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定员15年(公元799年),起庙、状元、姓孟信。《全唐诗》中录制了一首孟新寺诗,除此之外,封印孟新寺生平的官臣很难检查,只能保管眼睛。
在封孟绅的同榜进士同学中,有两个人值得介绍一下。
其一是著名诗人张籍。
张籍,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市),祖上迁居和州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境内)。张籍早有诗名,年轻时与诗人王建一起学习过诗歌创作。孟郊前往和州的时候,曾专门拜访过张籍。在孟郊的介绍下,张籍结识了韩愈。正是由于韩愈的推介提携,三十二岁的张籍得以金榜题名、进士及第。
考取进士之后,张籍先是被任命为秘书郎。几年后,调任太常寺太祝。太祝,基本上算是太常寺最低级的官员,品级为正九品上。官职这么低,薪水自然也就低,因而张籍日子过得很穷困。在此期间,张籍又患了眼病,有段时间几近于双目失明。于是,人们就称他为“穷瞎张太祝”。
在太常寺太祝的位子上,张籍一干就是十年。在这期间,张籍结识了大诗人白居易,两人诗歌唱酬,时常交流切磋。这段交往经历,对于张籍、白居易二人的诗歌创作,都产生了比较积极的影响。
离开太常寺之后,张籍又到国子监做过低中级教师(助教、博士)。在古代,国子监博士是个教职,而不像如今这样是个学位。在国子监工作期间,张籍的眼疾得以初步治愈。张籍也是一个进步缓慢的官场典型,在国子监又干了好几年之后,他才被提升为水部员外郎。前面介绍过,水部是工部的一个司,员外郎是其中的副职。因为在水部的这段任职经历,世称张籍为“张水部”。
张籍的岳父,是本书前面曾简略介绍过的胡珦。曾经做过大理少卿的胡珦,能把女儿嫁给这样一个“穷瞎张太祝”,无疑是看中了他的才华。张籍也很尊重自己的老泰山,胡珦去世后,张籍专门请恩师韩愈为他撰写了墓志铭。比较巧合的是,胡珦跟女婿一样,也是三十二岁中的进士。
张籍六十三岁去世,官终国子监司业。司业是国子监的副职,品级为从四品下。
张籍虽然为官不显,但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张籍长于乐府诗创作,与王建被后世并称为“张王”,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张籍的诗作,内容关注社会现实、同情民间疾苦,语言凝练、流畅自然。张籍的五律也很有特色,词句不事刻意雕琢,平易自然而又不乏委婉深沉,对晚唐的五律影响较大。
张籍是个比较多产的诗人,存世作品多达四百八十余首。在张籍的诗作中,不乏佳品名句。比如《塞下曲》《征妇怨》《行路难》等等。爱情名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便出自张籍手笔。
其二是孟郊的堂弟孟寂。
孟寂进京赶考前夕,孟郊曾赋诗一首为他壮行。此诗题为《送孟寂赴举》:“烈士不忧身,为君吟苦辛。男儿久失意,宝剑亦生尘。浮俗官是贵,君子道所珍。况当圣明主,岂乏证玉臣。浊水无白日,清流鉴苍旻。贤愚皎然别,结交当有因。”在诗中,孟郊在殷殷告诫孟寂的同时,也对这位堂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孟寂没有辜负堂兄的厚望,本科顺利进士及第。然而不幸的是,孟寂还没有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才干、成就一番事业,便英年早逝。与孟寂交情不错、惺惺相惜的张籍,闻讯大为伤感,特作七绝《哭孟寂》,以悼念这位同榜好友。这首诗,情真意切,堪称悼亡诗中的佳作,不妨照录于此,与各位读者共赏:“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
从张籍的这首诗中可以得知,孟寂是本榜进士中最为年轻的一位。本系少年得志之人,但却早早告别人世,身世殊为可叹,难怪张籍为之伤感不已。此诗通篇不见悲痛哀伤这类字眼,但对于亡友的深深悼念之情,却充盈于字里行间。
本科的主考官,是唐代名臣高郢。本榜共录取进士十七人,孟寂排名第十六。张籍之所以说“十九人中最少年”,是因为在此后进行的“博学宏词”科制举考试中,又录取了二人。由此可见,唐代的“博学宏词”之类制举考试,录取率也是很低的。那些能够获得双学位、三学位乃至四学位的状元进士们,难度可想而知。
孟寂本身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但是由于孟郊、张籍的这两首诗,他的名字就被历史永远地记住了。文学的力量,有时真的很强大。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