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人的春天不能没有和睦州黄思敏和石菜汤。
每年春天,在雾气弥漫的潮湿天气下,江门人的餐桌上大多数都有这两道菜。一个是这道菜,另一个是石菜。
这两种食物,在江门人看来,都跟雾有关。我们认为蚬吸了雾,就会长得又肥又嫩,于是,雾天便到了,就是合适食用的时候。而石菜,则是因为我们认为在雾天里,雾气有毒,吃了石菜可以解雾毒。至于是不是真的,我们也没去考究,只是觉得,这个时候,蚬是真的肥美,石菜也真的好吃。
先说石菜,学名叫莙荙菜,我没有找不到莙荙菜的含义,只是听说过“莙荙”就是说它叶子特别发达的意思,是与不是也不大知道。别的地方因为石菜的叶梗厚,就叫它做牛皮菜的。
石菜在江门本地有更通俗的叫法,我们把它叫做猪乸菜,也有叫猪婆菜。不知道为什么会叫猪乸菜,也许是因为这个菜在本地以前是用来做猪饲料喂猪的吧。
石菜的茎叶有清热解毒和止血的作用。民间认为把石菜煸炒后与粳米粥共煮,能解热、健脾胃、增强体质。阿妈那一辈都说石菜可以解雾气的毒,而且必定要搭配绿豆、猪骨或者鲩鱼尾巴煲老火汤,就会把解毒效果发挥得最好。
石菜除了可以煲汤外,平时用得最多的吃法是加蒜头豆豉清炒。高级一点的开个豆豉鲮鱼罐头,用罐头里面的豆豉和油先炒熟石菜,再倒入鲮鱼翻炒几下就可以了。菜叶滑溜溜,菜茎爽甜,豆豉带出石菜的甜嫩,罐头鲮鱼又最大保留了香酥的风味,用来下饭一流。两个人的晚餐,这样一个菜,就足够了。
石菜的根系不是很发达,叶梗很粗壮,以菜梗颜色来分,就有白梗、青梗、红梗的区分,以白梗叶长的味道最好。本地有白梗和青梗,红梗在本地就比较少见了。
石菜菜叶长得又长又大,最讲究的吃法是用石菜叶子做成菜包了。将猪肉、香菇、糯米、菜梗、鱼肉、香菇、芋头、葱等材料做馅,用石菜的菜叶包裹之后放到锅里蒸熟就可以了。这里还有个更形象的叫法,叫“菜包酿”。简单几个字,便把这个菜的做法特色全概括出来了。
菜包酿,往日只在广东韶关吃过一回,江门本地很少用这种做法。韶关把它叫做"猪乸菜包",馅料很丰富,有白萝卜、鲜冬笋、韭菜粒再加上虾米干、香菇粒和瘦肉粒等等。入口当然是口感丰富,鲜美之极了。
再来说说雾天会长肥的蚬子。江门本地会首推黄沙蚬。蚬壳颜色黄黄的,油亮亮的,就长在黄沙里,而且蚬身大,肉肥嫩,清甜味美,远胜于一般的泥蚬。黄沙蚬还要是产自新会睦洲石板沙的黄沙蚬,石板沙黄沙蚬的名气已经上过央视,可是远近闻名的。
虽然现在不少人都反复地强调说,现在石板沙已经没有正宗的黄沙蚬了,那肥肥大大的都已经是来自广西的蚬子了,但依旧还是降低不了清明前后,那络绎不绝排队搭渡轮过石板沙吃蚬的热情。
来一盆肥美的蚬子,用当地疍家的吃法,做成美味的卜卜蚬,是最受食客欢迎的食法。
圆盆放火上,滴上生油,洒上盐,抓一把蚬子下去,不一会儿蚬受热后就会一只一只裂开嘴,发出“卜卜”的响声。蚬子哪一个开口就吃哪一个,这样鲜美多汁的口感是别的做法比不上的。
蚬连壳清蒸也大受欢迎。蚬沥干水后仅加上油、盐,再加大量的葱、蒜除腥气,放锅上蒸就可以了。而享用这个美食,只需要两分钟的等待。
有人说吃蚬就好像我们的人生。
当蚬子一上桌的时候,各人争先伸出筷子;有的人夹到的壳里有肉,有的人只夹得一个空壳;夹到肉的会满足地享用美食,夹到空壳的,会继续找寻下一个。
这个景象就如同我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刚开始时,我们都会对此充满希望,希望一筷子下去,能圆满成功;尽管也许会愿望落空,但我们却不会因此放下筷子。人生每天便在这不断的挑挑拣拣中进行选择,结果或者快乐,或者失望,最后,都被重新拾起,不断循环。
可是,这样把吃个蚬都能想出禅意来的境界实在是太累。我们是俗人,只知道来一盆卜卜蚬,一杯酒,就着当季红棉的一树的花开,看它如何艳压晚霞。那人生的忧愁就暂且让它随着石板沙的一江春水流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