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能使人的各种感官都为之愉悦,毫无疑问是正面、积极的夸赞;羞耻,是心理学家们公认的负面情绪,是在人际交往之中产生的一种自我贬低的情绪。
这两个词碰撞在一起非常矛盾:你会因为自己美丽而羞耻吗?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展露美丽。/《俗女养成记》
虽然逻辑说不通,但放在现实中,肯定的答案比比皆是:会。
“为什么我不敢穿漂亮衣服出门?”
“为什么我不敢化精致妆容见人?”
“为什么面对镜头拍照时,我不敢从容摆pose?”
如果你也有以上疑问,那么欢迎你成为“美丽羞耻症”患者队伍中的一员!
所谓“美丽羞耻症”,是指自己一旦打扮得光鲜靓丽,就局促到不敢出门见人。只有换上T恤、卫裤等普通样式的衣服,才觉得舒服自在。
他们害怕街上路人的侧目,更害怕熟人的热情夸赞;他们压抑着心中对美的渴望,每天打扮出最不起眼的模样……
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为什么还会有人因美丽而感到羞耻呢?
被嫌弃的“努力美”
UP主@杨美薇 在视频里分享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她上中学时和妈妈一起去逛街,看到一件漂亮的公主裙,试穿那条裙子时觉得好看极了,仿佛自己真的是一个公主。但是把那条裙子买回家后,她却从来没有穿出去过。
她说自己有几次都穿好了,但因为害怕走在路上被人看,也会担心在别人眼里打扮得过于隆重,“像是一只努力包装的丑小鸭”,最后在临出门时又换了下来。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不敢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在外表上做出的努力?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语境下,无论家长、老师还是家里的亲戚,在称赞一个小孩好看时,他们夸的一定是天然美:“这高鼻梁”“这大眼睛”“长得真白呀”……
学生时代,孩子们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开始追求自己认为美的样子:喜欢各式各样漂亮的衣服,开始在意脸上有没有长痘痘,对一些时尚单品产生兴趣。
但这时,老师、家长会将“打扮自己”“追求美丽”与“不务正业”直接挂钩,更有甚者,会认为孩子是在刻意散发魅力,以博得异性目光,有早恋倾向。
追求美丽会让人无限联想。/《爱很美味》
就算长大成人,在家长眼中,不合时宜的打扮也是不被允许的。
朋友米兔表示,夏天想穿吊带装出门,还会被妈妈强制披上外套;上班穿oversized风,会被爸爸说不像样,尽管她的工作并无着装要求……
脱口秀演员思文曾在视频里讲述,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用功读书,成为有思想、有深度的人,就算不打扮也会非常好看。
于是,我们就看到,在《脱口秀大会》第一季里,穿着白T恤和牛仔裤、不多施粉黛就登台的思文。
但在最近播出的《脱口秀大会》第五季里,她身着长款连衣裙,扎着时髦俏皮的发型,妆容痕迹也更加明显。
坐在等候区里时,她在众多脱口秀演员中显得有些突兀,但当她站在台上时,却美得恰到好处。
实力和美貌为什么不能并存?/《脱口秀大会5》
“这个世界对你外表的要求比对你内涵的要求高多了,他们不仅是要求你‘气自华’,而且还要求你‘全面华’。”思文说。
化妆品品牌赫莲娜的创始人赫莲娜·鲁宾斯坦(Helena Rubinstein),在1939年创造了第一支防水睫毛膏并留下一句经典名言:“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她认为,美丽是可以通过努力得来的。如今,这是人尽皆知的观点。
但是如果美丽有鄙视链,那“努力美”一定是排在“天然美”之后的。
就像许多人明明发的是精修图片,却要加一句“原图直出”;明明有通过美容技术来调整五官,却一定要证明自己是“妈生美人”……
正因如此,我们的流行审美也总在“伪素颜”“纯欲风”等类型中打转。
“美丽羞耻”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一种“努力羞耻”呢?大家都想赢得轻松,哪怕只是看起来。
深入人心的“持靓行凶”
人人爱美丽,但与美丽休戚与共的,还有异性的凝视、同性的敌意以及被美貌掩盖的实力。
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如此。/《俗女养成记》
Tik Tok曾有一条火爆的视频,邀请小姐姐们说出自己曾经因为相貌而经历的扎心故事。
“一群好朋友出去玩,人太多车里坐不下了,男生们会让女生们(美女们)坐在他们的大腿上,然后让我一个人去后备箱。”
“和闺密(美女)一起去买冰淇淋,结账的时候,收银员说不用给钱,店家请了。我本来很兴奋,以为会得到同等待遇。到我结账,收银员面无表情地说,3.74刀。”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人们自然而然地会给予长相好看的人特殊待遇,比如分外热情、热心,或更加礼貌有耐心。
这样的现象在网络上也被总结成一个词——美丽特权。
当人们默认只要够美丽就能拥有特权时,这些美丽女性的智慧和努力就不会再被重视。
于是在不少人认知里,美丽和实力就被放在了天平的两端。
小红书博主@主持人梦可 曾在视频里表示,每年过节要回老家时,爸妈就会提前叮嘱让她打扮得低调一些。
“我们乡里的亲戚、邻居看到那些从外地回来、打扮时尚、涂脂抹粉的年轻女生,就会猜疑她们在外面的工作是不是不正经。”
尽管这样的思想极端地陈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生活、职场,甚至情场里,大家都默认美丽是个“作弊神器”。你有没有用这一“神器”大家不知道,但却并不妨碍大家的猜测。
实际上,美貌能为一个人带来的只有小恩小惠。
有网友说,自己和闺密出去玩,临出门得知闺密带了男朋友一起,就立马把吊带换成“不显山、不漏水”的T恤,甚至在闺密男友面前粗声粗气,刻意降低自己的女性魅力。
也许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这才是真正的好闺密”,但这样的行为明显是被畸形逻辑塑造出来的——女性散发魅力,就是要“作妖”。
英文中有“美丽羞耻症”的近义词——beauty shaming,指的是因为出众的外表(无论性别)遭受霸凌。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的就是这回事。
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少妇玛琳娜美艳不可方物,男人觊觎她的美丽,女人则怨恨她的美丽。她一边遭受男人们的骚扰,一边成为女人们的出气筒。
影片中最强烈的一幕戏,莫过于玛琳娜在大街上被剪头发、被拳打脚踢,这一幕看似来得突然,却是其他女人积怨已久的爆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结尾,年岁渐长的玛琳娜挽着独臂丈夫的手回到小镇,梳着朴实无华的短发,穿着也不再吸引眼球时,当初对她敌意满满的夫人终于问候了一声:早安,斯科迪夫人。
电影中的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
打开互联网,“××媛”的称呼层出不穷;与外公的合照却被传为“爷孙恋”;打扮时尚、化着精致妆容的美丽女孩,被吐槽是“媚男”“好嫁”……
美丽似乎成为一种原罪。
在这种情况下,美丽羞耻症,就成为人们因担心遭受不善对待而被迫建立起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取悦自己就够了
我们总说向往穿衣自由、妆容自由、审美自由,可是当没有任何外界约束时,我们却又被内心那股羞耻感束缚了。
美丽羞耻症,其实是一种自我PUA,一种对自己的教化和规训。不论原因为何,这种负面心理都需要被克服和化解。
自我肯定真的很重要。/微博
每位“美丽羞耻症”患者,都有个症结,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就是最大的症结点。
网上有一组题为“美丽羞耻症”的漫画很火:
女生在家时打扮得很美还自信满满地各种自拍,可一出门就瞬间觉得自己的脸配不上这件衣服,甚至觉得自己的走路姿势都格外猥琐。
这组图引起网友强烈共鸣。/小红书@时尚狮子
其实,女生出门后觉得“脸配不上衣服”“走路姿势变猥琐”等类似的消极想法,都是女生幻想出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这组漫画的作者@时尚狮子 告诉新周刊记者,她有容貌焦虑,喜欢漂亮衣服也喜欢买,但穿出门的永远是最简单、最不起眼的衣服。
不自信导致她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觉得穿漂亮了会被别人嘲讽。这组漫画就来自她的亲身经历。
“有天要跟朋友出门逛街,她非给我打扮,最后让我穿了件一字肩的上衣和一条阔腿裤。虽然在家时闺密一个劲儿地夸我好看,我自己也很满意,但出了门就觉得自己好丑,是异类。”
“记得那一整天,我都是低着头走路的……”
前文提到的UP主@杨美薇 的例子中也提到,害怕别人觉得自己穿得太隆重,“用力过猛”,所以不敢把公主裙穿出门。
这些患者的通病就是不自信且想太多。
首先要想清楚的是,这世界上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人在关注着自己。
我们都不是主角,大可不必幻想别人都在八卦自己。/《俗女养成记》
许多人都容易落入“聚光灯效应”和“焦点效应”的窠臼:常将自己当成一切的中心,过分在意周围人对自己外表的关注,并且高估自己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
实际上,社会上的人际交往遵循的往往是1:2:7的准则。
即,70%的人根本不会在意你干什么,20%的人无论你做什么都会觉得你不好;剩下的10%的人则会觉得你做什么都是好的。
为了那20%人的看法就放弃自己追求美的权利,是否有点可惜呢?
当然,还有一部分患者的症结是教育驯化的结果,总觉得打扮漂亮会影响自己的事业或学业。
记得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问题大概的意思是:图书馆里那些化着妆的学生,真的是在学习吗?
这就是很明显却也很普遍的偏见。
对此,脱口秀演员思文讲述了自己的应对之法:修饰外表这件事,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事业或一个项目来进行。
毕竟“外貌管理”,也是个人自律的一种体现。
还有患者是因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必要在人群中显眼。
但事实是,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来说都很重要。
就算我们的传统文化崇尚中庸之道,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想要打扮得美美地出门的心理障碍。
不管会不会被别人关注,我们总应该要取悦自己。
下一次被别人问到“今天好漂亮,是不是有约会啊”的时候,希望我们都能自信地展露出开心并回答道:“谢谢你,但我没有约会。”
参考资料:
[1]为什么中国女孩普遍患有美丽羞耻症?| 新氧
[2]长得美=赢人生?美貌到底能占多少便宜?| 时尚芭莎
[3]中国女孩又又又羞耻了,这次是因为太美丽!| 莓想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