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施华施华洛世奇属于什么档次?

时间:2023-02-02 21:15:2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使命。

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性人才?是我国当今国际化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进一步了解国际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挖掘国际学校办学特色,由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与京领创新人才课题组联合多位哈佛、剑桥、牛津、北大、清华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中教育大数据实验室提供学术支持的“国际学校百校调研”于7月正式启动。

校长领导力是此次调研的重点环节,国际学校校长作为掌舵人不仅需要具备一系列超越普通教师能力的素质,还需要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力、品牌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优质教育教学人才的鉴别与吸引能力。校长领导力是学校办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次百校调研团队专门对青苗国际双语学校施华校长进行了专访。

青苗始创于1998年,作为国内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国际双语教育品牌,最早开创中西方教育结合办学新模式。秉承“采中西合璧之萃,品文化融合之美”核心价值观二十年,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全国20余所校区、涵盖从幼儿园到初高中的教育集团。并且先后获得国际文凭组织(IB)认证、美国西部院校联盟(WASC)资格认证等国际权威认证,是国际双语教育的先驱者和领航者。

嘉宾介绍

施华

青苗教育集团创始人

青苗国际双语学校 总校长

京领:1998年您创办了青苗国际幼儿园,建校初期有什么让您难忘的事吗?

施校长:1998年,青苗的前身其实是共青团中央下属的一个日式特色的国际幼儿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中日美三国教育观念的差异,比如:日式理念主张不让孩子吃饱饭,七成饱锻炼孩子的忍耐力。中式理念强调秩序感,挪个椅子也要123分步骤。但是美方外教就不以为然,觉得只要把椅子放在指定位置,方法不限。

这些真实存在的文化差异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那时候我儿子刚刚两岁,出于一个新手母亲的角色,并且结合我的职业,真的是出现了很多思考。当时我们还特意联系一些北京市内知名幼儿园,专门讨论一些话题,针对东西方教育进行比较,思考中西方教育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这些感悟和收获直接为后来青苗“中西合璧”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京领:1998年建校至今,已经非常接近世纪之交了,当千禧之年到来之后,您觉得您或者青苗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施校长:当时工作刚满两年,团中央授予我一个“跨世纪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刚刚找到目标和方向的我,热情洋溢,在更多的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撞当中,收获满满。

记得那年圣诞节,我们的外教老师加班一周做的校园装饰特别漂亮。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去,想要给我一个惊喜。我确实很惊喜和感动,但是表达出来却是:这里还可以怎样怎样,那里怎么那样那样?外教老师当时就很沮丧。因为我们私下关系还不错,他后来就对我说,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你怎么就不能夸我们一下?

在咱们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指出缺点不就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吗?但是这件事就让我有一个反思,学会了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就是“三明治式管理方法”,也就是:先夸-指出缺点-再夸,这样大家就会很开心的接受和改进问题。

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作为一名领导者,很多时候“对”与“错”、“好”与“坏”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日子很长,对错好坏都可以慢慢修正,但是最重要的是维护住大家的心,让大家保持住对一件事的激情和热情。

其实这种方法用在教育过程中亦然,面对孩子,虽然我们也需要及时指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但是鼓励和爱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指责和批评消减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另外,表扬和鼓励也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当时我虽然常把“very good”挂在口头,但是我的外教老师非常不满,他告诉我“very good”简直与随口一句的“hello”一样无关痛痒。如果你要夸一个人漂亮,就应该说“今天你的眼睛好闪亮”或者“你的头发好迷人”,具体到某一点才是真心的夸奖,否则,一句“very good”无异于“Just so so”!

京领:当初青苗为什么会选择IB课程体系?

施校长:03年左右,无意中我参加了一个IB的培训,本想偷懒的我,没想到每分每秒都被老师的思路带着走,我们被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探究,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是逼你主动发现和思考的过程,也是探究式教育的魅力。在那三天的培训中,我觉得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上课方式太有意思了!所以很想把这种教育模式引入青苗的教育当中。

了解IB的人一定知道,IB不是一种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框架,它适用于所有语言、所有课程。青苗在保留国家教育大纲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引进IB,在当时得到了国际文凭组织(IBO)的大力支持,这是IB在中国“双语化”“本土化”的第一次尝试和实践。而事实证明,我们确实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

京领:自建校以来,青苗最让你引以为傲的是什么?

施校长:首先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一群朋友。无论哪个场合,我都能遇见青苗的家长,听他们向我表达对青苗的谢意,感谢青苗给予孩子的优质教育。其实我们就是这样,一直被大家的热情感染着、驱动着不断前进。

另外让我觉得骄傲的就是,看到后来有那么多人追随青苗在做同样的教育。那么多当年从青苗成长起来的年轻力量,如今在行业内成为中流砥柱。很骄傲也很感恩,这么多的同行者,愿意继续发扬青苗创立的教育模式,让这种“中西合璧式教育”的价值和文化被广泛传播。

最后,身为一个母亲,让我最骄傲的是,当初青苗教育模式下的首个“小白鼠”——我的儿子。他是青苗的第一个学生,在青苗一直接受国际课程教育的他,从伦敦大学学院 (UCL)教育专业硕士毕业后,今年,他以初试复试均为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这么多年,他是我的小福娃,是我所有工作的动力和方向,也是青苗所有教育成果的检验者和见证者。看到他的今天,我觉得一切努力和辛苦都值得!

京领:在您心目中,让青苗蒸蒸日上的核心元素是什么?

施校长:是团结。家校、师生、团队之间的“爱、关心与支持”,形成一个“爱的传递”。

我认为,在管理中,只有校长真正发自内心去关心老师和员工们,真正地去关心他们、支持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他们才能传递这种积极的情感,真心实意地想着孩子。教育中也是这样,师生之间只有先建立情感链接,老师讲的知识、说的道理、做的行为,才能在学生那里真正发生作用,形成正向的引导。

这就是为什么青苗要把“爱、关心与支持”作为核心文化,因为一旦你把每个人的内在动力挖掘或者调动出来,剩下的就简单多了。

京领:在招募教师的时候,您最看重的一点是什么?

施校长:心。你要能感受到她是一个有温度的人、一个善良的人。

专业教育学历和经历背景固然重要,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发自内心对教育的热爱也同样重要。这是由老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老师是要用心去带动这些孩子进步,而无法用考试来衡量。技能、技巧都是可以后天训练提升的,但是内心对孩子的热爱、性格里的温和与耐心,是教育中最为宝贵和难得的部分。

京领:从青苗学校到青苗集团,您认为学校式管理和集团化管理的区别在哪里?哪一个可能更有优势?

施校长:都挺好的。我是从幼儿园开始做起来的,那时候我甚至自己做前台,接送校车,和园里的每位家长成为朋友。这些基层工作会帮助我在后来直至现在的管理工作中,可以去更好地理解每一个角色的需求。因此我现在仍会鼓励我的校长和老师们多去基层看看,只有这样才会有同理心,才能理解每一个角色都很重要。

如今青苗早就不再是当初那个小小的幼儿园,全国二十余所校区的规模,集团化的管理让青苗为我的团队提供了更大的平台。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年轻人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愿意陪伴我们一起成长,因为青苗给了大家足够多的机会和可能,去做更重要的事、做更喜欢的事。青苗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留住了人才。

京领:以您几十年的从教经验来看,您认为做校长最重要的是什么?

施校长:做校长最重要的,第一肯定是专业性。但是今天我却不想说“专业性”,因为在这一点上,我的HR团队一定有更具体的参考标准和审核体系,他们做得比我更专业,这不是我最终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于我而言,最终我能选定的人,一定是一位引领者。学校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人与人的工作,所有的孩子、老师和家长都在他的引领之下,所以这个人一定得是一个有温度、有热量的人。懂得关心、懂得引领,让更多的人成为好老师,把每个人都用在恰当的位置上,把更多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京领:青苗的办学理念是“采中西合璧之萃,品文化融合之美”,您能简要地谈一谈吗?

施校长:当年很多人认为双语学校就多学一种语言(英语),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相比语言,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孩子小时候学习多门语言是一件简单的事,难的是去探索背后的文化问题,获取相互的、更深层次的交流和理解。

青苗致力于做到的双语教育,也是这种深层融合的文化教育。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仅能够运用一种以上的语言、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有信心和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是一个能够批判性地欣赏本民族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能欣赏他人价值观及传统的开放型人才。

京领:现在创新竞争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您认为青苗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施校长:第一,坚持没有标准答案的教育;第二,给予自由的环境帮助他们发掘自我。

坚持没有标准答案的教育,这也是IB的精神所在。IB鼓励每个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他们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可以凭借独立自主和合作的精神来探索新的角色、观点和策略,能灵活面对来自未来的各种挑战和变化,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给孩子自由,给他一个相对自由、安全的环境,因为当有很多“不许”的时候孩子就会紧张,不能发掘真正的自己。举个例子,我常把小学教育比作一条长长的走廊,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在这条长廊上自由地探索,鼓励他们随意推开一扇扇门,去体验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如果说像音乐这扇门他进去就不出来了,那你就可以帮他再打开更往里走的一扇门……创新往往要建立在孩子的热情和特长上,而“自由探索”的空间就是给予他们发掘自我的前提。

京领: 您认为未来什么样的国际学校会受到家长欢迎?

施校长:我觉得未来的国际学校第一要安放好孩子的中国心。我们是要吸取西方教育的优点,了解西方的语言和文化,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给丢掉,盲目地去学别人,我们倡导教育自信、文化自信。

第二为孩子提供更大的世界舞台,让我们的孩子走得出、回得来、留得住,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世界型人才。

第三是提供精英式教育,所谓精英,不是简单地说有多成功、多有钱,而是具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勇气!

京领:现在青苗引进了藤校计划,您能谈一谈对它的一些期待吗?

施校长:说起来,“⻘苗”这个名字还是源自童话《杰克与魔豆》(Jack and Beanstalk)。故事里一粒微不足道的种子,最后长成耸壑昂霄的藤蔓,这其实是我相信的成长的力量。

提出“藤校计划”,这个“藤校”,一方面是指那些世界级顶尖名校,另一方面也指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希望每个孩子能够意识到他自己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坚定信念,无惧挫折,在生命的长河里持续地努力。

正如我们的品牌故事里所说,只要予以爱与时间的浇灌,每粒种子都有耸入云天的潜力和未来。我们要相信生命成长的奇迹!The Magic Power of Growing!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