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3851 字 14 图
预计阅读时间:10 分钟
疫情防控,社区就是前哨阵地。
测温、登记、巡视、消杀、安抚……在一级响应启动后,天津市1万6千名社区工作者就开始了从早到晚的严防死守。
河东区二号桥街福天里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袁春香从大年三十那天起,就带领社工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让她没想到的是,社区里接二连三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其中还有自己的邻居。
恐慌一时间在社区弥漫。如何织密防控网络,监护好隔离人员,疏导居民情绪,这成了袁春香每天最牵肠挂肚的事。
袁春香(右)和同事一起在社区内进行消杀工作。
“我走了,谁管我老爹老娘?”
2月1日,星期六,这是袁春香今年春节以来的第一个轮休日。从1月24日(大年三十)那天起,她已经连续8天没有休息了。袁春香决定给丈夫和女儿做点好吃的。晚上7点,她刚包好西葫芦羊肉馅的饺子,还没来得及下锅,电话响了,是街道负责疫情工作的同志,告诉她,辖区内在天津动车客车段工作的马师傅得去隔离点集中隔离,今晚就去接,让她赶紧通知本人。袁春香顾不上擦掉手上的面粉,马上拨通了马师傅的电话:“马师傅,刚接到通知,您得到集中隔离点去隔离,今晚就走,您收拾收拾东西准备一下吧。”“我不去!”马师傅的回答让袁春香措手不及。“您是有嘛困难吗?”“我得伺候我老爹老娘,我走了,谁管他们?”原来,马师傅有一对80多岁的父母,住在隔壁小区秀波园,日常生活采买、做饭全靠马师傅照顾。马师傅担心,自己去隔离点了,没人照顾老爹老娘可咋办?孝顺父母人之常情,袁春香犯了难,赶紧跟街道反映情况,得到的答复是:为了阻断疫情,必须集中隔离!袁春香咬咬嘴唇,做了一个决定。她再给马师傅打电话:“马师傅,您的顾虑我理解,您看这样行吗?您父母吃饭的事儿我包了,每天我都亲自把饭菜送到您父母家里边,您就安心隔离,行吗?”马师傅犹豫了一下:“您那么忙,能行吗?”“您放一百个心,甭管多忙,我保证亲自送到。”“行,有您这话,我就安心了。”袁春香的承诺终于让马师傅吃了一颗定心丸。当晚8点,马师傅就被专车接去了集中隔离点。
马师傅隔离期间,袁春香每天亲自给马师傅父母送饭
第二天中午,忙完社区的事,袁春香在附近找了一家正规干净的饭店,定了一份既软和又营养的八珍豆腐,还特意给马师傅拍了照片发过去。没想到,马师傅却回复说:“袁书记,我父母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大夫不让吃豆制品。”袁春香一拍脑袋,“疏忽了”,马上换了一份清淡爽口的菜,给马师傅确认没问题后,赶紧给两位老人送了过去。从那以后,每天中午和晚上,不管多忙,袁春香都亲自去饭店给两位老人点菜、送饭,从未耽误。有一次下大雪,社工心疼她,说要替她送饭,她说:“我答应人家了,亲自送,就得做到。”那天,从福天里到饭店再到马师傅父母家,袁春香冒着大雪徒步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当她按时敲响两位老人的房门时,身上还带着雪花。两位老人感动得拉着她的手连声说“谢谢”。
下大雪的那天,袁春香徒步近一小时坚持为马师傅父母送饭。
一周后,马师傅解除隔离回家了,看到父母被照顾得那么好,他也非常感动,在电话里连声感谢,袁春香只是说:“没事没事,我应该做的。”
邻居也是密切接触者!
2月10日、11日,本市相继通报了第95例、第101例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他们是住在河东区大直沽汇贤里的一对夫妇,确诊前曾前往三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还曾到过津塘公路人人乐超市。全市范围内开始紧急寻找他们的密切接触者。
2月12日晚上9点,忙碌了一天的袁春香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洗好手、换好衣服、做完消毒,刚在沙发上躺下,电话又响了,这次接到的通知是:经过排查,上述确诊病例在人人乐超市买东西时,超市的当班收银员王丽(化名)就住在福天里,必须立即转移到集中隔离点。
袁春香心里咯噔一下!
王丽是袁春香的邻居,两家住在同一栋楼,平时虽然接触不是很多,但袁春香记得,王丽比自己小几岁,是个性格开朗的人。
她拿起电话准备拨给王丽,想了想,又放下了,起身穿好衣服、戴好口罩,来到王丽家门口。她有些担心王丽接受不了这件事,觉得还是当面跟她说比较好,如果王丽情绪有波动,自己也能好好劝解。
按响门铃,表明来意,王丽家人打开房门,袁春香站在门口,王丽戴着口罩,远远地站在屋内,看起来有些情绪低落。听袁春香说明情况,王丽似乎早有心理准备,显得很平静。
袁春香说:“你收拾收拾东西吧,今晚就派车来接你走。”
王丽沉默一下,点点头:“行,知道了。”
袁春香接着说:“你的家属就在家里隔离,有嘛困难就跟我们说,买东西嘛的我们都能帮忙。”
王丽还是点点头:“行。”
离开王丽家,袁春香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不仅是因为病毒凶猛,还因为现在涉及的都是自己的街坊邻里。
当天夜里11点半,接王丽的车来了,几名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将王丽护送去了隔离点。袁春香站在寒冷的夜里,目送车辆驶出视线。她第一次感到病毒原来离自己如此之近,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月12日深夜,袁春香目送接走邻居王丽(化名)的车远去。
第二天一早,袁春香的手机和微信就响个不停。大半夜里有人穿着防护服来接人,让一些居民有些恐慌,他们纷纷打电话问袁春香:“袁主任,咱们小区是不是有(新冠肺炎)病人了?”袁春香一个一个耐心回复:“没有病人,放心!只是密切接触者,为了大家的安全起见,所以接到隔离点去隔离。
”有些居民因为害怕感染病毒,情绪激动,话说的不那么好听,袁春香也都耐心解答。她说:“换了我是老百姓,身边有了密接者,我也得嘀咕,也得给社区主任打电话。这时候,大伙儿要的就是心里有数。”
她嘱咐楼栋长和网格员,一定要做好居民的安抚工作,利用微信群和电话,跟大家讲清楚:市委市政府为防控疫情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把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确保大家的生命安全,让大家安心。
一名密切接触者发烧了!
在第95例、第101例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公布后,秀波园的居民李师傅发现,自己曾与这两名病例于同一时间段在三中心就诊,也成了密切接触者,于是主动和爱人刘大姐一起居家隔离,每天两次向居委会上报体温。
2月16日,李师傅感觉扁桃体肿痛,并有些发热。连续三天,肿痛不断加重,体温也始终偏高。作为密切接触者,这种情况就要按照疑似病例来处理,必须到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
可是,李师傅说什么也不愿意去隔离点。他的身体不太好,担心自己去了隔离点会被交叉感染。
他对打电话来劝导的袁春香说:“我就是扁桃体发炎了,要是没得新冠肺炎,去了隔离点,万一被传染了(新冠肺炎)怎么办?”
袁春香很能体谅他的心情,换位思考,疫情之下,人们都怕感染病毒。说到底,之所以有这个担心,还是因为对隔离点的情况不够了解。
袁春香给居家隔离人员打电话嘘寒问暖
她耐心对李师傅解释:“您别怕,咱们的隔离点都是单间,都有医护人员,会严格做好隔离,绝不会造成交叉感染。您看,咱社区不是已经有解除隔离回来的吗?只要确诊您不是新冠肺炎,隔离时间一到,您就能回家了!现在对您进行隔离,也是对您和您的家属负责任!”
经过反复劝导,李师傅终于放心些了,可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袁书记,我有血栓,还有皮肤病,每天都得吃药、擦药,去了隔离点,万一药吃完了怎么办?没人帮我擦药怎么办?”
这确实是实际困难!袁春香又通过街道跟隔离点进行沟通,确保李师傅在隔离期间不会断药,并且有医护人员帮他擦药,这才彻底解除了李师傅的后顾之忧。
2月18日中午,看着接李师傅的车开走,袁春香的心里既轻松又沉重。
最大心愿:好好睡一觉
袁春香2009年来到福天里社区,负责民政工作,2015年起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她快人快语,工作起来就像个陀螺,做邻里工作时更有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她负责的福天里社区包括福天里和秀波园两个自然小区,共2090住户,老旧楼多,老年人多,还有外来租户。她每天带着3名社区主任和6名社工,上门宣传、核实排查、按时消杀、登记测温、安排隔离……
袁春香(左一)夜间执勤,为返津人员进行登记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袁春香管辖的社区里,共出现5户密切接触者,在他们的努力下,其中两户已经解除隔离;还有几十户外地回津人员,包括一例湖北武汉返津和一户湖北黄冈返津,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了居家隔离。但袁春香一刻都不敢掉以轻心。
每天早晨7点,她都准时到岗,测温、登记、巡视、消杀之外,她最繁忙的工作就是接打电话、回复微信。她的手机每隔十几分钟就会响起,有社工向她反映出入证不够用的,有居民打电话要求协调纠纷的,有居家隔离人员向她上报体温的……她都一一耐心回复。
在社区办公室的空地上,堆放着许多矿泉水、八宝粥和方便面,袁春香说,这些都是居民自发捐赠给社工的。“他们说,哎呀,看你们太辛苦了,太不容易了,也帮不上啥忙,就捐点东西吧,一点心意!”
居民自发捐赠给社工的食品和水。
48岁的袁春香身形瘦削,工作起来手脚麻利,只是,露在口罩外面的大眼睛透着疲惫。她说,干起活来不觉得累,可每天一回到家,就感觉撑不住了。
“天天忙,本来想着,回家给丈夫、孩子做点好吃的,可一看见床铺啊……躺下就不想起来了!”
因为疫情,袁春香忙得完全顾不上家,“逼”得从没买过菜的丈夫,有一天开车出去买了一后备箱的菜回来,家里做饭的活儿也全包了。女儿看到妈妈这么辛苦,也更加懂事了,每天都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锅碗瓢盆刷得干干净净,有时看妈妈实在太忙,还主动要求做志愿者,帮大家扫雪、贴通知。
袁春香调侃地说:“看来疫情能让人成长啊!”
问起她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袁春香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过去之后,好好睡一觉!”
(文中王丽为化名)
记者 | 巩胜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