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确认眼神,对方就判断出了不对的人。
朋友圈可能是一个人的生活斗士。新的相亲模式——朋友圈相亲登场。
你知道为什么你加了对方微信打了一声招呼后就没有下文了吗?你知道你发的朋友圈哪些是别人眼中的加分项,哪些是减分项吗?
记者采访了部分走在相亲之路上的男男女女,他们这样说。
A 看朋友圈:就等于媒人介绍加自我陈述
27 岁的宋一涵是哈市一所高校的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从上研究生一年级起,被归为 " 大龄 " 女青年的她就开始了相亲之路,有的是父母介绍,有的是同学引荐,宋一涵告诉记者她相过亲的对象两只手的手指都数不过来。她说,现在网络如此便捷,相亲的方式也随之简单,就是互相加个微信,先从他的朋友圈开始了解这个人。这就相当于介绍人介绍他的日常生活是一个道理,而且朋友圈这种 " 介绍 " 更直观可见。如果觉得对方发的朋友圈很 " 讨厌 ",索性连话都不说一句就拉黑了,如果觉得有点眼缘,再开始聊天增进了解。宋一涵告诉新晚报记者通过网络就能了解的,为什么要耗费精力去见面呢?
为何要从朋友圈 " 看 " 人?梁鑫丽告诉记者,之前,她相亲的 " 仪式 " 有很多种,有时介绍人会出场介绍双方相识,有时双方直接在餐厅见面边吃边聊,但是如果碰上了反感的人,自己连眼皮都不愿意多抬一次,这一餐的时间简直分分钟都是煎熬。这让她不得不在相亲前跟闺蜜设计 " 预案 " ——即在相亲开始后 20 分钟时,闺蜜打进电话说有急事,她借故离开,这样的方式不会伤害谁。梁鑫丽说与其这样 " 活受罪 ",不如先通过对方的朋友圈看他到底是什么样子,三观是否相合,如此快节奏的生活,大家都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和精力。
女生用朋友圈相亲避免 " 不对眼 " 的尴尬,男生用朋友圈相亲多是成本所迫。刚刚工作一年多的周承凯告诉新晚报记者,在相亲中男方永远处于 " 劣势 ",因为相亲中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由男方埋单。周承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常情况下双方第一次约会不外乎喝咖啡或是吃顿饭,再看一场电影。咖啡厅一餐两杯咖啡加果盘至少花费 120 元,一顿快餐 100 元,一场电影至少需要 75 元。如果见面后相亲对象不是自己的 " 菜 ",这笔钱就等于打了水漂。与其浪费时间和金钱,不如先确定对方是否是靠谱的人。
B 找对象:女方最烦男的总自拍,男方最烦女的晒奢侈品
朋友圈相亲都看啥?发啥是加分项,发啥是减分项?新晚报记者对老奚太太婚恋平台的 130 多位 "70 后 ""80 后 " 和 "90 后 " 征婚者进行了随机采访。一位网名叫 " 北方的北 " 的女子告诉新晚报记者,前段时间,她通过亲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男子,俩人互加了微信,她翻了对方近一年的朋友圈发现,这名男子每天至少发一条朋友圈,多时发五六条,每天的吐槽不是满腹牢骚就是心灵鸡汤,虽然没有见到其人,但是她心中已经勾勒出这个男子形象。" 北方的北 " 告诉新晚报记者,她无法忍受一位已过而立之年的男子每天不停地怨天尤人、触景生情,还发朋友圈昭告天下。接下来,俩人还没见没聊就散了。
一位网名叫 " 领悟 " 的男子告诉新晚报记者,之前他加了一位相亲对象的微信,他看了对方的朋友圈发现,这位女士很爱自拍,特别爱晒高档美食,比如早餐吃海参或燕窝了,晚上跟朋友去吃海鲜自助、日本料理了。" 领悟 " 说,心里越在乎越介意什么就会越表现出什么,这样的物质女人,让他望而生畏。于是,看过了朋友圈他不打算再见面。
记者通过对该平台中的 130 多位征婚者进行采访调查,发现男士见了女士发了这样的朋友圈最容易拉黑对方:第一位:晒名牌、奢侈品。第二位:晒泳装、晒性感。第三位,晒跟异性的亲密合照。第四位:骂街。第五位:晒各种人给她的红包,求红包。女士最反感男士发这样的朋友圈:第一位:经常发自拍照和搞怪的动作。第二位:每天像愤青一样吐槽,发心灵鸡汤。第三位:晒跟朋友喝酒满桌的酒瓶子。第四位:晒纹身,晒伤口。第五位:晒每天的目标和决心。
C 见光死:" 圈 " 里的世界不一定真实
据老奚太太婚介公司的负责人丛泽洲介绍,他平时介绍征婚者认识时,经常有人提出要先加个微信,如果在网上谈得来再见面,但是他主张一定要先见面,从对方的言谈举止判断双方是否合适。很多人在微信聊天时十分健谈、浪漫,但是实际生活中却沉默寡言,有些人不会或者无暇微信聊天,但是生活中却是一个温文尔雅、踏踏实实的人,不要盲目地以朋友圈取人。
丛泽洲说,之前有一位张姓女征婚者向他抱怨,她说与一男征婚者加了微信,互相介绍姓名、年龄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后,两人便通过微信交流。早上时,男方发来一句 " 你吃早饭了吗 ",傍晚发来一句 " 你下班了吗 ",晚上发一句 " 你睡了吗 ",连续三天每天如是三句话,让她难以作答。第三天,张姓女子觉得对方没有诚意就把他拉黑了。为此,丛泽洲向男方求证,男方解释他的工作是在窗口服务,平时没有时间发微信聊天,再加上彼此不熟悉,不知道如何开场白。丛泽洲告诉新晚报记者,通过他跟这位男当事人两个多月的接触中,觉得他是一个很踏实的人,如果两人能从现实见面开始,也许结局不会这样仓促。
征婚者刘佳童女士也向新晚报记者吐槽了她跟同一征婚对象微信上和微信下的判若两人的相亲经历。刘女士说,加了郑先生微信后,她发现郑先生经常转发一些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很有阅历,还经常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刘女士推断郑先生是一个果敢、大方、有主见的人。在随后微信打字聊天的过程,郑先生也表现得十分健谈、幽默,从古至今,从阳春白雪到柴米油盐他无所不知。聊了十多天以后,刘女士觉得郑先生是自己心仪的那类人,于是提出吃饭见面,然而现实中的郑先生却让她大跌眼镜。席间,郑先生沉默寡言," 羞涩 " 得直低头,不敢直面刘女士。这让刘女士很难将眼前这个人与在微信聊天的人联系在一起。
D 新恋爱时代:依然要 " 近身看 "
如何看待朋友圈、微信这种新相亲方式?高级心理督导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徐磊表示,微信交友交流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人们要学会去适应这种表达和交流的新方式。朋友圈不是私人日记,不单是情绪展示的私人空间,更因为它面对更多社会上的人,这就要求人们把朋友圈也作为情商的修养去修炼。
一般情况下,发朋友圈 " 自秀 " 能够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情商、性格、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多方面构成,几条朋友圈的状态,若干句网上的聊天究竟能展示多少真实状态,单从 " 圈 " 看人有些武断。
有的人不发朋友圈或者很少发朋友圈,我们不能单纯认为这种人就是思想陈旧保守的人;有的人每天设计、摆拍一些出国旅行、小资情调、文学情怀的情境在朋友圈里展示招人羡慕,但是这种人可能只是一位 " 心机妹 "。寻找伴侣一定要 " 近身看 ",从谈吐举止和从为人处事看人。寻找 " 匹配 " 的伴侣除了 " 三观要合 ",更重要的是彼此在共同生活中互相理解和包容。
(文中征婚者姓名均为化名)
新晚报记者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