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读者下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抗战时期苏州潘家保护大克鼎、大盂鼎的传奇故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事实上,抗战时期保护文物的苏州人可不止潘氏家族成员,时任苏州图书馆馆长蒋吟秋也为此绞尽脑汁。
▲苏州图书馆
众所周知,苏州图书馆以所藏《姑苏志》等古籍孤本和善本闻名于世,其中苏州图书馆古籍部所藏《姑苏志》为明代名臣王鏊的传世之作,印刻于大明正德年间,历经数百年依旧完好无损。由于其存世量少,内容繁简得中、考核精当,具有极其重要的史学价值,因而成为苏州图书馆的“馆藏之宝”。不过它之所以能够展现在世人面前,还要归功于民国时期的老馆长蒋吟秋,如果不是他悉心护藏,今天的我们也看不到这部珍品和其余馆藏的大量历代古籍善本。
▲蒋吟秋先生旧照
苏州人历来就有藏书传统,整个苏州城又以苏州图书馆的藏书最多,加上苏州城本来就有日本租界存在,贪婪的日本人自然早就对其中所藏古籍虎视眈眈。因此在“七七事变”爆发后,为保护这批孤本善本,时任馆长蒋吟秋在召开馆务会议后,决定精选一部分馆藏古籍珍本出来,毕竟想要全数转移很不现实。经过商讨,蒋吟秋等人挑选出版本最好、内容最佳、存世量最少的善本珍品,并将之移藏于太湖洞庭东山鉴堂小学与西山显庆寺(今包山禅寺)等处,这些精品古籍共计四十八箱、1600余种、两万多卷,涵盖宋元明刻本、清代精刻本、旧抄本与稿本。
▲西山显庆寺
尽管日本向来尊崇中国文化,但其做法仍十分野蛮,每到一地必定会劫掠古籍和文物回国,带不走的则悉数毁灭。苏州沦陷后,日寇就用钢炮轰炸吴县图书馆,将其夷为平地,馆内所藏古籍荡然无存。之所以要炸毁吴县图书馆,是因为这里曾有很多抗日团体活动,因此才会以这种方式泄愤。轰炸完吴县图书馆后,日寇又将炮口对准苏州图书馆,不到一天时间,馆藏木刻书板就已飘满池塘,假如馆藏善本没有事先转移,后果不堪设想。
▲《姑苏志》原本
抗战胜利后,蒋吟秋会同馆员将所藏善本予以回迁。经过核查,除分藏东山人家的61种古书因受潮有所损伤外,其余移藏文献完好无损,这批古籍至今仍收藏于苏图古籍部。建国后,这批护藏书籍中有许多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古籍名录中,如明朝王鏊所著《姑苏志》、晚清名士冯桂芬所撰《说文解字段注考正》等。冯桂芳是苏州最早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为求强国,他最早阐述了“中体西用”之思想。除此之外,冯在训诂学上也卓有成就,《说文解字段注考正》共有十五卷,上面至今仍存有冯当年的批注手迹,可谓弥足珍贵,而此部善本能够完整无缺,当然少不了蒋吟秋当年的悉心护藏。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
蒋吟秋先生曾专门作诗回忆其护书旧事:“洞庭烟波完璧归,琳琅珍秘卷重开。承前启后千秋业,同赏芳菲咏铁梅。”值得一提的是,蒋吟秋先生不仅是出色的图书馆学家,还是近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比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的碑文就是由他亲笔题写,这方碑文和周瘦鹃的盆景艺术、苏州园林曾被陈毅元帅赞誉为“苏州三宝”。
参考文献:
《中国藏书家通典》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