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日,一只雄性海豚宝宝在中科院水生所白羊海豚馆出生,研究人员贴上代码“YYc”。
幼豚两岁以前是存活脆弱期也是关键期,如今小江豚“YYc”已经两周岁四个月了。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与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共同启动“YYc”征名活动,向社会公开招募爱心机构、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为小江豚“YYc”取名。
点击上方链接或扫描上图海报二维码,可为小江豚“YYc”取名字。图片来源: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江豚宝宝健康长大
“YYc”有着圆滚滚的身子和总是微笑的嘴巴,每天要吃4公斤小鱼,被大家笑称为“小胖子”。它的妈妈是2009年从江西鄱阳湖迁入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的江豚“洋洋”;爸爸是2005年出生于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的“淘淘”,是世界上第一头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YYc”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馆二代”。
“两岁以前是幼豚存活脆弱期,也是关键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告诉新京报记者,幼豚出生后,要经历出水呼吸、母子关系建立、母乳喂养等关键环节。
为此,专门照顾“YYc”的饲养员邓正宇也是格外关注和上心。他告诉记者,自己见证了小江豚与妈妈顺利建立母子关系。“洋洋”奶水充足,为江豚宝宝提供了丰富营养。
如今“YYc”已经两岁四个月大了,它爱玩、爱闹、爱撒娇、爱黏人。根据今年年初测量显示,小江豚“YYc”体长已经有1.3米,体重140斤,成为白鱀豚馆最胖的江豚。
白鱀豚馆内的小江豚YYc。图片来源: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小江豚的成功繁育并存活,标志着长江江豚人工饲养繁育研究进入新阶段。”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告诉记者,长江江豚是中国特有珍稀淡水鲸类动物。2017年科考结果显示,其种群数量约1012头,状况极度濒危。通过26年人工饲养繁育研究,科研人员已摸清江豚生物学特征、繁殖生理学及规律。接下来,将继续深入开展精子生物学、排卵监测、人工授精技术等研究,更加全面系统掌握江豚繁育生存机制,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为小江豚征名
“YYc”是小江豚出生后科研人员给它的代号,可以说它一直还是个没有名字的宝宝。为此,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与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共同启动“YYc”征名活动。
具体征名方式可进入网址,或前往“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进行取名。据了解,凡是参与小江豚群名大会的人都有机会获得由英特尔Evo携手BMW i提供制作支持的“YYc”专属数字藏品等奖品(数字藏品仅限新浪微博平台参与用户)。
征名截止日期为2022年10月18日。将通过公众投票、专家遴选等多轮筛选后最终确定“YYc”的名字,并于2022年10月24日国际淡水豚日/江豚保护日正式对外公布。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与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提升社会对江豚保护的关注度,促进基金会与热爱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机构、团体和个人携手,共同支持江豚保护。
新京报记者 吴梦真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