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1993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22年的历史,虽然现在是中国最大的专业手机连锁品牌,2014年在香港上市,但Dicommunication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安静、实用、没事宣传”。
但在2015年5月21日这天,贯于以低调形象出现的迪信通却突然站在了公众的聚光灯下,而且一不小心就抢占了各大IT媒体的头条。
这天上午,迪信通在北京宣布与乐视控股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在迪信通全国3000家门店将开设乐视体验区,销售乐视刚刚推出就火爆一时的超级手机。除此之外,迪信通还将为乐视提供售前售后服务网点,为乐迷提供全国无死角的身边化生态服务。
迪信通总裁金鑫在发布会上表示,迪信通致力于通过长期以来积累的线下网络渠道,为乐视这种开放的闭环生态提供O2O生态服务,奔着“无服务,不渠道”的理念,迪信通将这种颠覆性的变革进行到底。
可以说,与乐视的这次合作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公众对迪信通的“刻板印象”。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迪信通变了,作为全国最大专业手机连锁企业,迪信通之前一直在依靠渠道优势单纯的卖手机,现在它不仅开始“卖服务了”,还O2O了,这不正是拥抱互联网的节奏吗?
金鑫在此次发布会上透露,“迪信通正在谋求从传统的手机3C渠道商向互联网服务商转型,并且这种转型从去年就已经开始。”这番表态,让迪信通寻求改变的心迹袒露无疑,也让外界对迪信通的转型有了更多的期待:5月22日,迪信通开盘后股价一度急涨74%,后公司发布中途停牌公告,收于6.8港元/股,涨幅为43%。
成立22年,在风云变幻的“手机江湖”屹立不倒且成绩斐然,迪信通的奥秘是什么?面对汹涌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潮,迪信通此时提出服务转型是否有跟风造势之嫌?在6月4日举行的迪信通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科技网深度对话包括金鑫在内的等多位迪信通高管成员,详细解读迪信通在这场转型战役中的变与不变之道。
改变从“心服务”开始
聚焦服务一直是迪信通的特点,在高速发展时期,迪信通管理着全国1—4线城市总计3000多家门店,核心就在于迪信通有着一整套严密而成熟的服务体系。但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迪信通意识到仅靠原有的服务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打造全新的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对于企业而言,将服务打造成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并不容易,但迪信通认定了服务在手机线下渠道的重要价值,随后他们将学习目标锁定在了“海底捞”火锅店。
在餐饮界,“海底捞”一直以向客户提供最优质、最贴心的服务著称,无论是排队等位时的免费点心、用餐时提供的头绳和擦镜布还是洗手间的牙刷和护手霜,这些周到且超出预期的服务细节让每个客人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迪信通战略规划总监陈源对中国科技网表示,通过对“海底捞”服务的仔细学习和研究,迪信通已经推出了一项名为“心服务”的全新服务理念,以此为支撑,旨在打造全方位、全渠道的服务体系,意欲从通讯数码零售大佬,转型成为互联网服务商界的“海底捞”。
“除了我们原有的服务标准,现在迪信通门店店员在接待客户前的主动问候、差点零食的提供、7天无理由退换货、300元投诉奖励以及30元二次返店打车费等等已经成为新的标准服务流程。”迪信通常务副总裁王智峰表示,“这些服务较之过去,更加注重细节和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迪信通的“心服务”更加强调抓住服务缔造品牌的精髓和痛点,强调店员从善念和责任出发,倡导“善念让美好发生”“服务他们,成就自己”等理念,向用户传递温暖热情,培养用户的深层信任感和品牌认可。
“迪信通现在门店人员的考核标准中,50%的绩效是与日常的服务业绩直接挂钩。这套服务体系考核标准由神秘访客、客户回访、投诉系统等多个方面构成,应该说非常严格。”负责服务考核工作的陈源笑言,现在迪信通门店负责人和店员看到自己“基本上都是躲着走”。
迪信通总裁金鑫表示,每年有上亿人走进迪信通购买和体验手机产品,只有严格地执行标准,始终从用户角度出发,服务好用户,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心服务”才能更好地得到贯彻执行,这样的服务才会给迪信通创造更高的品牌溢价价值。
消费金融“野心”初现
在迪信通诸多转型和改变之举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迪信通把触角伸向了火热的互联网消费金融。
从2014年9月开始,迪信通就与消费金融提供商玖富、北银、捷信等开始合作,在全国2000多家实体店推行手机分期付款业务。“这项业务一推出就受到了用户的青睐,比如希望购买苹果手机的用户群体因此受益。截止目前,每月在迪信通办理分期付款购买手机的用户几万人,并且这一数量还在继续增长。”迪信通高级财务副总裁冷建闯对中国科技网透露,“迪信通的手机分期付款业务已经在短短数个月内超越国美、苏宁等公司。”
在迪信通总裁金鑫看来,分期付款只是迪信通布局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始。“事实上,迪信通从3年前就开始布局消费金融板块,而与主业绑定的手机金融也是则是近期推动的重心。”
金鑫介绍说,迪信通从很早就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个人征信、商业保险、商业保理这5大牌照。“不同与很多企业只拿牌照而不做业务,迪信通在申请牌照的同时甚至之前就已经快速布局和推进相关业务。”他还进一步透露,在商业保险方面,迪信通早在2010年就与南非保险巨头和德保险成立合资公司,并逐步退出了手机延长保险、意外险等险种,而碎屏险、失窃险也已进入最后核算阶段,将很快进入市场。
作为中国最大的专业手机连锁企业,迪信通管理团队常将自己与世界最大的手机零售连锁品牌——手机仓库(Carphone Warehouse)进行对标,金融业务上也不例外。
“手机仓库的金融服务收入占利润60%,这种盈利结构使得它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手机专业连锁品牌。”金鑫在阐述迪信通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目标时表示,“迪信通实现性服务的全面转型之后,将逐渐在这一点上向手机仓库靠拢。”
消费金融是实体连锁零售渠道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这是对零售、转售、O2O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的一个有效粘合剂。如果说申请5大牌照体现的知识迪信通布局金融业务的野心,那么试水分期付款的业绩展现的则是迪信通持续积累实力的逐步释放。迪信通再次用手机消费金融业务上的不凡表现让业内人士开始重新分析和评估迪信通的转型路径和价值。
保持“渠道为王”战略定力
在一连串引人注目的转型动作背后,是迪信通顺应互联网+潮流,力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手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从而谋求自身品牌的更大价值,这是谋势而动,顺应变化的战略之举。
但在迪信通总裁金鑫看来,转型路上的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求变,是因为外表环境发生变化的顺势而为,但在这些变化的背后,他坚信,迪信通在发展规划上还应该有一些永恒的价值追求,那就是继续坚持渠道建设,保持“渠道为王”的发展定力,用向互联网服务商的转型来带动渠道的升级和优化。“渠道优势是迪信通成立以来的安身立命之处,也是迪信通的核心竞争力。说具体点,如果没有原先的渠道基础作为铺垫,转型的各项新业务发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迪信通对于渠道竞争力的看重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和厮杀越发白热化的今天,“渠道为王”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出来。
“说句实话,在和乐视合作之前,我没有想到乐视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这么重视我们迪信通这样传统渠道的价值。”金鑫甚至认为,在近些年手机电商渠道的冲击下,乐视这样从出生就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对于手机线下渠道的认识,反而让他和迪信通更加有了保持“渠道为王”战略定力的底气。
事实上,从手机实际销售环节来看,消费者可以零距离产品是线下渠道的固有优势,因为它能给消费者带来直观的手机使用体验,还能带来在售后和维修方面的天然便利性,也正是这一点,国内众多智能手机厂商依然把线下渠道作为重中之重。
与此相印证的是,就在今年4月份,一直注重线下渠道的魅族与迪信通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签署了1年20亿元的销售协议。还有一贯专注于线上的小米在其Note发布会上也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其渠道策略的调整:线上线下渠道同等重要。据悉,在小米的线下订货会上,与迪信通合作的订货量排在首位。
众多手机厂商对于线下渠道的投入和布局再次证明了线下网店对手机购买用户有着天然的粘性,这是单纯的线上渠道无法比拟的,而这正是迪信通的核心优势所在。目前迪信通在全国有超过3000家门店,堪称国内覆盖范围最广最深和规模最大的专业手机渠道。
坚持“渠道为王”发展定力,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金鑫对中国科技网表示,“迪信通正在依托线下优势打造一套线上线下一体的销售流程和体验,面对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唯有个性化服务牌才是传统渠道商的核心优势,而增值服务和线下渠道的结合则成为迪信通未来的杀手锏。”
变,是抓住互联网+风口,主动顺应形势,谋定而后动;不变,则是不受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干扰,“任它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坚持“渠道为王”的长久发展战略定力。就像迪信通倡导的线上线下结合的O2O生态服务模式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迪信通转型路径上的各种变与不变其实是途殊同归,而迪信通在转型战略上所坚持的变与不变之道,更是值得业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