂部落”,为从事紫砂行业的退役老兵搭建综合展示与交流平台。近几年来,我先后组织和参加过慈善文化艺术拍卖30余场,共拍得善款超过500万元,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和困难家庭、学生和复转军人。

人的一生都在画圆,圆有大有小,但没有贵贱。别人往往看的是结果,而过程是自己享受的。

(朱迅根据作者2017年11月与浙江省团以上军转干部交流录音整理)

自主择业前景瞭望

■江豪

“我老公专业技术九级2年,硕士,在广东省一个地级市,是选择计划分配还是自主择业?”前不久,某论坛网友的一篇帖子引起“老转”们的热议。

“技术干部,建议自主择业!”热心网友“灵犀一指”的回答,引来众多赞同。

2017年,全国下达军转安置计划8万余名,其中自主择业军转干部3.5万余名,占总数的44.2%,继2016年2.88万名之后,再创新高。

那么,自主择业的创业就业前景到底如何?

不仅因为待遇保障更好了

2004年至2006年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期间,中央第一次放宽自主择业军龄年限,当年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占安置总数的25.3% ,第二年这一比例下滑到19.4%,第三年只有13%,此后6年这一比例在12.2%至16.5%之间徘徊。然而,2016年军改第一年,这一比例即突破49.6%。

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人认为“自主择业的保障待遇提高了”,有人认为“军转干部的知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了”,还有人认为“军转安置‘大年’,地方安置压力大,选择计划分配不如自主择业”……

待遇保障、安置压力等虽是影响选择自主择业的因素,但并非全部,其中个人想法也很重要。例如,有的人认为:选择自主择业的干部,年龄一般在三四十岁以上,知识结构相对老化,与社会脱轨的时间比较长,没什么竞争力。持相反观点的人则认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一般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思想成熟、精力充沛、经验丰富,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拼出来、干成事。

良好的创业环境更重要

“待遇只是小问题,环境才是大因素。”一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坦言,“我们庆幸赶上了好时代,国家经济形势保持稳中向好,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16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2017年1-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974万人。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专门制定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同年7月28日,全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工作交流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会议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广大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2012年以来,国家先后指导举办5期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培训示范班。2016年起,在京津冀地区、吉林长春、重庆等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发展分盟”“人才交流大会”等工程和活动纷纷启动。2016年初,山东省青岛市出台《关于明确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扶持政策的通知》,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按条件可申请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伴随着各地政府对自主创业群体的日益关注,类似优惠性、扶持性政策陆续出台。

新常态带来新机遇

自主择业的就业创业前景为什么越来越广阔?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国家实行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不断加大。据统计,2014-2016年,我国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4400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362万户。这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意味着市场对业务技术型、管理服务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能不能帮我们推荐几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2016年底,某企业高层领导找到部队转业部门求贤。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对部队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型人才等表现出浓厚兴趣。据有关行业公司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经营、营销、技术、投资、医疗、设计等方面高端人才需求旺盛,薪酬持续上涨。

对比十多年前,新时代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的起点更高、平台更好。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重庆、陕西等地,管理服务部门每年都会组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推介会,很多企业前来预订人才。同时,军转联合创业在新形势下也表现出强劲活力,从过去的“抱团取暖”,到如今的“合作做强”,这支走进人们视野的创业创新群体在不断壮大。

(原载于《中国退役军人》)

切莫贸然 选择自主择业

■罗洪涛

网上有很多对比计划安置和自主择业的文章,也有许多战友向我咨询过这个问题。现在的舆论特别是一些自媒体,几乎是一边倒地传播“自主择业有多好”的声音。然而,不依据自身条件和周边环境,仅凭道听途说进行重大选择,其实是冒险。

所以,我基本不愿意就计划安置和自主择业之间如何选择提建议。在军转部门工作的我,对这一问题的感触程度、思考角度和一般战友不同。前些天,我曾在微信群发起一个话题征集:如果用一句话建议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你会怎么说?

许多战友留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思,从工资收入、就业创业、生活理念等3个方面建议如下。

工资收入:如果你生活在二线以上城市,又是家庭收入的唯一或者主要来源,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如果你所在省市的军转干部仍然以计划安置为主,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如果你纯粹通过比较计划安置和自主择业收入高低来作决定,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如果你的退役金和安置地同职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就业创业:如果你在部队就有追求职务进步的特点,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如果你在部队一直担任行政领导甚至是主官,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如果你没有相对明显的通用技能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如果你在这个城市没有太多人脉关系,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生活理念:如果你不计划再就业或创业,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如果你没有明显的个人爱好,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如果你和你的家庭还看重体制内的光环和地位,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如果你没有一套成熟的“三观”,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当然,如果以上这十几条,你没怎么“中枪”,那么恭喜你,自主择业或许是你最好的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转业方式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一样,只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答案。符合自主择业条件的军转干部,年龄下限基本都接近40岁,上有老下有小,正是人生最吃力的阶段。虽然许多人用“不上班就有钱”作为对自主择业的主要评价,但如果因此选择不上班,人就会像一根长期紧绷的橡皮筋突然松懈下来。人最可怕的状态,不是工作辛苦,而是无所事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情况,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实际,一个个体有一个个体的差异。人生的许多选择,终究要靠自己来决定。没有一成不变的环境,没有一劳永逸的选择。选择前必须充分了解情况,分析利弊,慎重决定;但一旦作出选择,作为成年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总之一句话:心态好,选择什么都好;能力强,选择什么都强。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