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为北宋中后期的文坛领袖,作为一个出身底层的诗人,无论是他的文学成就还是他的人品,都值得人们尊敬。
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他在这900多年来,一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他并不像一般传统的文人,创作出来的作品,那也是别具一格,往往可能只是那么寥寥数语,不仅描写的很是抒情,同时还充满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有着一种高尚的品德,这也正是他作品里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其实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伟大的文豪,可是苏轼正是由于他与众不同,为此才能够令他始终成为了中国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其实人们之所以会喜爱苏轼,文学的成功是一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使得是他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那一份哲理,以及他对于人生的那份从容;尽管在现实的生活中,他并不如意,处处遭受了打压与排挤,可是他依旧能够从容地面对,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之处,那都是能够保持文人的风骨,并不会害怕困难和挫折,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苏轼的后半生更是颠沛流离,自从“乌台诗案”之后,他的人生便是发生了戏剧的转变,先是被贬到了偏远的黄州,此后又是惠州和儋州,他这样的一种人生经历,也使得他的作品显得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有说服力,写得更加的有哲理,而我们读他的作品,如果能够真正地理解透那份哲理,最终为自己所用,相信对于自己的人生一定是会有帮助。譬如他的这首《琴诗》,那就是很特别的一首作品,整首诗看似写得很普通,可是处处充满哲理。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可能初读这首诗时着实很觉得平淡无奇,但这首诗其实是讲述了弹琴的道理,对于弹琴不仅要有熟悉的技法,同时还要有深厚的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演奏出一首优美的曲子。虽然这首诗是在描写如何弹好琴,其实更多的还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更是告诉了我们一个古老的道理,人那就是要有情感,做任何的事情都要用心,还有就是熟练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加的优秀,才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这开篇的第一二句写得就很特别,也很是有哲理,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它就不会响?在这两句诗中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于琴的理解,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琴想要发出声音,还需要人去演奏,也只有这样才会发出优雅的声音。而做为人一定也有自己的位置,只要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才能够有所作为。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那如果声音是从指头上发出,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手指上听不到呢?最后这两句又是进一步地阐述了这种观点,那人与琴彼此相存,谁也离不开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演奏一首曲子,才能够发出优美的动人的琴声。所以这最后两句,同时有着深刻的哲理。
苏轼的很多诗其实都充满了哲理,而他的这首《琴诗》,虽然通篇看似平淡无奇,可是那一份深厚的哲理,却是令人赞叹不已,同时也正是这样的一份哲理,才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处处充满了哲理。而作为读者只要能够真正地读懂这首诗,那对于自己的人生一定是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