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官明』官明军简介

时间:2023-02-03 01:14:1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联系接近了。

年味越来越浓。

当大家都在忙着买年货来迎接新年的时候,

一场人学文化盛宴也精彩地上线了。

嘉宾为活动揭幕

1月17日,“闽海印风——西泠印社福建籍社员成果展”在海峡民间艺术馆启幕。

嘉宾致辞

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王秋梅,福建省对外友好促进会会长宋克宁,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等有关领导,多位闽籍篆刻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文化艺术界嘉宾近百人出席了活动。

与会嘉宾合影

此次展览新老艺术家共同参与,风格多样,涵盖了包括已故潘主兰先生、周哲文先生在内的16位闽籍西泠社员作品50多件,展现的是福建现代书画、篆刻的顶级水平。

展出的潘主兰先生作品

展出的周哲文先生作品

展览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泠印社主办。

海峡民间艺术馆第二展厅,虽不大,却装下了一部浓缩的福建金石、书画艺术史。

展厅一角

16位闽籍西泠印社社员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条清晰、生动的福建书画、篆刻文化脉络:既可见福建篆刻对于秦汉和明清时期各经典流派制印的继承发展,亦可见新时期篆刻家对于古代金石资料的全新阐释。

展厅一角

西泠印社社员、福建省书协副主席傅永强作为潘主兰先生的入室弟子,从游二十年,潘主兰先生与他有着父子般的情感。

“潘老博学识广,造诣深厚,阅历丰富,治学严谨,他的书法博取碑帖之长,楷法脱胎于魏晋六朝,笔情墨趣尽在其中,自成风貌;他的甲骨文书作多出于自撰,而其中却每每有新的文字考释成果;他的篆刻崇尚秦汉金文,遒劲秀逸,在其印文与边款中蕴含哲理,有如‘近庙欺神’‘自己文章’‘西天无佛’‘人海鱼龙’ 比比皆是。他的画胎息倪云林,没有一点玩弄笔墨之意和故弄玄秘之态,颇饶传统文人画气息,平淡清雅,加上题诗,使诗书画印完美统一。细细品味,可在诗与画之间、书与印、笔与墨之中领悟造诣之理,越是觉得个中博大精深,使人共鸣与联想。”

有关潘主兰先生的各类书籍

潘主兰先生篆刻作品印拓

傅永强认为,此次展览充分展示了福建籍西泠印社社员雄厚的篆刻功底和实力。闽地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造就了闽人的性格内质,做为篆刻家本体,因其人生轨迹与取法高下、审美品位各不相同,固有不同的面貌,至于作品好坏交由时间,终究自然真实才是艺术的灵魂。

有关周哲文先生的各类书籍

“父亲的印作,或工、或放、或巧、或拙,使刀如笔,分朱布白,排比允当,精湛隽秀,自成一格,尤其是边款独具特色。”著名篆刻家周悌谈及父亲周哲文的作品风格时如是说。

周哲文(1916—2001)系现当代印坛名家,他刀耕不辍,其治印之多、印语之广,均属罕见。

应特别指出的是,1979年,他曾受邀赴京,为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应邀来华讲学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刻制印章,深受好评。

周哲文刻《吴昌硕大师逝世六十周年纪念》印拓

“这次展览既是对潘主兰先生、周哲文先生等老一辈社员的致敬,也为篆刻艺术同道提供了一个以印会友,切磋交流,相互碰撞的平台。”西冷印社社员,福建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叶林心说。

“85后”孙志强是此次参展者中年纪最轻的。他说,此次能与各位名家同台亮相,倍感荣幸。同时,这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观摩、品读前辈们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感官与精神的享受。学习借鉴他们的创作手法,感受领悟他们的作品意境,受益匪浅。”

三代社员,尽显闽派风流。

“所展出的老、中、青三代闽籍社员书画、金石作品,有着非常鲜明的福建地域特色及闽派艺术风格,这与当前福建打响‘福’文化品牌不谋而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方松峰说。

参展社员(按年龄排序)

此次展览,共有16位闽籍社员参加,集中展示了他们的篆刻、书画作品以及出版的相关著作,向人们呈现了现当代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研究领域闽籍西泠社员的艺术风貌。

《兰亭集序印》(局部) 篆刻 林乾良 作

《到此从今联》 书法 王翼奇 作

其中,已故的潘主兰先生、周哲文先生作品自带流量,是展览现场的“人气”展品,吸引了许多书法、篆刻艺术爱好者驻足围观。

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西泠印社理事、金石鉴赏家梁章凯指出,在西泠印社百余年社史中,闽籍社员可谓是“群星璀璨”。迄今为止,福建籍社员(包括已故者)共有20位。

《师堂印草》 篆刻 林公武 作

《陈兆育朱迹选登》(局部) 篆刻 陈兆育 作

在潘主兰、周哲文等前辈的艺术精神引领与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闽籍社员无不满怀艺术热忱,肩负社员担当,持续在书画、篆刻的创作和研究方面倾注心血,为中国印学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福建力量。

“通过展览,我们能深深感受到闽籍西泠印社社员对金石艺术的热忱和担当。因此,我们有责任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加扎实稳健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通过金石篆刻展现闽人风采,一起努力将福建优秀的人文历史传播到世界各地。”

《官明刻印》(局部) 篆刻 官明 作

《好山千万重》 国画 梁章凯 作

据介绍,福建金石艺术,源远流长。

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即为宋代汀洲人郑文宝所重新摹刻。

明清时期,文人篆刻兴起,宋珏、陶碧、林皋、林霪等一大批印人也从福建走向全国。

清末,何绍基、赵之谦、魏稼孙、赵叔孺等著名金石书画家都曾旅居福建。

闽侯人林钧则为近代著名的金石收藏家,而金石书画名家陈子奋和徐悲鸿的金石交往,也是近代艺坛的一段佳话。

《卜堂印蜕》 篆刻 傅永强 作

《陈根远朱迹》(局部) 篆刻 陈根远 作

创建于1904的西泠印社,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文人社团,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创社宗旨。

在百余年社史中,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人物。

展厅一角

自创社以来,福建籍的社员也代不乏人,与启先生并称为“南北两兰亭”的潘主兰先生,曾任西泠印社理事的周哲文先生皆是名望资深者。

“西泠印社,在中国书法界是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这座‘高峰’是由所有社员共同筑成的。不论社长、副社长,还是理事、会员,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与地位。举办展览,展示闽籍社员的艺术成就及新的创作成果,梳理福建书法艺术特别是篆刻艺术的文脉,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王来文说。

《兰石轩印痕》 篆刻 叶林心 作

书法 陈胜凯 作

他表示,展览虽小,却意义重大;作者不多,却皆是精英;作品不多,却件件精品。

“闽籍西泠印社社员,在结构上,有福建本土成长的,也有外来的。不管是新福建人,还是老福建人,都是福建人。”

《海印朱迹》(局部) 篆刻 连明生 作

《大庙山庐张钧篆刻作品》(局部) 篆刻 张钧 作

王来文也希望,新福建人能与老福建人一道,在艺术、学养、德艺双修上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一起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共同讲好福建故事。

《烉堂周培纳印迹》(局部) 篆刻 周培纳 作

《范成大词》 书法 孙志强 作

版权声明

内容为拾象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在留言区留言“转载”,本平台将及时回复。未经沟通同意的转载一律视为抄袭,将被举报。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