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溪谷
拾光山丘
原乡绿道的花海
原乡绿道的林盘
沿着绿道走进都江堰天马镇,踏青千亩油菜花田,在玫瑰花溪谷徜徉于绚丽花海,沿着柏条河上行,除了淋漓尽致地体验到都江堰精华灌区流淌出的天府文化尤其是农耕文化,穿行于乡间林盘的绿道,还可充分感受到绿道串联起的农商文体旅多样消费场景……昨日,“春天里,我和绿道有个约会”活动走进都江堰市天马镇原乡绿道。“走进绿道,赏花踏青本就让人赏心悦目了,让我更惊叹的是,这里的林盘与绿道融合完美,而且,一路游玩都在都江堰市天府源田园综合体里,听说这里还是全国首批、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呢,就更觉得不虚此行了!”参观过程中,市民徐雯不由得有感而发。
徜徉在花海
尽情体验农耕文化魅力
“快看,好大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海!”昨日上午10点,记者和市民一行踏进了都江堰天马镇原乡绿道,市民王代秀一边高声地招呼着大伙儿,一边兴奋地跑向花开得正盛的油菜田。
此时节,正值天马镇金陵社区油菜花节。记者看到,一顶大红花轿在人群中缓缓行进,欢快的乐曲伴着轿夫的吆喝,让绿道旁的金黄田野拉开了一场幕天席地的田间盛会。
“大家晓得不,我们这儿田园风光绮丽、人文底蕴厚重,而且农耕文明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保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天马轿房唢呐音乐就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社区工作人员的介绍,王代秀首先报名去体验了一回。“今天又当了一次新娘子,真是感觉又回到了少女时代呀!”从红红的大花轿上下来,她激动地告诉记者:“有看的,有耍的,还能有不一样的体验,都江堰市的乡村旅游越来越有味道了,下次组织活动我一定还来哟!”
“我们这里的天马轿房唢呐音乐,以家族传承为主,现已传到第6代人,目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呢!”当天抬轿的轿夫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骆开贵大爷就是其中一位,他说:“我们轿夫是民间一门特殊职业,旧时也是七十二行之一,现在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为社区搞活乡村旅游,我们义务过来演出,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沿着绿道前行,油菜花海相伴,体验田野之趣,感受农耕文化!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工作人员担任了此次活动的讲解,他特意提醒说:“这段绿道的最大亮点在哪里?我们现在走在承载着千年天府农耕文明的都江堰精华灌区区域,大家可要尽情体验天府文化尤其是农耕文化的魅力哟!”如果说在天马镇原乡绿道坐的大红花轿让大家喜庆不已,同在一条游玩线路的胥家镇境内的农耕文化馆则让大家打开了小时候的农耕记忆。在名为“寻根觅影圣寿农耕文明”的一个土屋里,琳琅满目的各种农具带给了大家惊喜。“哇,你看,这里的农具太齐全了,抬筛、笼罩、拌桶……我好想把它们从墙上取下来,重新鼓捣鼓捣。”让大家感动的是,各式各样的农耕农具全部是村民捐出来的。
“在原乡绿道上走,一会儿就饿了,如果有美食就更巴适了!”市民徐雯正说着,突然眼前一亮。前方的道路旁,有村民挑着的一种馍馍吸引了她。“这是用棉花草制作的馍馍,也是我们这里的一道可口美食,快来尝尝吧!”记者也赶去尝鲜,这种馍馍的面皮是由糯米粉、面粉、棉花草混合而成,而馅料有腊肉、葱、豆腐干等,非常美味。
林盘与绿道
串起农商文体旅多样消费
走在绿道上,与不时出现的乡间林盘完全融合,让大家直呼“这里的林盘院落真是原生态”!
“按照成都市对天府绿道的相关规划,将打造的一大消费场景便是民居民俗长廊,拟通过绿道整体串联,结合周边资源集中呈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条民居民俗长廊目前明确建设点位的31处林盘中,就包括20处都江堰的林盘,主要分布在都江堰市天马镇和胥家镇。”听着讲解,大家走进了同样位于天府源田园综合体的拾光山丘林盘景区。“说是林盘,已经成了一个景区啊!”徐雯感叹道,这里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田园度假区。湖面倒映着蓝天,沿着竹林信步而前,繁华都市生活的压力全部都放下了。空山、翠竹、溪水、花鸟,风吹芦苇,花丛掩映,连空气里都浸润着植物特有的清新味道,弥漫着快乐和惬意。
通过绿道,串联起农商文体旅多样消费场景,在这里体验得非常明显。记者看到,配套有观鸟台、瑜伽室、亲水园、山地越野赛道及俄罗斯全息健康筛查机器人等康乐设备设施,住宿方面有民宿、帐篷野营区和木屋别墅度假区。
“原乡绿道位于全国首批、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都江堰市天府源田园综合体内。通过绿道建设,串联了童山雷竹园区、禹王猕猴桃园区、玫瑰花溪谷等农旅产业项目。”随着介绍,大家发现这条绿道上的景观节点很多,玫瑰花溪谷便已经成为一个网红景点!大家走进玫瑰花溪谷,目之所及,园区山丘起伏,极有层次感,各种花卉极美。该园区主要是以观赏玫瑰花为主的大地景观,有来自国内外的经典月季品种3000余种和上千万棵月季种苗,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高端婚礼和康体养生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
在现场,记者看到有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晒图片,有人评论说,太美了,想不到都江堰除了有山有水有熊猫,还有这么美的玫瑰花。园区里有不少当地的技术人员,大家在游玩之余,也与之攀谈了起来。返乡大学生小杨说的话尤其打动了大家:“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想说的是,乡村振兴带来了好政策,现在大伙儿干劲都很足。现在园区内38户老百姓抱团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产业,而在这一进程中,我坚信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能派上用场。”
朱江博 曾岷 本报记者 杨华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