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大宅乡起义应该不陌生,作为农民起义的领导人,陈胜、吴广是农民还是平民,我们今天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陈胜和吴广早期在秦国的户籍确实是农民。
但是!他和吴广可能在始皇帝灭亡六国后从贵族贬为农民。
可以查看以下内容:
一、名字的疑点:
关于陈胜和吴广的名字,史记是这样记载的。
“陈胜、杨成仁也,字相关。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他俩有姓也就算了居然还有字!
姓就不用多说了,因为在秦朝时期已经开始慢慢普及姓氏,也就是说在当时平民中也有拥有姓的,但是 字这个东西在古代一般人可没有,而在战国时期、秦朝时期更是有身份的人才有的;即便是封建王朝后期,最低标准也是读书人才有的;
二、陈胜的官职:
如果说上面陈胜吴广的字有可能是发迹之后再取的,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陈胜吴广的官职;
“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这里说调居住在里巷左边的贫民去防守渔阳,一共有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他俩也在这次征发当中,并且当了屯长;
那么问题来了,根据出土以及现有文献记载,秦朝军队官制中,五什为屯设屯长;
当然了究竟是他俩都当上了屯长,还是说只有陈胜当上了屯长,这个目前不能下定论,因为史书记载的也比较模糊,但是我个人认为,他俩都当上了屯长;
可能有些人觉得屯长这个官并不大,是个芝麻小官,如果按照编制人数算的话,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排长;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在秦朝做官的 ;你要想在秦朝做官也很简单粗暴,靠以下三种就行:
一种:你有爵位加身;
二种:你有钱,当地有威望的豪绅;
三种:靠学识;
很显然除了第一种,农民有可能可以上位,其余两种总结归纳一下就是,你得有钱。
当然了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他俩有爵位;但目前的出土的史料中并没有记载过这俩人在这之前有没有服过兵役打过仗立过功。这个目前是个未知数;所以第一种暂时也不能排除;
但是,只要三种中符合一种的,他俩都不再是普通的“农民或者平民”了;
三、 了解实时政事:
在史记中陈胜吴广有这么一段对话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这…陈胜的消息是不是太灵通了一些?
要知道皇权更替本身就是宫闱之密,一般人都不可能知道得那么清楚;即便是放在现在信息科技这么发达,我们也是只知道我们应该知道的东西;而陈胜在当时交通那么不发达的情况下,居然清楚的知道八百多公里以外皇宫内院以内的秘密;而吴广明显不知道这个信息,你要说他背后没人,打死我都不信…
四、 绸帕和朱砂:
史记中记载着这么一句话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这里的丹书帛,指的就是绸帕和朱砂;
这两样东西在当时根本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
绸帕是什么?用大白话说的意思就是手巾或者手绢;我相信历朝历代没有哪个农民会随身揣着手巾...
至于朱砂,如果说绸帕我还能捡一条那么朱砂这个东西妥妥的就是上层社会才有的东西;毕竟那个时候流行炼丹,而炼丹的时候就会往里面加这个东西…
但,陈胜随身就带着这两样不属于农民层级的东西;
五、失期当斩:
大家应该也清楚,大泽乡起义的原由有两个一个是反对暴秦,另一个就是这个“失期当斩”。
不过,我想说的是,这个“失期当斩”极有可能是陈胜忽悠他们一起起义的借口;
因为当时的秦律已经比较完善了,虽然目前暂时没有关于戍役的相关文献出土,但是根据现有出土的文献秦律特性,凡是类似于这类的处罚,均有设层级;打个比方:
失期1-3天该如何处置
时期4-6天该如何处置
以此类推
然后遇到自然灾害,被迫失期该如何处置;
而不是简单的一句,失期当斩;
况且如果真的是失期当斩,那么大家应该是都有责任,但是奇怪的是押送士卒的军官却一点都不着急,还是该吃吃该喝喝,这就很怪异了,你押送的戎卒都“失期当斩”了,哪怕不斩他俩,也有其他严重的处罚的,可这哥俩愣是一点都不担心….如果说失期和他们一点责任关系都没有的话,那陈胜他们扬言要逃跑,这哥俩也没必要大怒吧?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在某一地新出土的文献中有关于秦律中的戍役律,这样或许可以为我们还原出最为真实的历史。
不过如果戍役律真的没有失期当斩的话,那么恐怕会重新定义这场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