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李渊 报道)2月14日,上午9时许,笔者通过电话采访一位看似普通但又非常出色的人,他的网名:嵩城浪子,名字:王六怀、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从事文化旅游工作。
在采访中:笔者问到:你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制毛衣呢?截止目前一共织了多少呢?
他讲到:小时候家里兄妹多,都是自己学些维持生计的手艺,编织,裁缝兄妹九个基本都会。好多年不织了,现在重新又捡起来。我重又捡起编织没有多久,织了几件毛衣,几双鞋子,一些茶杯套,茶垫,24顶长寿帽子送给嵩县百岁以上的老人等等。
当笔者问到:过去这个原本是女人的活儿,为何成了你每天必须要坚持不懈这干个事?
他动情的回答:做家务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同样可以更好的做家务,但任何事情一定要做的开心,把做事当成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那就干啥也不觉得累了。女人能干的活男人一定能干,并且会干的更好。
笔者采访后了解到:他的家在洛阳嵩县农村(大安头),60-70年代家里很穷,兄妹九个,他排行老九,家庭成员勤劳俭朴就不用说了,哥哥姐姐都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他也随着哥姐们学了些小手艺。球类运动,音乐爱好,书画创作、马拉松、游泳、铁人三项都是他的最爱等等,每一项东西都做的不好,但基本都知道怎样做,能上得了手,就像编织一样。其实,他做起事来样样很认真、件件事都很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因为还荣获很多很多荣誉及奖状呢!同时,他组织了洛阳的好多场马拉松赛事和游泳赛事活动,在洛阳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河南的马拉松、游泳和铁三圈内几乎人尽皆知。
疫情时期,防控任务大与天,为不给大家添乱,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闷得久了就织织毛衣来打发时间。短短的时间内织成了几件毛衣,水杯罩、茶具垫,鞋子等。他织成的毛衣或马夹、以及生活的日用品,穿上很时尚上,用起来很方便也很美观。他从事的是文化旅游工作,也想用自身实践来感召大家要保护这些传统工艺,并想法把她保护下来,传承下去。
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曾经一度出现了供需防护物资短缺,他突然心血来潮织几个口罩让家里使用,这口罩美观大方干净又方便。在防控疫情关键时期口罩难买,只好自己动手编织了,这口罩既保暖又可防控,还经久耐用。为加大隔离效果,特意联系卫生部门,口罩内置隔离内衬,使编织的口罩能达到疫情时期隔离的效果。现在他正动员嵩县的编织爱好者让大家积极动手,待在家里,编制口罩,不给国家添乱,共同为国家减轻负担。
过去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他带动下,老婆看他织了,她也动起手来,赶织了起来……
当他重新又捡起这些东西织好穿在身上,自己感觉很阳光,生活充满了朝气。特别是疫情时期能和大家携手一道,自己动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嵩县疫情保卫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找到了国家有难之时宅在家里自己存在在的价值,感觉很欣慰,也从内心里对自己产生一种莫名的有敬畏。
当前,他所作的手工口罩、毛衣等,这不仅仅是对儿时生活一种回望,更是号召身边广大喜欢做事的亲朋好友,共同捡起这个传统手工艺技术,留住民族工艺的魂。
“当你老了,眼睛低垂”听这首歌是自己现在生活的真实写照,沧桑的面孔掩饰不了岁月的烙印,我们已不再年轻。但布满老茧的双手依然能编自己的多彩生活,也感觉很惬意……
在防“疫”战中,他用手工制作的口罩,用他亲身经历传递着正能量,传承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待武汉樱花盛开之时,我们一起去欣赏武汉美景,放歌黄鹤风情。
虽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殷实,但传统手工艺依然是我们的民族瑰宝。传承文化血脉,唤醒尘封的记忆,让珍贵的民族文化叶落归根,放飞自然,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路上的一个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