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是蓝色和白色的,
笔锋浓淡。
瓶身描写的牡丹,
就像你第一次化妆一样。
”冉冉的檀香,透过窗棂,
而你的心事,
又曾被谁了然呢?
洗澈青天的江南烟雨,
如梦似幻的白底青花,
周杰伦的歌,让人们知晓了它
——青花瓷。
在方文山的歌词里,
那“色白花青,跃然锦鲤。”
也是每个人心中,
瓷器,最美的样子。
那时,遍传大街小巷的
“天青色等烟雨”
那个,浮现于歌词里,
凄美婉约的爱情故事,
都成为了,我们的记忆中,
似曾相识的往昔……
而“天青色”
其实本就是因陶瓷,
而被命名的颜色,
唐朝诗人陆龟蒙说: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中华瓷器艺术,
巧夺天机、功参造化,
它的美,恍然若梦,
它的美,无分古今。
让我们把时光回转,
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
那位被戏称为“艺术皇帝”的赵佶,
酷爱园艺花鸟,喜读道藏典籍,
追求无为至境,最爱自然之美。
而各地陶瓷作坊听闻,
皆欲投其所好。
当时的汝州窑,
费尽万苦千辛,
制成一种瓷器,
它就是在后世,
无价无市的“汝窑”。
汝窑烧制成功后,
其状其颜,
宛如雨后青天,
通明如一,
瓷色净澈自然,
无与伦比。
自此中华陶瓷史上,
有了“汝窑为魁”的说法。
而当时的赵佶,
自是喜不自胜,赞道:
“雨过天青云破处,
者般颜色作将来。”
他也将这种颜色,命名为
“天青色”,这就是
“天青色等烟雨”的由来。
汝窑的制法早已失传,
现今存世的,
全世界仅有79件,
汝窑唯一的一次被出手,
最终以两亿多人民币的天价,
在香港的某个拍卖场成交。
陶泥做骨,
釉色妆成,
而汝窑的釉,
使用的是稀有的玛瑙石。
成本高昂的汝窑,
成品率却非常低。
只因在烧制这种瓷器时,
对温度与湿度的
要求都是极高。
于是同样很美,
投入较小,
更易制作的青花瓷,
渐渐地,成为了
最主流的瓷器之一。
青花瓷,以特殊
笔墨绘制青花,
上罩浅色瓷釉烧制而成,
最终使得白地青花,
圆融一体。
清代诗人龚轼
写诗赞道:
“白釉青花一火成,
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
无极由来太极生。”
清净圆润、
莹莹如玉的纯白底色,
配上浅淡相宜、
蜿蜒游走的青蓝花纹,
它有多美,唯有亲眼所见,
方才知晓。
青花瓷在整个世界上,
都极受欢迎,美国、荷兰、
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
其实都曾做过,仿制青花瓷的尝试。
在一些国家里,它还有别的名字
青花瓷在日本被称为“芙蓉手”
欧洲叫它“嘉橹”……
在很多时候,青花瓷,
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瓷艺文化。
而这清丽绝美的青花瓷器,
到底是怎样被发明的?
它,究竟源起何处呢?
在传说里,
有一对相爱的未婚夫妻,
男子是陶艺工匠,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
就如李白诗中所说的一样: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竹马的俩人,
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有一次,未婚妻独自远行,
去寻找不会被高温融化的青墨。
来帮未婚夫完成,他心中最美的瓷器,
可在找到时,却意外的,
冻僵在了高山风雪之中。
赶来的未婚夫,
却没能带回自己的妻子
只拿到了她依然紧握的青墨。
他回去后伤心欲绝,
本想再不去制什么花瓷。
但看着手上的青墨,
又觉得自己,
该做点什么。
他的妻子叫作“廖青花”
自此之后,这世间有了一种瓷器,
其名为——“青花”瓷,
也多了一种绘制花瓷的青墨,
名叫青花料(廖),
这两个名字一直,
沿用至今。
而那青春靓丽的女子,
终是没能嫁给倾心相恋的爱人,
终是在那满天风雪之中,在那
“墨色深处,被隐去……”