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522年末,后世亦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大流士28岁,正值盛年。

他虽然亦是阿契美尼德家族的成员,但是与居鲁士大帝的血缘相对较远,如果按照中国人的宗法,他的祖先阿里亚兰尼斯王子与居鲁士一世是亲兄弟,和冈比西斯二世是五服之内的亲族。其时他的父亲希斯塔斯佩斯正担任波斯帝国帕提亚地区的总督,祖父阿尔萨米斯依然健在。他曾随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埃及,由于在进军库施期间国王禁卫军——长生军的统领马尔杜拜去世,大流士被冈比西斯二世任命为新的长生军统领。

在剪除篡位者高墨达之后,掌权的“波斯七贵”正在考虑波斯帝国的未来,由于居鲁士大帝此时已经没有男性子嗣和后代,无人继位,于是首要问题就是讨论国家未来采用何种政体。

欧塔涅斯主张全波斯人都参加国家的管理,实行民主政体,把国家的一切公共事务全部交由民众决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美伽比佐斯则主张实行贵族共和制,因为民众盲目而短视,必须把国家交给优秀而富有经验的人,这样在决策的时候才能做出高明的决定;而大流士则主张依旧实行君主制,因为即使优秀精明的人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形成相互斗争的派系,最终还是需要最优秀的人物来做出决定。七个人最后投票决定,四票对三票,君主制成为帝国未来的制度。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谁来当国王,其中欧塔涅斯决定不参加王位的角逐,其他六个人想了一个决定谁是国王的办法,决定某一天早晨大家骑马到一个地方相会,谁的马先叫谁就来当国王。大流士的马夫给大流士出了一个主意,他把和大流士的坐骑交配过的母马栓在众人约定见面的地方,结果第二天大流士的马在很远的地方就闻到了这匹母马的味道,先叫了起来。这样大流士就被推举为阿契美尼德家族的继承人,继承王位。

西元前521年,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大流士登上了波斯帝国万王之王的宝座,依据传统,他还娶了居鲁士大帝的长女,冈比西斯二世的姊妹兼妻子,众后之后阿托莎为妻,加强自己作为居鲁士大帝继承人的地位。

但是我们前文讲述,此时的波斯帝国是一个由众多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王国,城邦,地方王公,部落联盟,部落,部族聚合在一起的“联邦国家”,很多小王国,城邦,部落的领袖依然保留着各种相当于国王性质的头衔,这也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号称万王之王,四方之王的的原因。这种国家的组织形式和中华文化里对国家组织形式的认知完全不同。不但不同于自秦王朝以后实行的以郡县制为基础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君主国家不同,也不同于周王朝初期实行的以神权和宗法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君主国家。即使2500多年以后的今天,中东,近东地区的国家的基本社会组织仍然是以部族为基础。

在传统社会,中国人讲的是皇权不下乡,而在当今的近东,中东地区依然是国家权力不下部族,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点,就很难对近东,中东地区复杂的形势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当然形成这种社会形态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这也是作者斗胆以自己粗浅的认识,以波斯民族为中心梳理这些历史的初衷。

由于居鲁士大帝及其后裔们在短时期内相继去世,被征服地区的反抗和分离势力必然迸发出来,不仅帝国在东方的行省纷纷表示脱离帝国的统治,就连居鲁士时代的基本盘,埃兰,米底也发生了叛乱。天下烽烟四起,刀兵汹汹而来,居鲁士大帝一手缔造的帝国,似乎就要分崩离析,二世而亡。

但是也是正因为这些反抗的力量是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虽然他们都不愿意臣服波斯人的统治,但是他们相互之间也缺乏联系和协同,有些甚至是百年的宿敌,因此各自为战,这就给了大流士各个击破的可能。

从西元前520年到前519年,大流士赴全国各地平定叛乱,先后打了十八次较大的战役,俘获了八个叛军首领,终于一举荡平群枭,恢复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对帝国全境的统治。

于是志得意满的大流士来到一处人迹罕至的高山之巅,把这一段历史和他的功业用埃兰语阿卡德语以及古波斯语的楔形文字

铭刻在石壁之上,向他虔诚供养的阿胡拉马兹达神致意。这段铭文在1835年被后人英国学者罗林生发现,名之曰:贝希斯敦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