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情况下,名字跟随人的一生,对父母来说,该取什么名字是需要反复考虑的事情。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名字往往具有时代的印记,按年龄层次划分,老一辈给孩子取名时会综合考量族谱、生肖及命理等诸多因素。而受过非主流文化影响的90一代,取名时更强调创意、突出个性。然而,轮到现在年轻一代的家长们给孩子取名时,却经常让人捉摸不透,各种闻所未闻的取名方式层出不穷,有时候甚至让人怀疑,这个孩子真的不是充话费送的吗?
四字名字刚褪去,新一批“谐音梗”再度来袭,老师看了表示头疼
!1. 成语入名屡见不鲜,但真的不合适
成语是汉语体系中定型的词组或短句,通常代表了一个典故或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但是成语通常至少由四个字组成,用成语取名就会显得非常另类,因为这不太符合我们国人的取名习惯。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届家长并不怎么在意所谓的习惯。在他们看来,只要寓意佳,就是好名字。比如,如果孩子姓“程”,可能就取一个“程门立雪”的名字;更有甚者,还有取“张朝夕相处”这种五字名的,或许是希望能时刻看着自己孩子成长吧,脑洞不可谓不大。
不得不说,很多成语寓意虽好,但丢了形式和美感,多了麻烦和不便,这样取名是否会因小失大,需要每位年轻家长仔细权衡。
2. 使用各种谐音字词取名
对一些家长来说,热门小说的男女主角、影视作品的明星偶像、经典漫画的人物,亦或是其他包含特殊含义的字词等,都可以通过取谐音的方式化用成自家孩子的名字。如“刘小灵童(六小龄童)”、“蔡泰贤(菜太咸)”、“朱猪侠(猪猪侠)”等等。很难说这种谐音名字到底包含了哪些积极的含义和美好的祝福,只让人感觉过于儿戏了。
3. 将一些不适合的字入名
虽然难以理解,但确实有一部分家长,用一些根本不合适的字或生僻字入名,如“败”、“丑”、“狂”、“妧”等。这些字要么包含负面含义,要么不好读不好写,所以很难给人留下积极正面的印象。
例如,“杨败听”这个名字,“败”和“听”两字都不常用作人名,组合在一起时似乎也无法让人领会其中蕴含的深意。而且,在语速很快的情况下,还容易被念成“杨不爱听”这四个字,着实让人费解。
4. 使用英文的音译取名
或许是为了彰显个性,或许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亦或许是中文已经难入“法眼”了,这届家长们于是打起了英文的主意,将一些常见的英文词汇直接音译过来作为孩子的名字。
这简直可以用胡闹和任性来形容了。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如此简单粗暴地音译入名,就很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当孩子新生入学,自我介绍管自己叫“顾得猫宁(Good morning)”时,得有多么的尴尬。
由此可知,年轻家长们看似奇思妙想的点子,实则一点都不高明,更像是他们头脑一热时的冲动之举。殊不知,正是这种任性的行为,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甚至伤害。
一方面,不利于孩子正常的学习。奇葩另类的名字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造成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和隔阂,难以正常地与他人沟通交流。长期发展下去,孩子甚至会被其他同学孤立,内心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大,进入一个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不利于孩子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太过生僻或太长的名字既不好找又容易打错,因此较难录入系统。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因为生僻字的原因造成重要的证件无法使用,后续可能就需要通过繁琐的流程来证明“我是我”了。而且,奇怪的名字容易让领导和同事产生避讳心理,甚至可能就因此错过岗位晋升的机会,这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损失实在太大了。
因此,当初头脑发热的家长们应该深刻反思,吸取教训了。父母都希望给孩子取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这本无可厚非,但也要考虑现实问题,以避免给孩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否则,得不偿失,过度标新立异的后果就只能由自己的孩子承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