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说大全 正文
朋友圈集体消失的句子、集体活动后发朋友圈的句子

时间:2022-12-13 04:07:5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01.逃离朋友圈的年轻人

& ampquot还说是朋友,你朋友圈都屏蔽了我。这是什么意思?& ampquot

& ampquot遮住什么?我6个月来一直在你身上看到,我不相信你看到的。& ampquot

最近,我的一个好朋友用抱怨的口气和我进行了上述对话,结果在过去半年里,我几乎没有送过一只朋友圈,所以这一行动导致他误以为我被列入黑名单了。

说实话,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已经不太爱在朋友圈晒照或者晒心情,只不过过去我并没有过分在意这个事情,我以为这都是因为“懒惰”而导致。

但殊不知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名为《朋友圈集体自闭!90后都在“装死鱼”?》的文章却提醒了我,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同属于90后的“普遍事实”---

其中最有意思的当属两点,一个是某某小伙可能已经被朋友“质疑”得有点儿不耐烦,于是在自己的签名栏中注明了“不是我屏蔽了你,只是我从来没发过”的澄清,想要将误解扼杀在摇篮当中(话说我也应该换上了)---

而另一个则是财经网在1月份发布的一个统计:据悉如今每天都有10.9亿人打开某信,而其中也有7.8亿人次打开了朋友圈,但其中的其中也就在只有1.2亿人次会发布内容,而这个数目也就只是总用户的近1/10---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年轻人就不喜欢发朋友圈了呢?而如果我们懈怠于创作和分享,那空余出来的精力和时间又究竟拿来干嘛了?

02.社畜的人生和熟人的凝视

其实当我看完上面的数据,我忍不住地陷入了沉思,而首先浮现脑海的解释居然来自一个陌生的外国佬的身影。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他每天都会准时在下午3点刷屏我的所有群,他会操着嘴富有磁性且生疏的广东话重复出如此魔性的一个句子:“喂!三点几啦,做咩啊做,饮茶先啦...”

这个魔性的视频之所能够爆红,离不开它背后指向的年轻打工人的内卷化,而关联到“逃离朋友圈”,似乎合情理的解释当属这样一句话:“发咩啊发,日日996,边有时间?”

所以说不是我们懒,而是年轻人是真的忙,而同理如今所谓的“生育率低下”也离不开年轻人根本就没有时间谈恋爱。

而再进一步说,诸如某信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他们为了确保生态内容的产出稳定性,为了不让用户逃离,我觉得就应该好好思索一番究竟如何缓解年轻打工人之间的内卷化问题了。

这不是威胁,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我清楚曾经饱尝过“得年轻人得天下”红利的某鹅也是很理解如上说法的正当性呢---

不过也和年轻人不爱结婚生育类似,这除了年轻人没有时间之外也还有着另外一些关键因素(如房价实在太高,根本没有资本和盼头去组建家庭和抚养后代)。

而落到逃离朋友圈的事情之上,除了没有时间,这同时也有着“熟人的凝望”这个恐惧的事实在里面---

扪心自问,我们真没有时间玩朋友圈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前文说到的统计数据也揭露了每天至少有7.8亿用户点击了浏览。

而对于年轻的打工人来说,每天上下班的通勤也得有内容来消化,而在工作上积压的怨恨难道我们就不想“功放”出来,并寻求报团取暖的共鸣吧?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但当代年轻人的共鸣寻求之地也不会在朋友圈,而是某博等等面向“陌生人”的社交媒介,而之所以这般也全因为我们真的非常惧怕来自熟人的凝视。

我分手需要找人安慰,我被甩了也想怒骂一下渣男渣女的不是,但我绝不想我的爸妈三姑六婆老师和领导等等通通都知道这个事情,我是真怕以后的面对面聊天的时候会在你我之间留下一道“伤疤”。

同样的道理,我是真的很想抱怨上级的压榨,也想吐槽一下某某动漫又被家长举报的事态,但如果我在朋友圈发布这些心态,那我的家长我的亲戚以及与我仅有着一两面之缘的朋友又是否会觉得我只是一个愤青,自此在内心中将我远远的疏离开去呢?

类似的愤怒表达,我也只敢在自媒体平台发布了...

由此可见,在朋友圈晒“幸福”的东西,甚至摆拍一些高级的网红场景也不是什么装叉不装叉,而是这个生态本身就对负面的东西会有天然的抵触,而此抵触正是阻遏年轻人继续在朋友圈创作的核心原因(而生处社畜生活的年轻人又岂有那么多的美好呢?)---

骂归骂,如果没有了这些“虚伪的人”,那朋友圈早就是一片空白了...

03.所以,请原谅那些朋友圈空白的朋友

了解了上述内容,相信各位也能够清楚为啥当下的年轻人不爱发朋友圈了。

没有什么懒惰不懒惰,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社畜生活”以及“熟人的凝视”,而这两者也在相辅相成,最终也导致了年轻人对朋友圈的逃离,而那些动不动就一年不发圈的小伙伴,在未来也只会越发成为常态呢。

当然,某信也不是没有设法去缓解“生态内容缺失”的悲剧,比如在朋友圈之外划分了一个“看一看”和“S频号”,前者给用户提供了另一个分享文章的地方,而后者则便成了和某音某手类似的短视频平台。

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用户将时间更多地停留在自家APP之上,继续巩固自我的社交霸主的席位呢---

饮茶的时候,不妨也发发朋友圈吧...

当然,如上操作是否真有效,目前还言之尚早。

但内容最后我还是想再次强调:以后千万别错怪朋友“拉黑”自己了,他很有可能正背负着社畜人生以及熟人的凝视的沉重压力呢。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