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长庚
01
从年前到现在领导了《非暴力沟通》网络读书会,每次读书除了分析书的内容外,还领导了对疑问的回答和对话练习。
读书会
这天讲完了《用全身心倾听》这个章节,一个成员提了问题:老师,这几天朋友圈里大家都关注俄乌战争,我的朋友们会转发一些文章,不同的朋友发的文章观点是完全对立的,于是文章下面有的点赞,有的反驳,甚至要吵起来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那我怎样和他们沟通才有利于关系的和谐?
我说:这是个好问题。不管在朋友圈也好,或者是在生活中两个朋友因观点不同吵起来也好,我们都可以试着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帮助解决这个冲突。
02
这个成员的提问真实地呈现了这些天人们争论的一个现象。
网络上现实中人们谈论这场战争,大致分挺俄派和挺乌派,两派观点鲜明,支持和反对都是大义凛然一副真理在手的样子,文章也是有理有据,引经据典,大有历史现实我都懂、对立面的政治手段狼子野心我门儿清的派头。
如果说服不了对方,义愤之极,就会开骂对方是傻×无脑是疯子、没有人性不可理喻等,甚至要到老死不相往来,开除对方地球球籍的地步。
不是有新闻报道说,上海滩两位老汉在公园里偶然碰见,因“俄乌战争”观点对立上火动手,一方向另一方投掷玻璃杯致其耳朵淌血受伤被缝四针。
还听闻一对夫妻因俄乌战争意见不合,两人争吵不休,妻子已经四天没有给丈夫做饭了。
当然这些情绪冲动比较极端的毕竟是少数,但对同一事件有着泾渭分明的看法和观点,乃至发生严重的撕裂就是我们面临的真实。
不过真的具体到生活中,意见不同的两人还要不要做朋友?绝大多数还是要做的。人们一般不会因为对远离自己的事件立场观点不一致就绝交,伴侣不会因赞成或反对不同的国家和派别而反目离婚。
03
回到读书会的现场,我问提问题的成员:你如果想做两位朋友的调和人,或者你反对其中一位的观点但还希望和其做朋友,他们也有同样的意愿吗?
成员说:是的,他们也不想成为敌人,大家彼此还是愿意将关系保持下去的。
我说,那就好办了,我们的非暴力沟通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要想建立和保持关系,首先我们需要去倾听他人。倾听他人的首要要求是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用心地体会对方,体会他表达后面所包含的观察、感受和需要。
假如对方是支持俄方的,他支持俄方并非是因为他是俄罗斯人,而是他所说的论点建立在俄罗斯和中国关系良好的基础上,他会认为美国西方现在对付俄罗斯的态度和手段,未来都可能用在中国身上(不评价此观点的对错),因此,他支持和理解俄罗斯的做法。
我问成员:他的感受和需求是什么?
成员:他有热烈的情感,他的本质需求是爱自己的国家,反击美国西方的遏制。
我说,明白了这个,我们就可以肯定他的这一面,认可赞同他的爱国,并反馈给他。可以这么说:看起来你是如此关心我们国家将来的前途命运,为你的爱国点赞!
假如对方是支持乌克兰的,他支持乌方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乌克兰人民在炮火中遭受苦难,不愿意看到许多家庭流离失所。同时他也提出俄罗斯历史上对中国并不总是温情脉脉,我们要抱有警惕心存介蒂,什么都不可以成为开启战端的理由,谴责战争才能避免战争。(同样不评价此观点)
我问,他的感受和需求又是什么?
成员:他有强烈的同情之心,对生命的看重,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呼唤和热爱。他的本质需求是,同情弱者,愿世界和平、人民安居乐业,维护中国利益。
我说,是的,那么我们同样要认可这一面,可以这么反馈:听起来你是那么的充满善意,让世界和平让老百姓不因战争而流血离乱,让中国也能避开战争持续发展,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啊。
04
哎呀,你双方都认可,是不是骑墙派别和稀泥呀?
不,我是在真诚地沟通,我们是要在冲突之外发现新的东西。
你看,即使我们面对的双方观点如此迥异,他们也有共通之处。而且重要的是,我们不必把焦点放在那些观点的差异上,试图去说服一方,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吵架,不是为了辩论和让冲突升级。
我们的关注点在他们的情感和背后的需求上,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有着相似的情感需求,有着朴素的爱国情怀。找到了这种普同性,理解了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大家才能进一步沟通以及保持良好的关系。
面对争吵的双方,作为他们共同的朋友,我们不必去忙着站队,也不必躲起来当缩头乌龟。而是看到他们的共通点,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去调解去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如果你也持有一种倾向鲜明的观点,面对和你观点完全相反的朋友,我们可以同样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在其表达的层面之下体会对方的情感和需求,然后放下观点之争,用你找到的共同点来回应,那么,争吵和撕裂就不会发生。
分析了如上这些,和提问问题的成员又做了互动的练习,成员感叹说:我们不是国家元首,不是政治的决策者,我们更制止不了国家之间的战争,但起码,我们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在尊重彼此观点的基础上,来互动和共处,避免冲突还是有方法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