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着我的白发,认为我应该退休,其实我还可以再做十多年!”今年44岁的王小伦性格直率明朗,苗条的身材看起来非常干练,初次见面时明亮的白发引人注目。
王小伦2002年参加公安工作,现系合川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从警近20年,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
果敢救火、硬扛毒蛇
危难中尽显担当
2012年,草街龙潭老崖头突发森林大火,王小伦赶到现场发现,火星正顺势蔓延,在风的作用下几分钟便散开了花,连成了片。此时消防员正在路上,控制火势迫在眉睫!“不能再等了!”王小伦扛起一箱灭火弹,带头往山上冲。山脚到老崖头有400来米,上山路格外陡峭,最陡的地方几乎成90度,湿滑陡峭的路面让走惯了山路的他也摔了好几跤。他紧紧抓着箱子,拼命往山上爬,任由热浪熏烤着他的脸。找到相对安全的地点后,他把灭火弹分给参与救火的民警,大家拉开引线一阵攻势将火势控制。灭火弹用完了,他又立即冲回山下补充,为队员当起了“挑山工”,直到消防队员赶到。经过一整夜的扑救,火势终于得到了控制,王小伦两条腿已经抖得几乎走不了路,他瘫坐在地上,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汗珠在熏黑的脸上划出几道干净的轨迹,牙齿也格外显白:“可以回去睡觉了!”
大大小小的火灾他几乎每年都会经历,长期与大自然“打交道”,危险难以预料。
有一次,王小伦在野外例行巡逻,发现一个人蹲在草丛鬼鬼祟祟,敏锐的王小伦一眼发现端倪,放轻脚步向他靠近,发现一人正在捕猎野生动物。王小伦正准备实施抓捕,此人自知犯了法,打开一个笼子向王小伦扔去,然后撒腿就跑。顿时,笼子里飞出四五条长蛇,挂在王小伦身上,他两眼死死盯住嫌疑人,面不改色将蛇甩掉,冲上前将其抓捕。这一幕,让同行的新警敬佩不已。事后发现,嫌疑人朝王小伦身上扔去的还有一条毒蛇。
同事们眼中,王小伦永远是冲锋在最前面的那一个,他把一名共产党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发挥到极致。有时办完案回到办公室,筋疲力尽,一旦有新的任务,他便重燃斗志,一秒进入工作状态。同事文雅说:“他操的心多,还是个工作狂,一头白发就不难理解了。”
木棍、警棍都用上
“对话”自然学成百科书
2002年,王小伦被分到合川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儿时幻想着穿梭在街头巷尾打击罪犯的他,开启了每天围着森林小溪转,常和蛇虫鼠蚁打交道的别样警察生涯。
王小伦第一次勘查盗伐林木现场令他难忘。盗伐林木大多发生在深山,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大伙翻山越岭后来到现场便立即展开忙碌的测量工作。不一会儿,大伙测量完集合,却久久不见新警王小伦的身影,打电话也无法接通,大家急了,开始大声呼喊他的名字。这时,不远处传来微小的声音:“我在这里。”大家大步迈过去,才发现王小伦掉进了一个半个人深的杂草坑,坑里积满了淤泥,他的一条腿被陷在里面,羞于呼救的他正使劲往坑外爬,场面有些滑稽。大家赶紧施救,救出后发现刚买的新鞋丢了一只,同事告诉他:“下次最好带个木棍,能帮你避坑避险,对于咱们来说,有时候木棍比警棍好用。”丢了鞋又丢了脸的王小伦这才明白,当好一名森林警察不仅要有执法办案的素质,还要具备“对话自然”的本事。
那天起,王小伦立志当好一名森林警察。从抓捕询问到取证立案,每一环节他都会主动参与,每天都带着问题向老民警请教,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他就记下来,回家后翻书、上网查,他用双脚丈量大地,穿梭在山林田野间,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各样的知识。“认识自然才能够保护自然,不断学习才能干好工作。”王小伦说道。
20年日积月累,他成了队里的业务尖子和“百科全书”,大家一有问题都会向他请教。“这是柏树、贞楠,那是雀鹰、亚马逊鹦鹉,鳑鲏、翘嘴红博.....”但凡是辖区内出现的,他几乎都能准确地叫出名字。
曾为办案踏破了鞋
白发丹心显为民情怀
“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小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怀。”王小伦说,农村长大的他,在工作中感受到多一份责任。2018年,在办理一起滥伐林木案件中,因涉嫌滥伐的林木多达4000多立方米,艰苦的调查、测量让王小伦“踏破了鞋”。为尽快破案,他凌晨6点出发到达滥伐现场测量林木,与同事忙到晚上9点才回家,连续三天才把滥伐林木现场测完。一天几万步,他的皮鞋开了口成了“凉鞋”,衣服也被树枝刮了好几个洞,他调侃说:“正好可以向老婆申请买双新的了。”
从警20年来,王小伦对老百姓总是有求必应、竭尽所能,他曾救助流浪汉、照顾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救起轻生女子......在打击犯罪中,他更是付诸全力,短时间破不了案,他就觉得愧对百姓。正是如此,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了工作中,在队里,他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到的、最晚走的。他用勤奋的工作,向组织、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年来,王小伦移送审查起诉11人,指导帮助区林业局办理行政案件21件,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区公安局嘉奖一次。
凭着对公安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王小伦练就一身过硬本领,行走在山林阡陌之中,顶着那头亮眼的白发,守护着人民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