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战红色家谱:胡文乐的会战记忆都是正能量
原标题:天当屋,地当床,一点儿都不觉得苦
胡文乐的会战记忆都是正能量
和胡老的名字一样,他给记者留下的印象确实是博文而乐观。就连说起那个艰苦的年代,他也讲得轻描淡写,尽是欢乐……
沃野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60年前4月的一天,四川某地一个二等站的站台上,几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呆呆地站在那儿,眼瞅着一趟趟的列车停下,又从他们面前开走。
这些头一次出远门的年轻人,漫无目的的等待,是因为他们走得过于匆忙,竟忘了问问上级领导,他们该上哪趟车,目的地是哪里……
终于,他们中间有人憋不住联系到了相关人员,领导才知道有批人落在了站台上。经过紧急请示,才让一行人登上了北去的列车,这其中就有年轻的胡文乐。
长话短说,横跨南北,在列车上逛荡了一个多星期,他辗转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片荒原的萨尔图。
当时和他们同来的还有一个板房、一顶活动帐篷以及生火做饭用的锅碗瓢盆。
胡老说:“在一个叫杏树岗的地方,嘎斯卡车停在了荒无人烟的草原上,说这就是我们油田勘探工作的临时驻地。别看大家在车上很兴奋,有说有笑有精神头,可是一到了地方,下了车的他们就全东倒西歪地趴窝了。”
“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个临时队里一位年长的玉门来的老师傅,分派我和另一个小伙子去挑点水,做埋锅造饭的准备。我们俩担着一种上粗下细、被当地人叫做‘喂得罗’的水桶就出发了。”
“本想野草茂盛的地方,水是不会缺的,可我们俩走着找着,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才在一个叫张铁匠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像样的还带着冰碴的碱水泡子。”
“挑上水,扁担在肩上有节奏地颤动。路远、心急,自然走得就快,走得越快,桶悠荡的幅度就越大,将近下午3点钟,我们才算是回到了营地,但‘喂得罗’里的水,大多让我俩一路‘浇地’了。”
风雨侵衣骨愈硬 饥餐露宿志更坚
四月的东北草原,风大到人被吹得直跑,想支起帐篷原本就是个难事,再加上大地还未开化,坚硬到与大铁钉子相碰,只落下个白点。
铁钉子是固定帐篷的唯一基础,搞不定它,帐篷即便支起来,也会被风吹得不见踪影。
天渐渐地黑下来,无遮无挡的草原上,大风更加肆无忌惮。放在一边的篷布被风吹得轰轰响,像敲鼓、又像打雷,空旷的、似音箱般地回响,一浪浪在草原上传得很远、很远……
胡老说:“想尽了一切办法,帐篷是支不起来了。‘屋子’没了,总得有个睡觉的地方吧。有经验的老同志组织我们捡了些别人丢弃的破木头、破板皮之类的东西,做了一个离地不高的简易大通铺,用分给我们的草垫子先铺成床,再做一圈挡风的床围子,一个露天的‘小家’就这么凑合成了。谁也别嫌谁,都一个挨一个挤着,相互取暖,如果谁想来个‘单人床’,不冻出个好歹算是幸运!”
说到苦,胡老也说,那时的确是苦,但这苦对于他这样一位从四川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来说,并没到承受不了的程度,可也有人没挺住,悄悄地跑了……
“那是我的一个小老乡。”胡老说:“那时候井不像现在这么密,井与井之间距离很远,为了方便工作,许多工人就在井边盖个简易的小屋住宿。”
那时,岗位巡查、交叉互查、领导检查……一天要查很多遍。
有一天,岗位巡查时发现我这小老乡脱岗了,四处找了半天,没个人影,就被记了下来。紧接着多次检查,小老乡都没在岗。
情况反映上来,到他的宿舍一看,除了人,啥都在。于是,大家组织人在附近开始地毯式查找,可还是踪迹全无。
最后才知道,小老乡怕苦,连夜啥也没要,偷偷跑回老家,不辞而别了。
一丝不苟传持久 攻坚克难好榜样
上世纪60年代,大庆有个响当当的标杆——南八队。身处恶劣环境,这个队的干部、职工克服困难、攻坚啃硬,坚持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的恶劣环境斗,被会战工委命名为“斗硬”采油队。
这个看起来打着时代印迹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要是让胡老具体地讲一下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的恶劣环境斗的例子,有很多。
与天斗,当年的石油工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不管你天气如何作妖,我自岿然不动;与地斗,当年大庆就流行着一句:“石油工作者岗位在地下,斗争对象是油层。”与大自然的恶劣环境斗,那就更好理解了,在东北这样滴水成冰的高寒地带,石油工人钻井不停,喊出了石油工人无冬天的豪言壮语。
今天,咱要说说胡老在这个标杆队工作时,与自己斗、与疾病斗的小故事。
那是1964年的冬天,胡老得了较严重的胃病,一连几天吃不下东西。
“一想到我负责的井,还有一些数据没有录全,让同事们帮忙,又担心录的数据不准确,就躺不住了。爬起来,胃揪心地疼,在床边上喘口气,汗珠子顺着脸往下淌。这时候产生了思想斗争,一方面想着晚一天就晚一天了,明天好一点再录也差不了啥。可另一个念头,一下子占了上风:咱是标杆队的人,得干称得上标杆的事,哪能因为自己的病痛,影响了数据的采集?人不能把自己看得那么金贵,这病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想到这儿,我紧紧裤腰带,迎着寒风就上井了,一直到取全数据,才安心地回家休息。”胡老对记者说。
1964年,胡老被会战指挥部评为“会战五好红旗手”,1965年被评为“会战五好标兵”,大庆市委、市政府、大庆石油管理局授予他“会战标兵”称号,并颁发了奖章。
红色传承:“斗硬”精神与时俱进
讲述人:胡志强(胡老的长子)
“斗硬”,现在看来好似有些不合时宜,但在我看来,却是那样熟悉,那样习惯。
父辈们的“斗硬”,是为了尽快实现国家石油自给,不怕困难,战天斗地的“斗硬”。我们这辈人的“斗硬”,是打铁还要自身硬,是身先士卒做出榜样的“硬”。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传承与感召下,在工作岗位上,我两次被团市委授予“青年模范”“青年模范标兵”称号。
敢于“斗硬”,还表现在我同歪风邪气作斗争上。面对疯狂的偷油盗贼,我毫不畏惧,与他们“斗硬”,将这些不法之徒绳之以法。因此被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授予“人民群众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继承和传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就要敢于担当,不畏风险,这不是空话,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习惯。
文/大庆晚报记者 伏虎 图/胡志强提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